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油料作物是糧食供應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來自油料作物壓榨的各類豆粕是飼養家畜和部分水生動物的重要組成,是食物鏈中蛋白質的重要來源。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全球油料作物是糧食供應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來自油料作物壓榨的各類豆粕是飼養家畜和部分水生動物的重要組成,是食物鏈中蛋白質的重要來源。作為國際貿易的主要油料作物,大豆以其優良的種植、運輸、存儲和壓榨加工品質獲得青睞,而阿根廷則是全球大豆市場的重要參與方。在大宗商品國際貿易中,阿根廷的大豆扮演著重要角色,在生產能力與市場需求兩端都影響著國際貿易的平衡。
2022/23年度,阿根廷遭受了干旱天氣的嚴重影響,大豆產量明顯減少。事實上,位于南半球的阿根廷,其大豆的銷售期從第一年的10月到第二年的9月。近3個銷售年度阿根廷的大豆持續減產,美國農業部估計2022/23年度阿根廷的大豆產量將出現14年以來的新低(3300萬噸)。而阿根廷羅薩里奧谷物交易所則更為悲觀,將產量預計降為2700萬噸,為2000/01年度以來的最低值。作為大豆的下游,壓榨企業已經提前反應,阿根廷國內壓榨能力也降至1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阿根廷大豆產能和壓榨能力的雙雙下降預計將在未來幾個月對全球大豆、蛋白質粕類和植物油的貿易產生不小影響。
為了緩解國內大豆供應的緊張,2022/23年度阿根廷的大豆進口量達到730萬噸,創了歷史新高,僅次于中國,排在全球第二位。而阿根廷的大豆進口商主要的來源則是巴西和巴拉圭。巴西去年的大豆產量創了歷史紀錄,大致彌補了阿根廷大豆產量下降的缺口。不過,阿根廷大豆產量下降的沖擊依然可以觀察得到,既有總量,也涉及流向和結構。受到阿根廷影響,全球大豆及其相關產品的貿易總量在去年有所下降。其中,豆粕貿易同比下降了100萬噸,價格隨之上升,而且部分需求已經向其他類別蛋白質粕類(如花生、油菜、葵花籽、棕櫚、椰子、棉籽等)發生了轉移。2022/23年度的全球豆油貿易,受阿根廷和美國市場價格上升的影響,同比也減少超過2%。阿根廷大豆油出口下降,巴西則快速增長。但巴西可能會在3月增加生物燃油中強制添加豆油的比例。如果從目前的10%有所增加,則可供出口的豆油會受到影響,進而使得各國進口商不得不更為依賴其他品種的植物油。
大豆是中國進口的主要油料作物,相關國際貿易供需關系的變化對中國市場的影響值得關注。海關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進口了10.7億美元的非轉基因黃大豆,進口量為169萬噸。相比而言,當年進口的轉基因黃大豆則達到了601.6億美元,進口量為8938.9萬噸。按照單價計算,當年進口的轉基因黃大豆為每千克0.67美元,比非轉基因黃大豆還要高4美分。中國在2022年的非轉基因大豆的進口來源國分布較廣,達到9個。其中,從俄羅斯、美國、貝寧和加拿大的進口額占比最高,分別為35.8%、28.2%、16.1%和13.3%。單價上俄羅斯的非轉基因大豆平均為每千克0.55美分,比美國的要低4.7美分。轉基因黃大豆主要進口來源國是巴西和美國,分別占到當年進口額的62.0%和31.3%,而單價上巴西轉基因黃大豆要比美國的每千克高3.9美分。
雖然從進口來源地看,中國自阿根廷直接進口的大豆均為轉基因大豆且數量不多(2022年進口額占比僅為4.0%),但阿根廷大豆減產的影響仍不可忽視。從單價上來看,阿根廷大豆的進口單價為每千克0.66美元,比巴西大豆低2.5美分。養牛業作為阿根廷的傳統重要產業,近年來也保持了較快增長,推動阿根廷國內豆粕需求量的持續增加。作為南方共同市場成員,巴西、阿根廷、烏拉圭和巴拉圭都是大豆主要產地,且各國間貿易受關稅影響不大。阿根廷國內壓榨需求會轉移至其他南方共同市場成員,進而放大對全球貿易的影響。壓榨行業也屬于資本密集型,大型加工企業集團不僅通過規?;庸そ档推骄杀?,而且在上游生產、物流倉儲和下游銷售網絡上不斷延伸。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進一步加強了大型壓榨企業的市場影響力,使得中小壓榨企業的生存空間面臨更多擠壓。中國要保障自身的糧食安全,在穩定供應鏈、維持良好的產業競爭生態環境的同時,也需要考慮生物多樣性國際協作。既要與供應鏈相關利益方共商可持續發展的合理模式,保持經貿合作的經濟可行和參與者的穩定獲益,又要促使各方更負責和理性種植,避免經濟活動對生態環境造成不可修復的損害,防范和降低植物物種單一化對全球生態環境的破壞和影響風險。(作者系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