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9月4日早間消息,Uber和Lyft對芝加哥市政府官員表示,司機名單應該被視為商業機密,不應該被公布,因為競爭對手可能會利用這些信息
北京時間9月4日早間消息,Uber和Lyft對芝加哥市政府官員表示,司機名單應該被視為“商業機密”,不應該被公布,因為競爭對手可能會利用這些信息嘗試挖走司機。
今年,芝加哥拒絕了基于“信息自由法案”的一項申請,這要求在一個學術項目中提供司機姓名。市政府解釋稱,無法公布這些司機的姓名,部分原因在于,相關公司認為,如果這樣做會導致競爭對手盯上并挖走司機,造成競爭損失。伊利諾伊州總檢察官辦公室目前正在評估這項申請。
芝加哥洛約拉大學商學院助理教授皮特·諾蘭德(Peter Norlander)于2018年和今年兩次申請要求提供這些姓名,用于研究不同網約車公司司機隊伍的重疊情況。他認為,由于司機獲得了城市的許可,為Uber和Lyft工作,因此這些信息應當是公開的。芝加哥市政府會在網上公開持牌出租車司機的姓名,支持公眾查找特定的出租車,以及持有這些車輛牌照的是什么人。然而,網約車牌照的信息并未被包括在內。
此前,彭博社獲得的未公開文件表明,網約車平臺對于如何留住司機有著嚴重的擔憂。在致市政府的郵件中,相關公司提出了一系列不希望披露司機姓名的理由,包括保障司機的安全和隱私,市場份額數據可能會泄露,關于供應商和客戶身份保密的規定,以及司機被挖走的可能性。
Uber的一名律師在2014年的一封郵件中表示:“司機名單是Uber受密切保護的商業機密之一。Uber的競爭對手可能會利用這樣的名單從Uber挖走司機,削弱Uber的關鍵競爭優勢。”芝加哥市政府官員引用了這封郵件,而郵件作為諾蘭德“信息自由法案”申請審核流程的一部分被披露。Lyft的一封郵件也呼應了這種觀點,稱公布司機姓名可能會“招致針對司機的激進攻擊”,并給公司造成“競爭損失”。
諾蘭德表示,如果平臺之間更激烈地爭奪司機,那么就會提高工資,從而給司機帶來幫助。“這些公司正試圖壓制那些本應該公開的信息,這些信息可能會對提高勞動者工資造成影響。”他說,“競爭符合公眾利益,而公開披露司機信息將使競爭成為可能,并進一步促進競爭。這些公司也承認這點。”
Uber發言人在電子郵件中表示:“我們在披露機密、個人或私有信息方面的立場沒有改變。”該公司表示,需要投入大量資源才能獲得一批合規的有執照司機,而公布司機名單將導致競爭對手很容易將這些司機作為目標。Lyft的發言人則表示,司機可以自由地與其他公司合作,而認為不公開司機信息會影響司機收入的說法站不住腳。
Uber和Lyft的商業模式都依賴大量司機帶來的運力供給。它們將這些司機歸類為獨立承包商,不受加班費等勞動保障措施的保障。兩家公司都對吸引和留住平臺司機的能力表示了擔憂。在4月份提交的IPO(首次公開招股)文件中,Uber警示稱,在經濟形勢好轉的情況下,司機可能會轉而從事其他類型的工作,而由于Uber會嘗試減少補貼來控制虧損,“我們預計司機的不滿情緒會上升”。Uber還表示,如果強制要求該公司將司機視為正式員工,那么將“從根本上改變其商業模式”。
猶他大學經濟學家馬歇爾·斯坦鮑姆(Marshall Steinbaum)表示,這些公司與司機的關系“恰好觸及了平臺商業模式的核心問題,即如何在承擔最小責任的同時獲得最大程度的控制權”。他認為,不公布勞動者姓名會導致他們的工資被壓低,也讓勞工權益團體更難把他們組織起來。他指出:“平臺想要的不是‘自由市場’,而只是市場的力量。”(維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