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監管部門對金融機構 “嚴監管”態勢的持續,合規經營正成為信托公司展業的重要依據。與此同時,信托行業的分化不可避免,主動轉型、發力新業務成為信托公司未來的生存之道。隨著監管部門對金融機構 嚴監管態勢的持續,合規經營正成為信托公司展業的重要依據。與此同時,信托行業的分化不可避免,主動轉型、發力新
記者獲悉,由于集合信托貸款余額占公司所有集合信托實收余額比例接近監管紅線,光大興隴信托近日接到甘肅銀監局暫停貸款類集合業務的通知。為此,光大興隴信托給各區域中心及各團隊下發了一份通知,要求3月底前不再開展集合資金信托計劃貸款類業務。
事實上,2018年以來,監管部門對信托公司的從嚴監管早就有跡可循,多家信托公司收到了來自監管機構的密集罰單。
記者從中國銀監會網站查詢發現,僅在今年1月22日至28日這一周,監管機構已向包括萬向信托、廈門信托、國通信托等信托公司發出罰單,對信托公司的不合規經營行為進行處罰。而2月份,因為證券信托結構化比例超過法定上限、地方融資平臺貸款業務未直接對應項目等原因,監管部門向天津信托開出了100萬元的罰單。
在行業面臨“嚴監管”的同時,信托業的分化也因為各自經營策略的不同而持續演繹。國投泰康信托的研報顯示,根據此前62家信托公司在中國貨幣網披露的未經審計的2017年財務數據,信托公司的業績分化十分明顯。
數據顯示,2017年43家信托公司的凈利潤同比增長,其中有2家基數較低的信托公司增速超過100%;在凈利潤排名前20的信托公司中,有10家信托公司增速接近或超過20%。與此同時,有19家信托公司的凈利潤同比下降,降幅超過30%的信托公司有6家。數據反映出信托公司的盈利能力持續分化,行業利潤向上集中的趨勢進一步加強。
“行業分化的馬太效應將更加明顯,‘先進生’和‘落后生’的差距可能會繼續擴大。”華南地區某信托公司人士對記者透露,今年去通道和去杠桿是行業的重點任務,行業“瘦身”勢在難免。面對通道業務縮減的現實,不少公司已經開始實施主動轉型,以應對新的市場和監管環境。那些依然依賴通道業務等經營模式的信托公司,未來或面臨較大的生存壓力。
“我們公司今年的工作重點之一,是進行組織架構的重新調整。諸如人員調整、事業部整合等事項都在推進中。”某中型信托公司人士表示。該人士認為,在當前的環境下,信托業發展或面臨拐點。在銀信通道業務受限的背景下,主動轉型回歸本源是信托業的重點工作。只有提高主動管理能力、優化業務結構并堅持合規經營的公司才能走得更長遠。
關鍵詞: 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