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動性新規和資管新規的雙重影響下,貨幣基金發展受限。兼具穩健收益和高流動性特質的短債基金迅速走紅引來公募基金公司追捧。證監會最新
在流動性新規和資管新規的雙重影響下,貨幣基金發展受限。兼具穩健收益和高流動性特質的短債基金迅速走紅引來公募基金公司追捧。證監會最新下發的基金募集申請公示表顯示,截至7月13日,包括興業基金、寶盈基金、匯安基金、金鷹基金4家基金公司的短債基金或中短債基金目前排隊在審批區候審。
近兩年新基金發行市場上頻頻出現短債基金的身影,鵬揚利澤債券、金鷹添瑞中短債、平安大華短債、光大保德信超短債、創金合信恒利超短債、人保鑫瑞中短債等已經率先拿到“準生證”宣告成立。
曾經短債基金因收益率在固收產品中的優勢不明顯、申贖不夠靈活等原因淪為小眾品牌。2017年以前成立的短債基金僅有嘉實超短債、博時安盈、大成景安短融、融通通源短融4只產品。
對于近兩年短債基金發行頻率明顯增高的原因,在業內人士看來,主要是流動性新規后,貨幣基金收益率走低,加之債市行情轉暖,短債基金收益相對較高,該類產品發行走俏。盈米財富基金分析師陳思賢坦言,2017年下半年以來,隨著金融監管趨嚴,資管產品打破剛兌正式提上日程,貨幣基金和銀行理財產品都受到了較大影響。
“一系列關于貨幣基金的限制性規定,降低了機構投資者對貨幣基金的收益預期。最新落地的資管新規明確指出,資產管理業務是金融機構的表外業務,金融機構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時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在此情況下,保本型理財可能會逐漸退出市場,一定程度上利好短債基金。”北京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坦言。
大泰金石研究院資深研究員王驊也表示,隨著監管的加強,貨幣基金定位將會回歸現金管理工具,貨基之前的高收益可能不會持續。短債產品在資管新規和流動性新規下能夠填補貨幣基金和普通債券型產品的空白,又能夠作為之后銀行凈值化產品的替代。從風險收益角度上看,短債產品風險較低,但從配置結構上是以貨幣增強為主要投資策略,配置久期較短、流動性較好的債券品種,有可能獲得比貨幣基金更高的收益。
短債基金整體平均業績也確實比貨幣基金稍高。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24日,貨幣基金平均收益率為2.23%,短債基金中,鵬揚利澤A/C份額年內收益率分別為4.10%、3.94%,其余6只短債基金收益率徘徊在3%左右,今年以來嘉實超短債、博時安盈A/C、大成景安短融A/E、融通通源短融A/B收益率分別為3.71%、3.79%、3.58%、3.28%、3.39%、2.99%、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