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人(次)激增至4.31億!專家建議:預防關口前移需要人工智能
(資料圖片)
“過去的十年,國民健康管理意識有了大幅提升,‘定期檢查,預防為主’的概念逐漸深入人心。”4月24日,中華醫學會健康管理學分會前任主委、解放軍總醫院第二醫學中心健康管理研究院主任曾強教授在“2023第十屆301論健暨第十二屆全國體檢中心主任高峰論壇、全軍健康管理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上表示。
目前,我國國民健康管理仍然面臨著“老人多、異常多、知道少”的現狀;全國大多數體檢機構仍以辨病體檢為核心,沒有真正做好預防,基層和縣域體檢中心面臨最大的問題不是“蓋房子”,而是缺少主檢醫師。“未來十年,應該應用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新技術,找到健康管理的抓手,讓受檢對象和被管理人群能實現真正的健康促進。”曾強說。
曾強教授所提到的健康管理“老人多、異常多、知道少”現狀分別是指:“老人多”:國家衛健委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達2.67億,占總人口的18.9%,預計2035年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 “異常多”:據2019年《中國國民健康與營養大數據報告》,慢性病患病率已達23%,死亡數已占總死亡數的86%。“知道少”:《中國健康城市建設研究報告(2022)》顯示,中國城鄉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從2012年的8.80%提升至2021年的25.4%,但仍存在較大提升空間,且區域差異大。
“僅僅靠藥片、手術刀片解決不了問題,民眾的主動健康意識提升尤為重要,檢查上的關口前移十分必要。”曾強教授說。
人工智能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主要集中在輔助診斷、精準醫療、分級診療、遠程醫療、多病種及罕見病種診治等領域。近年來,國內已經研發上市了一批基于應用層面的醫療人工智能產品,例如基于觸診成像技術的乳腺癌智能診斷、磁控膠囊胃鏡人工智能輔助識別、CT影像人工智能定性輔助診斷、臨床病理切片人工智能分析、鷹瞳視網膜影像人工智能檢測等等。
“其中,已逐漸為人熟知的視網膜影像人工智能檢測,通過一張視網膜照片,不僅能看眼底病,還能知曉全身血管狀況和神經改變,早期發現心腦血管疾病、癡呆等全身疾病風險。”曾強介紹。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