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8日紅米新品發布會上,盧偉冰終于完成了自己的首秀。年初那場生死看淡不服就干的發布會,雖然是紅米獨立的標志,但也許是為了給
2019年3月18日紅米新品發布會上,盧偉冰終于完成了自己的“首秀”。年初那場“生死看淡不服就干”的發布會,雖然是紅米獨立的標志,但也許是為了給新品牌“帶路”,整場發布會依然是由雷軍主講,加盟紅米擔任總經理的盧偉冰,坐在臺下“學習觀摩”。
盧偉冰上一次出現在公眾視野,還是在2017年底離開金立時,彼時有媒體報道,盧偉冰是帶著海外團隊出走,成立了誠壹科技。到了今年年初,盧偉冰的身份變成了小米集團副總裁,兼紅米Redmi品牌總經理。加盟小米后,盧偉冰在微博上異常活躍,小米也成了他口中的“友商”,實際上目前兩個品牌還在同一地點辦公。
這位傳統渠道的出海老兵,在加盟小米后即顯露出了十足的斗志,在與榮耀關于TOF攝像頭的爭論上,他甚至直接跑到榮耀官博下面留言,直指TOF在當下沒有實用價值。
在與盧偉冰的對話中,他也數次強調,紅米的競品不少,但當下的主要競爭對手,還是榮耀。在會議室的桌子上,盧偉冰擺弄著幾部競品的手機,其中有兩部來自榮耀。
關于“分家”:更重要的是團隊
紅米與小米“分家”,是今年以來,小米集團最重要的改變。至于原因,雷軍已經無數次地強調,是為了“專注”,小米專注極致體驗,紅米專注極致性價比。但過去,小米紅米一直是兩個并行的產品系列,也各有高端低端的產品在銷售,那么獨立的必要性在哪兒?
盧偉冰認為,智能手機市場發展至今,已經完全成熟,用戶對于自己的需求越來越明確,需要多品牌去滿足不同的需求,紅米和小米會有不同的目標人群,因此在技術、元器件上的選擇也會不一樣,小米會用上一些更新的設計,而紅米更傾向于采用已經得到市場驗證、可大規模量產的技術:
“一些新技術在剛問世的時候,成本確實比較高,可能一部分用戶不愿意付出這樣的代價去為此買單,這就會對小米品牌造成一定的束縛。而對于Redmi來說,我們追求性價比,一些我們認為當下性價比不是很高的技術,我們就不會采用。”
小米9的IMX586與紅米Note7的三星GM1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小米9被相機模組的供應鏈卡了殼,而紅米Note7相對輕松些。
而至于紅米的高端產品,盧偉冰也表示,同版本的情況下,一定會比小米旗艦便宜。
而關于獨立的必要性,盧偉冰認為更重要的是在于團隊和人,如果是雙品牌同時推進,那么內部就必然會有糾結的問題,而分開兩個品牌,就自然會有兩個團隊,“兩個團隊也會有競爭,但這種競爭我認為是擴張性的”。
而至于小米和紅米的“分家”力度會有多大?盧偉冰說,更多的還是像華為和榮耀那樣,不太可能像OPPO和一加,有獨立的法人和股東。
關于性價比:不以虧錢為基礎
談及紅米,性價比是一個繞不開的詞。盧偉冰也放話稱:“性價比與友商無關”,甚至在發布會上,喊出了紅米是“性價比之王”的口號。
出身于傳統手機廠商的盧偉冰,對于性價比起初并不完全相信,他也承認,中國消費者信奉“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而按照他自己的說法,是雷軍與他“喝著啤酒吃著花生”,用了半夜的時間打動了他。
不管故事的真實性有幾分,但既然選擇了帶隊紅米,盧偉冰必須把性價比這條路走到底。
談到小米的性價比模式,盧偉冰不斷強調“我們不是做得便宜,我們是賣得便宜”。但是如何讓用戶相信這一點呢?他解釋說,在產品的最終售價和采購成本中間,還有三塊成本,分別是“營銷成本”“渠道成本”以及“運營成本”,而紅米壓縮的,則是這三部分。盧偉冰認為,這種管理能力,是紅米性價比模式的核心競爭力。
