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財政部發布統計顯示,2017年全國政府采購規模持續快速增長,采購規模達32114 3億元,比上年同口徑增加6382 9億元,增長24 8%,占
9月30日,財政部發布統計顯示,2017年全國政府采購規模持續快速增長,采購規模達32114.3億元,比上年同口徑增加6382.9億元,增長24.8%,占全國財政支出和GDP的比重分別為12.2%和3.9%。
“政府采購制度是現代財政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我國依法規范、發展政府采購,采購規模增長迅速,體現了財政支出管理越來越規范。”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白景明對記者說。
統計顯示,2017年政府采購結構發生較大變化,服務類采購規模增長迅速。貨物類采購規模為8001.8億元,比上年增長10.5%;工程類采購規模為15210.9億元,比上年增長11.6%;服務類采購規模為8901.6億元,比上年增長83.1%。貨物、工程、服務采購規模占全國政府采購規模的比重分別為24.9%、47.4%和27.7%。
“服務類采購規模占比首次超過貨物類,主要是政府購買服務改革深入推進,促進服務類采購需求增加,帶來采購規模大幅增長,服務采購范圍由保障自身需要的服務不斷向社會公眾提供的服務快速拓展。”財政部國庫司有關負責人解釋。
白景明認為,服務類采購規模的增長,體現了政府支出管理方式的變化,有利于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同時,由于“放管服”改革的推進,分散采購規模占比大幅上升。政府集中采購、部門集中采購、分散采購規模分別為15286.6億元、5492.0億元、11335.7億元,占全國政府采購規模的比重為47.6%、17.1%和35.3%。“分散采購規模占比較上年提高7.9個百分點,主要是中央和各地深入落實‘放管服’改革要求,清理規范和優化集中采購目錄,減少集中采購項目,擴大了采購人分散采購的范圍和采購自主權。”上述負責人說。
該負責人還表示,由于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政府采購政策功能進一步顯現,包括繼續擴大綠色采購范圍,新增“以太網交換機”“摩托車”“投影儀”等9種優先采購節能環保產品。全國強制和優先采購節能產品規模為1733億元,占同類產品采購規模的92.1%。全國優先采購環保產品規模為1711.3億元,占同類產品采購規模的90.8%。
此外,優化中小企業參與政府采購活動的市場環境,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全國政府采購授予中小微企業合同金額為24842億元,占全國政府采購規模的77.4%。其中:授予小微企業的合同金額為10869.9億元,占授予中小微企業合同金額的43.8%。
“政府采購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近年來這個功能不斷強化,取得突出成效。通過綠色采購政策、支持中小企業等政策措施,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尤其對穩增長、促就業發揮出重要作用。”白景明表示。
此外,政府采購信息公開工作進一步深入。2017年全國共發布采購信息公告187.5萬條,較上年增加3.6萬條。財政部首次開展了全國政府采購透明度第三方評估工作,對各省信息公開工作進行量化考核。“從評估情況看,各地政府采購信息透明度總體情況較好,普遍做到了采購項目信息的及時全面公開。”財政部國庫司有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