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全年CPI同比增速保持在1 8%左右,PPI同比增速在3 5%左右,都在政府年度調控目標之內,是有利于高質量穩定增長的相對寬松的物價環境。下
預計全年CPI同比增速保持在1.8%左右,PPI同比增速在3.5%左右,都在政府年度調控目標之內,是有利于高質量穩定增長的相對寬松的物價環境。
下半年通脹壓力有限 財政金融政策協同發力
上半年,國民經濟延續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支撐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有利條件積累增多。同時,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生產價格穩中有漲,價格運行總體較為平穩。
下半年是否存在通脹壓力?接受第一財經采訪的多位專家認為,下半年通脹壓力不大,但當前相對寬松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有可能推升通脹水平。
7月23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保持宏觀政策穩定,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根據形勢變化相機預調微調、定向調控,應對好外部環境不確定性,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財政金融政策要協同發力,更有效服務實體經濟,更有力服務宏觀大局。
下半年通脹壓力不大
上半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上漲2%,漲幅比去年同期擴大0.6個百分點。除2月份因春節因素上漲較多外,其他各月均在1.9%~2%之間窄幅波動,當前我國消費市場價格總體穩定。從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來看,上半年,PPI上漲3.9%,漲幅比去年同期回落2.7個百分點。
6月,國內CPI同比、環比增速雙雙回升,其中,CPI同比增速由5月的1.8%升至1.9%,環比降幅由0.2%收窄至0.1%。支撐6月CPI回升的主要因素來自食品價格中豬肉價格的上漲。
一德期貨宏觀戰略研究中心總監寇寧撰文分析,此輪豬肉價格回升,主要受豬肉價格持續下跌帶來的農戶主動去庫存的影響,并非通脹預期回升的表現,而在生豬存欄沒有增長的情況下,豬肉價格及由此拉動CPI的回升預計將僅為通脹階段性的反彈,難以形成趨勢性的上漲。
關于下半年CPI走勢,中資國信資產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鄭后成對第一財經表示,下半年我國CPI有望維持溫和。從食品項看,中美貿易摩擦對農產品價格利多有限,豬肉價格同比仍在低位;從非食品項看,國際油價上漲空間收窄,雖然有望維持在高位,但是受基數效應影響,同比增速有望放緩。預計下半年CPI大幅上行可能性較小,大概率保持在溫和水平。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對第一財經稱,預計下半年通脹依然大致平穩,在2.0%~2.5%區間波動。雖然油價和貿易摩擦導致大豆在內的農產品價格會對通脹產生一定擾動,但基本在可控的范圍內。貨幣政策相對上半年會更加寬松,但調整空間受到美聯儲加息縮表的制約,也不會對通脹造成實質性影響。
廣發證券資深宏觀分析師賀驍束也認為,下半年通脹大概率繼續平緩。“人民幣有效匯率指數與私人部門杠桿率的波動項可以分別代表外部條件與內需因素對通脹的傳導,對PPI、CPI與GDP平減指數具有較為穩定的領先性。綜合外部條件以及宏觀去杠桿兩方面因素,下半年國內通脹壓力相對較低。”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市場與價格研究所研究員郭麗巖則稱,物價水平將延續溫和態勢,略低于上半年。預計全年CPI同比增速保持在1.8%左右,PPI同比增速在3.5%左右,都在政府年度調控目標之內,是有利于高質量穩定增長的相對寬松的物價環境。
下半年工業品價格大體上將呈現震蕩向下走勢。“當前部分企業資本開支、采購備貨較為審慎,需求相對持穩,加之PPI今年年中的翹尾高點出現在6、7月份,較高基數也將抑制PPI同比漲幅,PPI可能會在年中觸頂下行。就CPI而言,從環比數據來看,豬肉價格基本已經進入筑底區間,但是還將在底部徘徊一段時間,年內回升力度有限。考慮到夏季部分地區發生洪澇,局部影響鮮菜鮮果運輸,可能導致食品價格出現一定的季節性波動,但波幅有限。”郭麗巖說。
鄭后成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下半年通脹壓力有限。從流動性角度看,M2增速滑至8.0%的歷史新低,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增速跌破10%,同樣創下歷史新低。“歷史經驗角度看,回顧2012年來的CPI月度數據,可以看到一個明顯的特征,就是2012年2月后CPI波動性明顯下降,位于0.76%~3.6%,尤其是2014年以來,CPI月度數據從未超過3%,究其原因,與宏觀經濟增速穩中趨緩有關,也與央行貨幣政策管理實踐與經驗日益豐富有關。”
油價對物價總水平影響可控