當然,這個“友商”是不包括小米的,雖然盧偉冰在微博上一直都把小米稱作“友商”,但這只是一種調侃,營造一個幽默輕松的氛圍而已。
雷軍和小米一直在向外界傳遞一個信號,獨立后,小米品牌將不再拘泥于性價比,而紅米則是專注于性價比,一個放下了包袱,一個放下了架子。
不過盧偉冰也強調,紅米的性價比絕對不會建立在虧錢的基礎上:“當年樂視賣得更便宜,但這是以虧損為代價,但(我們)從不虧錢去做,我們有我們合理的利潤。”
在發布會上,在3月18日的發布會上,紅米也發布了幾款生態鏈產品,分體式藍牙耳機與波輪洗衣機,價格依然很“紅米”,盧偉冰表示,紅米手機與小米手機定位的不同,就是二者生態鏈產品的不同,而小米生態鏈的部分產品,價格已經壓得很低,紅米如何做到更低?盧偉冰解釋到,產品成本第一步是規劃出來的,第二步是設計出來的,第三步才是采購出來的,按照目標人群,進行產品的取舍。
現在堅持在喊性價比的廠商,幾乎只剩下了小米一家,盧偉冰不斷強調“紅米堅持的就是性價比,這一點不會變”。
關于供貨:指責小米缺貨是“不公平”的
小米因為缺貨而取消了這一輪的搶購,官博也公開道歉,小米再次陷入缺貨、饑餓營銷的指責中,盧偉冰認為,這其實是一個供需關系的問題:“手機市場只存在兩種情況,缺貨或者多貨,而不存在供需平衡,你提到的那個品牌(指IQOO)的供貨情況,如果拉出來看,和我們不在一個數量級。供貨永遠是一個需求問題,缺貨說明對需求預期不足。”
而關于缺貨的邏輯,盧偉冰也盡力地去解釋:“三個攝像頭,每個攝像頭有4個組件,每一個都可能出問題,而這種偶發因素是相乘的關系,單一部件就可能影響整個手機。”
“小米做了九年手機,怎么供貨能力還是這樣?”盧偉冰認為這種說法是“不公平的”。紅米Note7目前在官網除999元以外的版本均為現貨銷售,但紅米畢竟是千元機,外界能記住的,就是代表小米實力的小米9不斷地缺貨,這種印象根深蒂固。
關于競爭:主要競爭對手就是榮耀
盧偉冰是帶著“戰斗氣息”加入小米的,而目標也相當明確。盧偉冰毫不避諱的提到,IQOO等手機從產品方向來看,會是紅米旗艦的競爭對手,但當下最主要的對手,還是榮耀。
而今年以來,小米和榮耀的“摩擦”頻頻,從TOF到挖孔屏,再到4800萬,雙方打得不可開交。在發布會上,盧偉冰也數次“嗆聲”榮耀,“我不相信,不是不相信Redminote7pro能拍得這么好,而是不相信科技標桿拍得這么差”,小米甚至還跑到公證處做了公證,就為了證明紅米Note7拍照可以和榮耀V20比一比。關于競爭的目標,盧偉冰也表示,不僅要在全球范圍內“碾壓”榮耀,在國內市場也要實現反超。
榮耀的趙明此前曾對這種競爭關系做出過回應:“聽到雷總說出那句話時(生死看淡不服就干)都笑噴了,頗有古惑仔的味道……希望我們兩個品牌不要這樣去互相爭對,營銷的語言還是要克制一點;希望同行業競爭能夠理性和正常,而對于一家公司而言,活下去是最基本的操作。”
不管是主動出擊,還是被動應戰,在產品、營銷甚至公關的層次上,紅米與榮耀這兩個品牌,在2019年的摩擦只會更多。
競爭、性價比、供貨,是當下紅米的三個關鍵詞,過去,紅米的出貨量一直占到小米出貨量的八成以上,而如今小米往高端嘗試,再加上供貨上的困難,這個比例在未來勢必會更高。小米放心沖擊高端的前提,就是紅米能夠用性價比,穩住小米的基本盤。小米品牌不再死磕性價比,但小米集團,卻比以前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性價比。(文/古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