馳援A股進行時10月19日,多位監管部門負責人對于目前宏觀經濟形勢和A股運行情況分析的表態,迅速提升了市場信心,其中著重提到了目前國資馳
馳援A股進行時
10月19日,多位監管部門負責人對于目前宏觀經濟形勢和A股運行情況分析的表態,迅速提升了市場信心,其中著重提到了目前國資馳援A股的情況。加之多地國資出臺政策幫扶上市公司,后市如何有序紓解風險值得期待。對于不同區位、不同行業的上市公司,國資未來的參與預期,該如何估算是一個問題。(李新江)
導讀
“如果有這樣的援助政策,我覺得很多公司都會想要的,因為很多股東可能找不到資金,有這方面的訴求。我們聽說國資的要求也比較高的,但是如果股東能接受就沒問題,畢竟現在的市場也不好找錢。”10月19日,青海省一家上市公司內部人士對記者說道。
10月19日下午,在中央高層、一行兩會領導密集表態后,A股一改往日頹勢,三大股指齊拉升。
不過,對于部分上市公司大股東來說,“懸著的心”要想完全放下,似乎還并不是時候。
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10月19日,仍有近1/4的上市公司存在高比例質押風險——3554家上市公司中,大股東質押數占持股數比例超過70%的上市公司高達855家。
對于逾四萬億規模的股權質押融資規模和數千億平倉規模而言,需要的救援力量可見一斑。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目前質押風險最高的區域并不在深圳和北京。大股東質押率(即質押股份數量占其持股數的比例)達到100%的上市公司中,上海市分布最多。青海省、海南省過半上市公司大股東質押率在七成以上。
部分風險較為密集的中西部省市上市公司,對地方政府抱有“救市期待”。
部分省市質押風險嚴峻
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10月19日,大股東質押率(即質押股份數量占其持股數的比例)達到100%的上市公司有118家,其中僅上海市占據9家,居于首位,深圳市和北京市分別有7家,居于第二。蘇州市和大連市分別有4家,居于第三。
如果從區域高風險企業占比上看,風險則集中在中西部省市。青海省、海南省、遼寧省面臨的挑戰最為嚴峻,分別有66.67%、51.61%和34.25%的上市公司股東存在較高質押風險(即大股東質押率超過70%)。
不過,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通過采訪了解到,目前這些區域政府尚沒有明確的“救市舉動”。
上市企業僅12家的青海省,大股東質押比例超過70%的公司有8家,當地2/3的企業股東面臨流動性風險。
其中,青海華鼎大股東青海重型今年以來已經5次補充質押,2次辦理展期業務。截至10月12日,青海重型持有上市公司5201.92萬股已經悉數質押。
順利辦大股東連良桂所持有的12853.61萬股中有12849萬股也被質押。不過,順利辦相關人士告訴記者這部分質押風險可控:“大股東質押的股份是作為征信措施向銀行申請的融資,旗下還有子公司做擔保,這部分股份沒有平倉線、預警線。”
根據順利辦人士透露,青海省曾向當地上市公司了解股票質押情況,只是后續是否會有進一步的計劃還不能而知。
截至10月19日,有31家上市公司的海南省,16家上市公司大股東超過70%,海航基礎、神農基因兩家上市公司大股東股票悉數質押,洲際油氣、海德股份等11家上市公司大股東90%以上的持股被質押。
海航基礎證券部人士告訴記者:“若公司股價波動到預警線,控股股東將積極采取應對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補充質押、追加保證金、提前還款等。至于海南省政府是否會出臺幫扶計劃,我們沒有聽說,股東也沒有這方面的需求。”
遼寧省73家上市公司,則有25家上市公司大股東質押率超過70%,其中奧維通信、萬方發展、航錦科技等8家上市公司大股東股份悉數質押。
企業期待“救助”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當地政府并沒有開展相應的計劃,在深圳市、北京市的激勵之下,不少其它區域的上市企業對當地政府卻抱有一定的期待。
本報記者獲悉,山東某市有關政府計劃舉辦一場對接上市公司與金融機構的融資會議,當地一家質押率較高的上市公司內部人士得知后立即聯想到了日前正火熱的“政府馳援計劃”。
但當地另一家上市公司麗鵬股份證券部人士則不以為意:“這次可能是一個常規的會議,因為我們收到的通知里面,根本就沒有幫助上市公司化解質押風險這一項,更多還是對接金融機構的融資會議。公司現在為止也沒有收到政府的通知。”
其他省份上市公司亦有類似期許。
“如果有這樣的援助政策,我覺得很多公司都會想要的,因為很多股東可能找不到資金,有這方面的訴求。我們聽說國資的要求也比較高的,如果股東能接受就沒問題,畢竟現在的市場也不好找錢。”10月19日,青海省一家上市公司內部人士對記者說道。
另外,部分中小城市的上市公司認為,當地政府在化解“質押風險”上的動能并沒有一二線城市強。
東三省一家上市公司內部人士就對記者指出:“還是打算靠自己,公司最近在嘗試轉型,引入了戰略投資
股東質押比例是高了一點,但是我們認為是可控的。”
10月19日,華南一家中型券商業務部人士對記者指出:“現在主要的問題在于,其他地方國企即使想‘救’,也不一定有北京、深圳市政府這樣的實力來救。另外一些上市公司,本身質地可能并不好,當地國資不敢貿然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