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給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打上版權所有標簽的視覺中國,成為了輿論焦點。一時之間,關于視覺中國侵權律師函的質疑成為了熱門話題。21
近日,因給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打上“版權所有”標簽的視覺中國,成為了輿論焦點。一時之間,關于視覺中國侵權律師函的質疑成為了熱門話題。21世紀經濟報道曾指出,視覺中國2018年三季報顯示,為這家上市公司貢獻了80%營收的“視覺內容與服務”業務,正是眾多企業所質疑的“釣魚維權”部分。
澎湃新聞抽樣分析了視覺中國及其子公司相關的侵權案件判決書,與此次“霸占版權”的黑洞圖片不同,版權維護鬧到對薄公堂的案件里,除撤訴案件不確定外,大多數涉事圖片屬于美國蓋帝圖像公司合作授權的作品。也因為是正經八百的授權作品,所以視覺中國及其子公司的勝訴率很高。
微博和微信是最多被發現侵權圖片的媒介
微信公眾號“三表龍門陣”在《天下自媒體苦視覺中國久矣》一文寫道,如果你是一個自媒體,還未收到視覺中國的律師函,說明還做得不夠大。不過,就OpenLaw搜索到的總數推斷,可能只有少數的律師函都能最終演變為訴訟?;⑿嵋苍鴪蟮婪Q,接近視覺中國人士透露,這家公司并不追求直接判決賠償,主要是為了將維權變為銷售,轉被告為獨家簽約客戶。因此大多客戶會在訴訟判決前達成和解,最終通過法庭訴訟生效判決的金額不超過0.1%。
雖然判決書不能代表與視覺中國相關的全部侵權事件,但也能從中看出一定的模式。
樣本顯示,侵權圖片最常被用在微信公眾號和微博官微中。換句話說,視覺中國及其子公司最常在這兩家媒體上搜索侵權作品。
另外,公司宣傳冊也是刊載侵權圖片較多的媒介。而且,根據判決書所反映的細節,原告方一般是在商業展會上獲得這些冊子的。據藍鯨財經報道,早在2017年,視覺中國就研發了鷹眼圖像版權網絡追蹤系統。同年,這家公司通過“鷹眼”發現的潛在客戶數量較去年同期增幅超84%,新增年度協議客戶數量較去年同期增長超54%。
在賠償金額方面,樣本顯示一般是1500元一張圖片,但也有特別高額或特別低價的特殊情況,因為法官會根據侵權圖片制作難度、侵權公司賬號的粉絲數、傳播力度、侵權公司收益程度等等因素進行判斷,所以常常會不同于原告要求的賠償數目。
無法證明授權,是視覺中國敗訴的常見理由
在視覺中國和子公司作為原告提起的訴訟中,也偶有敗訴的情況。其中最常出現的是,原告無法證明涉事照片屬于美國蓋帝圖像公司授權的作品。有的案件法官判定,并不是每一張標有水印的圖片,就屬于視覺中國,就算是經過美國蓋帝圖像公司授權,也需要具備相關證據。此外,原告如果無法證明侵權圖片所屬作品為被告制作,也會敗訴。
對一審結果不服的圖片使用者,可以在法定期限內上訴。這種情況下,視覺中國及其子公司們會成為被告。同樣,圖片使用者勝訴的案例依舊不多,而且勝訴的理由也和一審差不多。比較有趣的是,如果圖片使用者證明自己圖片使用的日期早于視覺中國被授權的日子,即使確實侵權了,也可以勝訴。(記者 鄒熳云 王亞賽 杜海燕 呂妍 吳曄婷 章靛)
(本文來自于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