嘉興是全省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據2019年底的數據顯示,我市60周歲以上戶籍老年人達到97 2萬人,占戶籍總人口的26 7%,也就是說,平
嘉興是全省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據2019年底的數據顯示,我市60周歲以上戶籍老年人達到97.2萬人,占戶籍總人口的26.7%,也就是說,平均不到四個人里面就有一個老年人,養老問題是嘉興人特別關注的話題。
面臨老年人數量越來越多、占比越來越高的新形勢,養老服務供給成為嘉興城市生活品質化發展進程中不得不重視的一環。近年來,我市通過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在居家養老、機構養老上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2019年,養老服務設施提升項目入選市政府民生實事工程,我市提出要落實土地、資金等保障要素,重點推進基層薄弱公辦養老機構改造,計劃通過三年時間實現每個鎮(街道)至少有一家示范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讓高品質的養老服務覆蓋全市。
布局設施城鄉兼顧補齊養老供給短板
早上8時,住在秀洲區新塍鎮敬老院的老人陳明華洗漱完畢,端著茶杯前往活動室,一路上經過一間間房間,看到護理人員已經在給一些老年人剪指甲、洗頭、按摩。來到活動室,朋友們已經在電視機前等他,比起先前的居住條件,現在住的地方讓他更有“家的感覺”。
“環境和條件改善太多了,空間也更大了,房間里都有空調和熱水,還多了很多室內活動的場所。”經過兩年的改造提升,由原新塍鎮敬老院改建而成的新塍鎮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煥然一新,在原址投資2500萬元改造建設完成的新塍養老服務中心,中心提升改造后可用床位從原來的110張增加到234張,新的消防、監控等安全設施設備齊全,重新劃分行政樓、日托室、老人活動室、康復室、住宿樓等功能區塊,綠化面積達到了2430平方米。
2016年,我市已經實現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全覆蓋,在此基礎上,2019年我市設立了新的任務目標,希望通過三年的行動實施,推進兼具日間照料與全托服務功能的鎮(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為老年人提供中短期住養、日間照料等服務。
2019年,像這樣竣工并投入使用的鎮(街道)一級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一共有15家,其中除經開區一家,其余各縣市區分別完成兩家,圓滿完成了年初確定的任務目標。
為此,嘉興各縣市區著眼于有剛性長期照護服務需求的失能半失能及高齡老人,按照“城鄉兼顧、需求導向”的原則,統籌規劃鎮(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項目建設,中心功能主要為老年人提供生活服務、康復護理服務、托養服務、家庭支持服務、社會工作(心理疏導)服務、康復輔助器具租賃服務,助力在全市范圍內形成機構全托、社區日托、居家服務相銜接的居家養老服務格局。目前在全市范圍內,已累計建成43家鎮(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覆蓋率達到60%。
積極開展老年宜居社區創建,通過學習借鑒上海等地的經驗做法,參照結合嘉興市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對老年人在社區所涉及的居住要求、公共設施、健康支持、生活服務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科學合理的設計,制定了全省第一個地方標準——《嘉興市老年宜居社區建設規范》,南湖區被確定為全省首批“老年友好城市”。結合中心城市品質提升工程,我市出臺《嘉興市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實施意見(試行)的通知》,全面啟動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工作。圍繞老舊小區改造工程,我市投入550萬元為部分老舊住宅安裝樓道休息凳。
與此同時,我市在秀洲區、平湖市、海寧市等地試點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項目,為低保和低保邊緣家庭的地面、墻體、居室、廚房、衛生間等進行改造。嘉善為全縣1060戶空巢老人住所安裝煙感報警裝置工作。嘉興東升老年養護院PPP項目、秀洲區康養中心項目穩步推進,即將于近期開工。鎮(街道)公辦養老機構方面,新建成秀洲區新塍鎮、桐鄉市洲泉鎮等兩家機構,新開工嘉善縣羅星街道、平湖市當湖街道、海鹽縣西塘橋街道等5家機構。平湖市金色陽光老年公寓(平湖市老年公寓三期)項目正在建設中。
統籌社會養老資源全方位推動醫養融合
近年來,隨著我市經濟高速發展,城鄉發展平衡程度顯著改善,但面對老年人及其家庭的多元化需求,我市部分地區養老服務供給仍然呈現不足,但有些地區又呈現養老設施大量閑置的情況。而在社區居家養老方面,主要是機構養老社區化、居家養老服務機構化剛剛起步,中短期托養服務欠缺,喘息服務滯后,日間照料服務專業不足。在機構養老方面,部分鎮(街道)公辦養老機構仍以敬老院為主,存在硬件設施較差、地理位置偏僻、運行機制不健全和服務質量不高等諸多問題。
“如果一個家庭出現失能、半失能老人,那這個家庭需要老人托養服務擺脫面臨的困境,而更多的老年人往往用不到這樣的服務,但他們晚年需要享受不同的文化活動、長期專業的醫療服務,老年人生活需求的差異性問題牽動社會各界的心。”市人大代表金竹說,目前我市的大多數老年人生活都能自理,沒有重大疾病,但會有高血壓、支氣管炎或一些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住院不僅會產生較大的費用,還會過多占用醫療資源。