IMF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指出,石油價格上漲、美元收益率抬升和全球貿易緊張局勢是形成當前階段性壓力的三大因素。隨著勞動力市場的不斷收緊,美國核心通脹將持續抬升,而油價上升所造成的輸入型通脹將增強這一趨勢。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董事總經理、研究部主管程實預測,“美國主動收緊、歐洲被動收緊、中國相機抉擇”仍將是全球貨幣政策正常化的大格局。2018年下半年,美聯儲將加速加息,全年加息總次數將大概率達到四次,進而推動美元收益率的進一步上升。
中宇資訊認為,全球經濟運行平穩、能源需求穩健,預計下半年國際油市將趨于整理,國際油價震蕩中勉強堅挺的可能性較大。
聯訊證券首席宏觀研究員李奇霖認為,未來通脹壓力并不大。一是國際油價已經超過了基本面的支持,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在80美元/桶時有較大的阻力。二是豬肉價格底部已經出現,但是在終端需求不強的情況下,后續上漲的動力有限。
郭麗巖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預計下半年國際油價將延續震蕩,如果不發生較為嚴重的地緣沖突引發持續供給中斷的話,下半年油價的波動中樞將會維持在65~75美元/桶,對國內物價總水平的傳導影響是相對可控的。
對于下半年大宗商品的價格走勢,郭麗巖預計,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將持續震蕩且走勢分化。鋼材價格將在大起大落之后回歸合理區間。在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環保限產常態化的背景下,各類鋼材需求和產量難以大增,上游原材料上漲空間將受到抑制。目前,國內鐵礦石港口庫存仍處在高位,下半年鋼廠和貿易商采購保持謹慎,原材料價格難以破位上行。
大宗工業金屬價格難以破位上漲。從國內看,雖然廢銅“限進”令原料供應緊張,電解鋁過剩情況有所緩解,工業金屬面臨結構性供求失衡壓力,國內價格有一定上行支撐,但因工業金屬國內外市場聯動性較強,國內價格基本與國際市場保持相近態勢。
農產品價格上揚仍有一定支撐。從比價關系看,國際農產品價格還有繼續上揚空間,前期國際油價上漲壓力也可能通過農資向農產品傳導。貿易摩擦升級導致豆類等國際農產品價格走勢存在極大不確定性和國別價格分化,美豆跌,南美豆漲。此外,國內玉米隨著深加工和非傳統消費規模的持續擴大,新季作物供需關系偏緊。
財政金融政策協同發力
中信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明明撰文分析,盡管目前國內通脹水平仍低,但如果財政和貨幣政策配合有可能會抬高未來的通脹預期。目前貨幣政策已相對寬松,加之下半年可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都可能導致通脹預期的提升,雖然目前看來通脹預期尚未出現,但這是下半年需要持續跟蹤關注的一個重要因素。
從理論上講,寬松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有利于推升通脹水平。鄭后成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應具體分析,目前貨幣政策的主基調是“穩健中性”,“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近期在邊際上出現“寬松”跡象,但是應注意到,這是對經濟下行壓力,以及M2以及社融增速面臨壓力的應對措施。即使未來貨幣政策出現轉向,預計下半年M2增速與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增速大幅反彈與反轉的概率極小,這一點從央行今年連續3次降準,但是M2增速屢創新低可見端倪。
李奇霖表示,國內通脹壓力有限,不會成為貨幣政策結構性寬松的掣肘,后續依然有概率降準。溫和通脹也給財政擴張提供了空間,在地方債務嚴監管難以放松的背景下,預計政策會在加快地方債發行、盤活存量財政存款等方面發力,以對沖需求的回落。
從財政政策來看,鄭后成分析,目前財政政策的主基調是“積極”,但是應該看到,2018年目標赤字率較2017年下行0.4個百分點至2.6%,從這一關鍵的指標可以看出,與2017年相比,目前財政政策還有“進一步積極”的空間,但是也應看到,這是對宏觀經濟下行壓力的對沖措施,對通脹的提振有限。
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二者如何配合,鄭后成表示,這取決于宏觀經濟的運行狀態以及所要達到的政策目標。下半年,“穩健中性”前提下“略偏寬松”的貨幣政策,以及進一步“積極”的財政政策,可能是較好的政策組合。
23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則要求,積極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加快今年1.35萬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和使用進度,在推動在建基礎設施項目上早見成效;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保持適度的社會融資規模和流動性合理充裕,疏通貨幣信貸政策傳導機制,落實好已出臺的各項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