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獲悉,2019年底,「凌笛科技」已完成1億元A+輪融資,由高榕資本領投,老股東順為資本、元璟資本、百度風投、云棲創投跟投,淺月資本擔
36氪獲悉,2019年底,「凌笛科技」已完成1億元A+輪融資,由高榕資本領投,老股東順為資本、元璟資本、百度風投、云棲創投跟投,淺月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
凌笛科技成立于2015年,主要為中小服裝企業提供3D設計工具、協同工作系統和供應鏈交付等產品和服務。
傳統的服裝設計主要以2D的平面設計為主,簡化后的流程大致如下:設計師完成設計后,由打版師確定版型和面料,再與工廠溝通制作樣衣,最后選擇繼續修改或投入生產。整個過程平均需要4個循環的溝通,一件新款從設計到上架至少需要3-4周時間。而設計師新設計的款式,往往只有20%-30%會進入到生產流通環節中,造成大量的浪費。
這樣的作業方式,顯然已經跟不上服裝行業近兩年來大行其道的"小單快反"潮流。凌笛科技則想通過一系列的智能化數字產品與服務,提高服裝企業從設計到生產全過程的效率。其核心產品包括Style 3D設計軟件、服裝3D數字化設計研發溝通管理系統、3D數字化時尚產業服務交易平臺等。
具體來說,服裝企業可通過Style 3D設計軟件進行"所見即所得"的服裝設計,這一軟件中包含數以萬計的版型模型、面料數據,設計完成后,設計師、打版師可以就這個帶有版型、面料數據的虛擬樣衣進行在線溝通,甚至可以跳過反復修改實體樣衣的環節,從而將溝通循環壓縮至1.5-2個,這對于跨地區、跨國的服裝企業而言,僅在設計協同的環節,就能夠提高1倍的效率,也能減少因設計作廢帶來的浪費。
而對于缺少供應鏈資源的中小服裝企業,可以在設計完成后,交由與凌笛科技合作的生產企業完成訂單的生產。
凌笛科技協作流程圖
在整個過程中,凌笛科技的收入則主要來自軟件使用年費和供應鏈交付兩部分組成,已合作的客戶包括波司登、森馬、日播、七匹狼、OTTO、MANGO等國內外知名服裝品牌。
相比傳統的3D數字化設計軟件,我們不難看出凌笛科技更強調連接,即從設計到生產各環節的打通,從而建立一個中小服裝企業的生態系統。為此,凌笛科技的Style 3D設計軟件主要為通用版本,企業版的年費定價在數千元至數萬元不等——創始人劉郴稱,這大約為打版幾件實體樣衣的價格。2019年近2億元的營收中,大部分來自供應鏈訂單交付。
劉郴介紹,這樣的商業模式更符合中國服裝企業的付費習慣和實際需求,一方面中國傳統企業沒有為軟件付費的習慣,而動輒上萬元的賬戶費用對中小企業來說價格過高,另一方面,服裝行業是離散型行業,設計、生產、流通都離不開企業間的協同與合作,傳統的線下溝通形式無疑效率過低,且成本高昂。
受疫情影響,國內遠程辦公需求爆發式增長,也加快了傳統行業向數字化和線上化轉型的步伐。劉郴稱,疫情發生后,許多國外服裝企業紛紛取消了來華的商務活動,傳統線下溝通形式受阻,企業不得不開始重視線上協同形式,而凌笛科技這類專業型的線上協同平臺,正能夠解決服裝企業當下無法線下溝通和復工的問題。因而遠程復工后的第一周,凌笛科技海外客戶的咨詢量就上升了至少10倍。
萬億級規模的服裝和紡織行業,一直以來都是科技、互聯網創業者和資本關注的重點。例如,紡織品交易電商平臺百布網、紡織產業互聯網公司智布互聯先后于2019年完成D輪和C輪融資,百度研究院大數據實驗室AI科學家浣軍從百度離職后,創辦了深尚科技,希望將AI落地到時尚產業。
足以證明行業數字化和互聯網化是大勢所驅,劉郴認為,這就決定了疫情帶來的推動不會是曇花一現,而客戶會進一步認可線上化的價值,依賴度也會提高。
足以見證行業數字化和互聯網化是大勢所驅,劉郴認為,這就決定了疫情帶來的推動不會是曇花一現,而客戶會進一步認可線上化的價值,依賴度也會提高。
據了解,凌笛科技的核心產品在2019年6月完成打磨和升級,歷經4年的產品研發和測試,拿到A+輪融資后,今年正是凌笛科技計劃大力進行市場推廣的時期。問及行業的波動是否會打亂凌笛科技原有的規劃,劉郴回答到,服裝企業今年確實會因為疫情受到業務上的沖擊,但懂得審時度勢的操盤手,無疑會在這一次危機中通過技術手段求存,因而對凌笛科技來說,危中有機。
目前凌笛科技約百余人規模,主要架構包括軟件研發團隊(占比50%)、版型面料數據庫的內容運營團隊和供應鏈管理團隊。劉郴本人為比利時 VUB 大學應用計算機專業碩士,是國內服裝外貿五十強聯合創始人之一,擁有十余年服裝設計從業經驗,了解服裝行業從設計、供應鏈到銷售的全流程,核心技術人員分別來自浙大CAD&CG國家重點實驗室、中科大 加州伯克利等高校和機構的技術專家,在圖形圖像技術領域有深厚的技術累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