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份以來,市場經歷了又一波的持續下行走勢。這與國內經濟進入短周期回落階段的影響有關,或許更明顯的是受到貿易戰以及由此可能帶來的
自5月份以來,市場經歷了又一波的持續下行走勢。這與國內經濟進入短周期回落階段的影響有關,或許更明顯的是受到“貿易戰”以及由此可能帶來的一系列外部沖擊的短期和長期影響的擔憂。市場從前期醫藥等板塊的結構性行情轉變為強勢板塊補跌下的普跌,其中疫苗等事件的沖擊促發并加劇了這一趨勢。
放在更廣義的視角下來看,美國對中國發動的“貿易戰”幾乎是不可避免的,這是任何一個具備接近美國國力的經濟體均需面對的課題??紤]到當前在全球經濟及更大范圍下,美國依然具備支配性的地位,這一沖擊將是持續和多領域的。
站在當前時點來看,市場已經對此有了一定的預期和反應,國內政策也已經逐步做出調整,財政政策將成為對沖外部影響的一個重要手段,疊加市場已經反映了部分基于“貿易戰”的不利影響,受益于政策積極性提升的行業將有階段性的投資機會。其持續性與去杠桿對經濟潛在風險的消化及過去兩年供給側改革對于產能出清的作用相關聯,但整體來說,過去兩年的政策方向為未來一段時間應對外部沖擊提供了一定的政策空間。
放眼更長的未來,積極財政政策下的對沖措施是應對短期外部沖擊為經濟轉型提供空間的手段,而不是經濟向更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方向。進一步向創新驅動經濟轉型將是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下跌令優質個股估值回歸至更為合理的水平,而相關行業的基本面雖然也會受到美國政策的阻撓與沖擊。但更重要的是,作為國家大力鼓勵支持的行業地位將更為突出,其中的優質公司將在可以預期的未來為市場帶來良好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