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1月20日,騰訊總計投資企業超過800家,其中70多家已上市,逾160家成為市值或估值超10億美元的獨角獸。在2019年的年報中,除并表企業外,騰訊控股計入非流動資產的企業投資有1221 69億
后疫情時代,互聯網行業將產生哪些新變化?企業如何在瞬息萬變的外部環境下把握機遇?在2020騰訊T+HR峰會上,騰訊投資管理合伙人、騰訊公司副總裁李朝暉分享了他對后疫情時代的看法。“線上線下的進一步融合與企業數字化轉型將是大勢所趨,出于企業對效率提升的剛需,企業服務將迎來春天;醫療健康、文娛產業、教育也有望突破原有天花板,迎來新的行業發展機會。此外,不少行業可能出現新一輪的整合機會。”李朝暉說。
截至今年1月20日,騰訊總計投資企業超過800家,其中70多家已上市,逾160家成為市值或估值超10億美元的獨角獸。在2019年的年報中,除并表企業外,騰訊控股計入非流動資產的企業投資有1221.69億,計入流動資產的投資有15億,如何維持投資資產的穩定與增值成為值得思考的問題。
To B領域“破”局
李朝暉認為,疫情與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等不太一樣,目前市場尚處于相對穩固狀態,全球經濟流動性仍在比較合理范圍內。
后疫情時代,中國經濟增長動力可能會由外向型進一步轉向內需型,進而刺激產業鏈全面升級。其中,中國消費品牌已成為拉動經濟增長重要趨勢。以消費升級為例,不論北上廣深等高線城市,還是四五線下沉市場,橫跨不同消費群體都有強烈升級需求。
一方面,數字化轉型將成為各行各業新趨勢。它不僅來自于對更高毛利,更高效率的追求,更是關乎產業鏈的安全。因此,產業的數字化轉型不僅是長期需求,更是短期亟待落地的方向。另一方面,全社會將轉向對效率的提升,這為企業服務帶來發展機會。在美國,To B投資在VC、PE投資中基本占到半壁江山;而在中國,To B投資相對于To C投資來說只占很小一部分,向產業互聯網轉型尚需時日。
作為國民經濟的晴雨表,很多大型企業包括銀行、電信等國企以及頭部民營企業都開始采購更多的企業服務,以此提升運營和服務的效率。
伴隨以上變化,未來,第三產業服務業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之一。在這個過程中,互聯網、O2O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們連接起不同行業,使產業整體結構充分地信息化,從而達到效率上的提升。
新消費心理“變”局
不僅是To B領域的破局,在后疫情時代,To C領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參考汶川地震后的情況,疫情過后消費者可能會更加關注自身的生活質量,醫療、保障、旅游、養老等行業可能獲得機會。
同時, “宅經濟”有望變得流行。在疫情隔離期間,人們體驗到了更多的外部化服務,比如送菜上門、外賣等等,消費心理認知某種程度上已經改變。線上化娛樂內容滿足了宅家的需求,微信、QQ等虛擬社交可能會進一步替代真實社交,人們對社交關系的依賴程度有所下降。長短視頻、游戲等文娛產業獲得了出圈拓展機會,用戶規模、使用時長和活躍度均有較大提升。
最后,產業結構升級促進勞動力結構變化,大量人群會產生技能提升、甚至重頭學起的需求,因此教育會受到更多的關注,另外私營教育機構的發展也與公立學校形成了很好的互補。
對于后疫情時代企業生存法則,李朝暉給出了三點建議:
其一,企業需要首先判斷自己到底處于什么樣的位置,會受到什么樣的影響,正向還是負向,主要是受益還是受到了沖擊。對于受益的企業,更多思考如何能夠抓住機會,獲取客戶。對于受挫的企業,首先是度過最艱難的時刻。
其二,在未來二三十年的經濟發展里,“人”可能會成為更特殊、更稀缺的生產要素;隨著內需和企業效率的提升,企業在人才投入方面所帶來的改變將更為顯著,尤其是在核心人才方面。而像互聯網這類信息充分對稱的平臺,個體將能夠發揮更大價值。比如疫情期間,相比傳統企業,互聯網科技公司更有優勢開展遠程、靈活的組織協作。
其三,疫情也是促進行業重新洗牌的過程,一方面是短期壓力下需求的萎縮,另一方面是激烈的行業競爭和進一步整合,很多企業可能會經歷非常痛苦的過程。在后疫情時代,將上演強者效應,最終可能產生一些更大規模,更具技術優勢和團隊人才優勢的超大型公司,這樣的公司將在全球范圍內擁有更長期的競爭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