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27日收盤,A股共有17家上市券商發布了2018年半年報。數據顯示,無論是大券商還是中小券商,股票質押業務規模均有較大幅度收縮。據了
截至8月27日收盤,A股共有17家上市券商發布了2018年半年報。數據顯示,無論是大券商還是中小券商,股票質押業務規模均有較大幅度收縮。據了解,各家券商紛紛通過加強項目前期盡職調查、分級評估以及后續逐日盯市、與上市公司股東溝通等措施,進行風險防控。
規模持續收縮
“最近幾個跟蹤的券商股票質押業務數據顯示,股票質押業務新增規模總體看小于到期規模。”有券商研究人士表示。
半年報顯示,中信證券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規模已由去年底的780.34億元下降至今年上半年的594.25億元,降幅達23.85%。國泰君安二季度末股票質押業務待購回余額為671.27億元,較去年末減少26.05%,其中,融出資金余額562.50億元,較去年末減少27.54%。中信建投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余額為412.23億元,較去年末下降50.40億元。
長江證券指出,今年上半年,公司資本中介業務實現收入5.10億元,同比下降8.52%,主要系股票質押市場市值持續收縮,公司戰略性選擇收縮質押業務規模,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業務收入,卻有利于降低業務風險、保障資金安全,提升公司風險抵抗能力。
山西證券介紹,2018年上半年,公司信用交易業務在去杠桿大背景下積極、穩妥化解存量業務風險,謹慎開展增量業務。截至二季度末,公司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規模26.65億元,而去年末的規模為30.03億元。
有券商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股票質押業務規模整體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三方面:券商股票質押業務的資金來源主要是自有資金和銀行資金,隨著資管新規等政策的落地,銀行資金逐漸回流,帶來券商股票質押業務的被動收縮;當前市場環境低迷,出于風險考慮,不少券商對很多到期的股票質押業務不再續作,主動收縮業務;股票質押新規實施以來,業務標準有所提升,也有券商主動收縮標的范圍,如不少券商規定,對市值低于一定規模的上市公司,不再做股票質押業務。
從半年報看,各券商股票質押業務風險多在可控范圍。中信證券半年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集團股權質押回購交易負債客戶平均維持擔保比例為212%。國泰君安介紹,2018年上半年,公司信用風險總體可控,股票質押業務的平均履約保障比例218%。浙商證券指出,2018年上半年,公司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資金融出方為證券公司)客戶的平均履約保障比例為209%,總體來看擔保品充足。
多舉措防風險
防控風險成為各家券商的重要工作。上述券商人士指出,隨著市場的調整,行業深刻認識到股票質押業務的風險,如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等,預計后續券商的風控會更嚴,標的選擇會更加謹慎。
財通證券在半年報中表示,在監管日趨嚴格和資金趨緊的影響下,公司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以“防范和化解業務風險”為重點,積極加強業務風險的防控,全面排查存量業務風險隱患,高標準謹慎開展新業務。
申萬宏源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股票質押業務規模增速較快,公司的信用風險敞口也隨之增加。公司積極采取應對措施,通過加強項目前期的盡職調查、分級評估,以及后續的逐日盯市、客戶風險提示、風險監控等方式,對信用風險進行了有效控制。
國金證券分析師李立峰認為,去杠桿背景下,股票質押違約風險有所上升,質押人紛紛下調質押率,提高安全墊。目前滬深兩市平均質押率已由2017年的40%左右下降到目前的30%左右。
展望下半年,中信建投表示,公司將緊跟二級市場發展形勢,結合嚴監管的政策方向,完善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風險控制體系,加強項目各環節審核力度,推動回購業務繼續健康、平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