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質押猶如懸掛在上市公司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此前,市場普遍認為,當履約保障比例低于平倉線后,作為出資人的證券公司會毫不猶豫地
股票質押猶如懸掛在上市公司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此前,市場普遍認為,當履約保障比例低于平倉線后,作為出資人的證券公司會毫不猶豫地“揮刀”斬下違約項目。然而,上證報記者近期從多家券商處了解到,證券公司對于這類項目,尤其是控股股東所做的股票質押項目的處置非常謹慎,即便違約,最高可給予90天的追保期。追保期間只要正常付息就不會強行平倉。
某大型上市券商股票質押業務主管表示,目前,公司已出現多筆股票質押違約項目。對于違約項目,公司視不同類型予以不同處理方式。券商股票質押的違約項目大概分為三類:一是履約保障比例低于130%;二是到期后無法正常購回的;三是上市公司發生了嚴重風險事件,股東無法提前購回的也被視為違約。
這名主管進一步解釋稱,對于第三類項目,公司的處理原則會嚴格按照合同處置,通過各種方式要求股東還款,做財產保全等,甚至強平質押股份。但對于第二類項目,只要上市公司經營正常,控股股東的其他資產沒有出現司法凍結、股東沒有陷入連環擔保等惡性財務事件,公司一般會對質押股份作展期處理。對于第一類項目,在上市公司經營正常的大背景下,因行情下跌導致質押股份履約保障比例短期跌破平倉線的,只要客戶仍在正常付息,就說明客戶的流動性沒有出問題。那么短期內,公司質押的股份就不會在二級市場強行平倉。但券商會對此類違約項目的質押融資方采取罰息措施,即提高融資利率。
“月初市場整體調整之時,有少部分上市公司連續兩天大跌,對于那些融資額較高的股東,比如融資了一兩個億,讓他們在兩三個交易日內籌集兩三千萬的現金太難了,對于這類客戶我們會給予一段時間追保。”上述業務主管表示。
另一家大券商資深業務人士也表示,對于第三類違約項目,公司最高可以給到90天追保期限。若期間履約保障比例上漲至追保線以上,則從關注類項目移至正常項目。
滬上一家小券商融資融券部總經理也表示,事實上,現階段對低于平倉線的股票質押項目做強平處置是雙輸的選擇。靠市場目前的流動性很難承接這些股票,券商也很難通過拋售股票收回本息。
據了解,除了傳統的提交其他資產如土地、非上市公司股權等追加保證金以外,為避免質押股份被強平,券商也會向客戶介紹其他處置方式,如將股票質押的債權轉讓給第三方;幫助上市公司股東尋找接盤方,通過協議轉讓的方式轉讓上市公司股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