2018年,浙江省政府明確提出在每個鄉鎮、街道都建立一所示范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為區域內的老年人提供專業化、有特色的居家養老服務。2018年、2019年,浙江省政府連續兩年將此項工作列為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我市在實施計劃時,特別要求各地在建設示范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選址應注重交通方便、醫養結合,對設施建設以及資源整合采取統籌規劃,從有利于老年人就近得到醫養結合服務著眼,滿足老年人的各種個性化需求。
“爸,你中飯在這里吃,晚上我來接你回家。”一早,家住海鹽縣望海街道的陳永法被子女送到了街道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聽到中心觀影室里傳出京劇的聲音,陳永法迫不及待地和子女道別。
在這個兩層500多平方米的寬敞空間里,設有裝潢精致的棋牌室、觀影室、書畫活動室、理發室、日托室等多個功能區,每個活動室里都十分熱鬧,但住在這里的老人屈指可數。
“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就建在社區當中,跟老人住家里沒什么分別,這里設施齊全,邊上還靠著武原衛生院,旁邊即將建成的民營養老機構未來還能夠提供近400張床位,養老機構、衛生院、養老服務中心三方結合,養老資源足以滿足本鎮需求,甚至還能輻射到周邊地區。”海鹽縣民政局負責人表示,目前縣域內大部分的養老機構都引入了第三方的專業機構進行運營,根據地區老年人的分布特點,打造適應市場需求的醫養結合管理模式。
據了解,目前在我市所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養老機構均已實現醫養結合,有58家養老機構、38家社會組織和企業被確定長護險定點服務機構。嘉善縣在9家公辦養老機構設立了巡回醫療點,依托各鎮(街道)衛生院組建巡診團隊,開展健康診療服務。
加快“公建民營”改革步伐引導“普惠養老”體系建立
機構養老是社會化養老的一種,也是養老現代化的重要體現。目前,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開始選擇機構養老,這不僅能減輕家庭成員養老負擔,更能保證自身養老質量,享受更好的養老服務。市場上優質的養老資源大都掌握在民營的養老機構,但其中昂貴的收費讓一般家庭的老年人望而卻步。
“在養老服務的供給上,單純依靠政府或單純依靠民營資本都存在發展局限性,部分公辦養老機構還存編制少、人員緊等管理弊端,一定程度上影響公辦養老機構的市場競爭力。”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在一些大中城市,由于地價高昂,建造養老院的成本往往是驚人的,目前養老產業是個微利行業,民營養老機構大多數是以租賃為主,如果沒有政策保障,民營養老機構幾年經營可能剛剛達到盈利點,出租的期限就到了,所有的前期投入都變成了“竹籃打水一場空”。
為了解決養老機構社會化運營的難點,2019年我市根據《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深化養老服務綜合改革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實施意見》,在全市加大公辦養老機構“公建民營”試點改革工作力度,朝著公辦養老機構的“公建民營”比例不低于80%的目標推進。各縣(市、區)政府投資新建、改建、購置的養老服務設施,新建居民區按規定配建并移交給民政部門管理的養老設施,采用各種公開招投標形式引入民營機構進行社會化運作,提升養老服務專業化品質。
“剛來時看到這里居住條件這么好,以為民營的收費會很高,試住了幾個月之后,發現價格普通的家庭能夠承受,運營的團隊非常專業。”2019年12月,家住海寧市周王廟鎮的張漢鳳按照父母的意愿,把他們兩人送到了海寧市周王廟鎮養老服務中心,剛開始去的時候,張漢鳳還擔心兩位老人住在里面不適應,工作人員每天都會通過微信把兩位老人活動照片發給張漢鳳,看到父母和朋友們玩得喜笑顏開,張漢鳳感到十分欣慰。在這家內部設施條件如同醫院的養老服務中心里,老人從入住起就能享受到專業的身體狀況評估,中心還劃分為自理、介助、介護、失智癥等養護服務專區,可以針對老人的身體狀況采取不同程度的康復干預。
海寧市周王廟鎮養老服務中心于2019年10月建成,并于11月正式投入使用,建成初期即同步采取公開招標形式推行“公建民營”改革,負責運營該中心的浙江椿熙堂養老服務管理有限公司與周王廟鎮政府簽訂了10年的合作協議。協議規定運營機構運營前兩年免除房屋租賃費,兩年后根據機構運營狀況逐步增收租賃費。按照協議,機構根據50%的比例預留能滿足低收入人群的“保障性床位”,同時要求除床位費、餐飲費之外,相關護理費用最高不得超過長期護理險的補助標準。運營期間周王廟鎮政府根據“4H”綜合考評標準對機構進行考核,如果考評不達標,政府有權單方面與機構解除協議。
“‘大頭’由政府挑了,民營企業就可以把更多的資源用于專業團隊的投入,服務品質自然就上去了。”浙江椿熙堂養老服務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戴勇說。
政府“搭臺”,民營養老機構“唱戲”,嘉興的“普惠型養老”之路越走越寬。2019年,我市在加大養老機構設施投入的同時,要求各地民政部門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建民營”標準化舉措,各地建設完成的養老服務中心在交由社會資本運營的同時,出臺相應的政策保留養老機構的公益職能,在優先確保按一定比例接收失能或高齡社會老年人等有入住需求的養老服務保障對象基礎上,向公眾社會提供收費服務,確保繼續履行公益職能、確保資產安全。
“‘公建民營’的養老模式有兩個優點:一是價格優勢,有利于低收入人群接受。二是產生財政紅利,提高公共財政的可持續性。”市民政局負責人表示,由政府牽頭推動的這項“公建民營”改革,無形中降低了社會力量進入養老行業的門檻,為養老服務機構發展壯大提供了良好環境,繼而大大激發民營養老機構的市場參與積極性。改制后,嘉興養老服務機構在經營上相對獨立,由過去依賴政府轉向依靠市場,從而調動了經營者的積極性,促使經營者在管理上狠下功夫,想方設法完善內部管理制度,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保障市民能夠花更少的錢,享受到更優質的養老服務。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