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變成了“幸福靠山”
航母事業、中國制造、“兩山”理念、農業科技……3月5日上午,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一次會議的首場“代表通道”開啟,6位全國人大代表講述了他們履職盡責背后的故事,其中涉及到“農”的聲音尤為振奮人心,為我們展示著建設農業強國征程中一張張閃亮“名片”。
【資料圖】
“兩山”理念推動余村嬗變
“人在余村走,就是畫中游。”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安吉縣余村黨支部書記汪玉成用這十個字概括了余村在“兩山”理念指引下取得的翻天覆地變化。
代表通道上,汪玉成為大家分享了“兩山”理念和余村嬗變的故事。“我們開展了村莊環境整治,成立‘兩山’旅游公司,建起礦山遺址公園,2022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了1305萬元,村民人均收入達到了64863元。”汪玉成介紹,在鄉親們眼里,“綠水青山”變成了“幸福靠山”。
踐行“兩山”理念的同時,余村還從鄉村治理上破題,創造了以黨支部帶村、發展強村、民主管村、依法治村、生態美村為主要特點的“余村經驗”,實現從美麗鄉村到和美鄉村的探索和跨越。汪玉成介紹,余村堅持用好群眾工作的“傳家寶”,無論大事小事都是大家一起商議、堅持做好群眾工作,把“百家姓”聚成了“一條心”。
不僅如此,余村還聯動周邊3個鄉鎮、17個村共同打造高能級、現代化、國際范兒的“大余村”,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新青年”行動,成立了鄉村品牌實驗室,創新開展了余村“全球合伙人”計劃,開創了以“數字賦能、美麗加分”為主要特色的鄉村新經濟。
“我真誠地邀請社會各界的朋友來我們家鄉,暢游綠水青山,共享美好生活。”講述完余村的故事,汪玉成充滿自豪地向社會各界發出“邀請函”。
科技保障重要農產品供給
“保障綠色安全農產品的供給,關鍵是科技。”這一發言來自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云南大學教授張克勤。
土壤線蟲,這個被稱作農作物“隱形殺手”的害蟲,因為體型小、肉眼難察覺和侵襲能力強,讓很多農戶聞之色變。“土壤線蟲種類很多,僅危害植物的土壤線蟲就達幾千種,造成的損失也十分巨大。”張克勤說,據統計,土壤線蟲每年在全球造成農作物損失達1570億美元,已經成為重要病害。
要防治土壤線蟲,往往需要大量噴灑農藥,由此帶來的環境污染卻也造成了新的問題。于是,找到綠色、安全的生物防治土壤線蟲的方法就成為張克勤的主要任務之一。
“我們研究了4年,不用化學農藥,就用生物防治,將土壤線蟲的發病率從90%以上降到2%以下,大棚番茄不論是產量還是質量都顯著提升,生產出來的番茄是大家可以放心吃的綠色產品。”張克勤說。
以科技保障綠色健康的農產品供給,是加快建設農業強國道路上應持續研究的重大課題。作為一名從事科學研究的人大代表,張克勤深感責任重大,他表示將繼續為推動綠色發展,為科技強國、農業強國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