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國宣布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五周年,五年來,海南外貿進出口年均增速達到23.4%,年度進出口值連續突破1000億元和2000億元關口。今年一季
【資料圖】
今年是我國宣布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五周年,五年來,海南外貿進出口年均增速達到23.4%,年度進出口值連續突破1000億元和2000億元關口。今年一季度,海南外貿穩中有進,進出口577.4億元,創歷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長32.5%,海南對外貿易發展進入了“快車道”。
海南省開放型經濟研究院院長李世杰在接受《中國貿易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海南外貿增速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同時還呈現出服務貿易發展勢頭強勁,五年來,服務貿易規模增長1.2倍,對外貿增長貢獻度逐步提高;海南新型離岸國際貿易快速發展,自貿港推動跨境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新型國際貿易結算便利化,實現銀行真實性審核從事前審查轉為事后核查,為新型離岸貿易發展提供政策支持。截至2022年末,海南新型離岸國際貿易涉外收支184.5億美元,同比增長1.5倍。
五年來,海南與全球各經濟體經貿聯系進一步擴大,貿易伙伴數量從2018年的近160個國家和地區,已經增加到2022年的近180個。海南對歐盟、日本、巴西等主要貿易伙伴進出口年均增速分別超過了海南外貿整體增速17.6個、5.9個和33.2個百分點。2022年,海南與RCEP成員國貨物進出口額711.8億元,同比增長23.7%。
海南自貿港系列利好政策落地見效拉動海南外貿高質量發展。中國南海研究院海南自貿港研究中心副主任蔡振偉說,海南自貿港搶抓RCEP機遇,先后發布《海南省落實〈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20條行動方案》,以及《RCEP項下海南出口優勢產品清單》《RCEP項下海南進口優勢產品清單》及《海南自由貿易港“零關稅”優勢產品清單》“三張清單”,幫助企業進一步挖掘RCEP關稅減讓紅利,充分用好RCEP與海南自貿港政策的疊加效應。
李世杰說,“零關稅”是海南自貿港重要制度設計,首張“零關稅”清單于2020年12月1日落地實施,目前,海南自貿港已落地實施三張“零關稅”清單,即進口原輔料“零關稅”正面清單、進口交通工具及游艇“零關稅”正面清單、進口“零關稅”自用生產設備負面清單,這對于吸引進口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據海口海關統計,截至2023年1月31日,“零關稅”政策項下累計進口貨值154.56億元,減免稅款27.26億元。享惠產品涉及自用生產設備、交通工具及游艇、原輔料等。
與此同時,海南外貿經營主體數量倍增。海南有進出口實績企業數量從2018年的近600家,增加到2022年1500多家。其中,民營企業成為海南外貿增長主力,占海南外貿比重從2018年的近兩成提升到2022年的近五成,今年一季度比重進一步提升到54.9%。
“近年來,海南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不斷為企業營造良好的發展條件和成長環境。自貿港建設前景廣闊,民營企業家對海南自貿港封關運作充滿期待,所以他們紛紛到海南來落戶,在海南尋找發展機會。”李世杰說。
蔡振偉說,海南穩步推進“一線放開、二線管住”進出口政策制度試點工作,一系列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落地,自貿港的吸引力日益增強,越來越多的外貿企業選擇落戶海南。例如2022年海南全省新增備案外貿企業1.43萬家。其中,新增加有進出口業績的企業為全省外貿帶來了228.1億元的貿易增量,對全省外貿增長的貢獻率高達42.2%。
值得注意的是,消費品進口為海南外貿增長注入動力。數據顯示,2022年,海南消費品進口額超400億元,占進口總額比重達三分之一左右,比全國平均水平高20多個百分點。為進一步擴大進口,李世杰認為,應繼續用好消博會平臺,推動消博會展銷期間所有進入商品實現“零關稅”,更好發揮消博會和離島免稅“平臺+政策”疊加效應;優化跨境電商政策,探索“網購保稅+線下自提”新零售模式,逐步實現跨境電商更加便捷提貨;吸引國際頭部品牌和中國老字號到海南建立區域總部或者營銷總部,培育海南消費新業態,助力海南打造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在自貿港實現買全球賣全球;動態調整免簽政策,根據海南雙邊貿易的情況,動態調整免簽國的范圍,實施更加便利的免簽入境措施。
“預計未來海南外貿還會進一步增長,但海南外貿高質量發展必須得建立在現代產業體系成長的基礎之上。”李世杰表示,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是支持海南深度嵌入全球產業鏈和更好融入全球產業分工體系的有效途徑,在海南自貿港推進現代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應適時發揮政府的作用,制定一系列產業政策,引導企業進行產業創新、保障企業公平競爭,以實現新興產業的快速成長與發展,進一步推進海南自貿港現代產業體系的構建。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