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GMIC大會上,阿里巴巴釘釘CEO無招(陳航)接受了搜狐科技的采訪。他在一天之內要完成杭州-天津-北京-杭州的行程,在采訪中依然未露疲
在2018年GMIC大會上,阿里巴巴釘釘CEO無招(陳航)接受了搜狐科技的采訪。他在一天之內要完成杭州-天津-北京-杭州的行程,在采訪中依然未露疲倦。
在當天的大會上,釘釘副總裁易統表示,中國有4300萬企業,99%是200人以下的中小企業,工作流程依然低效,也難以享受大企業的資源和紅利,它們是釘釘的目標用戶。
2015年1月正式上線后,釘釘的企業用戶在160天內突破50萬家;2017年11月,無招宣布這個數字達到500萬家,隨后,釘釘宣布個人用戶數破億。
馬云說釘釘讓他驚喜,逍遙子(張勇)說對釘釘的態度只有一個:“不打擾”,無招卻說最開始的時候集團沒人愿意來釘釘。
特別小分隊
“來往沒有做好,我們一直憋著一口氣”,釘釘團隊里有一大部分人來自“來往”,這個在外界看來不甚成功的產品,在2014年開始淡出人們視野。
2014年5月,無招帶著幾個工程師搬進了湖畔花園,開始做釘釘。有8個多月時間,外面的人完全不知道他們在做什么。
無招在回憶這段經歷時,對搜狐科技表示,最開始做釘釘的一兩年里,阿里集團內部沒什么人想加入,他們都在說“你們這個東西是搞不成的”。
但他說,釘釘團隊的人做這塊業務,并不輕松,“(不然)做釘釘多痛苦,做電商不好么?從0到1做這個(社交),又是集團不擅長的,也不能為你提供什么流量”。
無招告訴搜狐科技,釘釘目前每天新進入的用戶,90%以上來自口碑傳播,而不是阿里的企業資源,“我們評估過,一個重度企業用戶,平均會影響一百多家企業成為新的釘釘用戶”。
湖畔花園是阿里的“福地”,淘寶和支付寶都誕生于此,目前來看釘釘的表現也很出色。釘釘目前擁有大約400名員工,在擁有幾萬名員工的阿里巴巴,這是一個小團隊。
不過,釘釘并不是一支典型的阿里團隊,他們重視產品,而不是運營優先,與阿里的淘系團隊風格截然不同。
無招也不太愿意主動對外發聲,“我是做產品的人,雖然釘釘有很多新東西,但我還是希望不出來講是最好的。”。
在與搜狐科技的交談中,他著重講了兩塊跟具體業務相關的內容,一個是安全,一個是人性化功能。
釘釘其實很人性化
關于人性問題,他用了大量例子來向搜狐科技證明,釘釘其實很人性化。在他看來,很多人不了解釘釘在做的事情。
比如,在有些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個別人偷懶和不履行契約的行為屢見不鮮,如果釘釘能夠時刻讓工作狀態透明化,會讓這些人很不適應。
“釘釘做考勤最大的目的是為了干掉考勤,但我不能最開始就這么告訴他們”,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老板們自然會擔心,沒有考勤如何管理員工。
無招說,這個擔憂的前提是,這些企業的工作是不透明的,如果通過人性化考勤,讓工作透明化,老板給員工更多信任和空間,員工與老板相互信任,最終會達到不需要考勤的結果。
但他向搜狐科技強調,其實在使用釘釘的過程中,老板的壓力最大。在傳統溝通方式中,老板能輕松利用階層的不對等性:我的時間比你寶貴,我是你老板,就算我“裝死”不回復你的信息也是理所當然。
只強調某個人的感受,而不顧及團隊伙伴,“這不是集體人性,是個人人性”,里面包含的是專權關系。如果工作溝通進入透明階段,老板的每個行為都會被所有人看到,這樣更平等,對老板的壓力更大,“他不好意思再‘裝死’”。
釘釘設計的很多功能,是為了向傳統企業傳達互聯網的方式,不過想要改變他們卻不能一蹴而就,過于用力。
無招說,希望釘釘能成為一款改變世界的產品,但它不會采用激進的方式,而是會選擇當下可接受的方式,漸進式的改變,“不能把互聯網方式,一次都推送給傳統企業,他們會亂的”。
安全,安全,安全
企業用戶對數據安全的敏感度超過個人用戶,安全是企業級市場產品的核心競爭力。無招強調了很多次,釘釘非常重視保護企業的數據安全,安全也是很多企業選擇釘釘而不是競品的因素。
從去年開始,釘釘在安全上的投入上億元,阿里安全部門也給予了足夠支持,有接近300人在從事釘釘的安全工作。
不久前,釘釘剛通過了通過SOC2隱私性原則審計,該標準由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AICPA) 制定,已經成為金融場景下的重要安全標準。在國內,釘釘是第一家,全世界范圍內不超過5家。
無招感慨說,釘釘為此做了很多工作。
比如說,在通過SOC2審計標準的過程中,釘釘的第三方加密設計需要向審計系統證明,阿里巴巴沒有任何一個人能看到企業的數據。
不準查看聊天記錄,不準跟蹤員工的實時位置,“除了釘釘,有些企業級產品會去支持這類甲方需求”,但是無招說,即使員工在工作時間的聊天記錄,也是員工隱私,員工不主動簽到,不主動上傳位置信息,平臺就堅決不獲取員工的實時位置,不能把員工看做企業的工具。
此外,釘釘還堅決保證不僅平臺上產生的數據只屬于企業,包括釘釘平臺生態上第三方服務商產生的數據也只屬于企業,任何其他人無法拿走。釘釘方面表示,為了保護企業用戶的數據安全,釘釘在第三方服務市場上有更高的門檻和標準。
在釘釘企業開放平臺上正在打造的釘釘云,能夠確保第三方服務開發者程序產生的數據保留在企業手中,開發者無法獲取。
不久前,Facebook剛因為涉嫌向第三方機構泄露用戶隱私,而面臨公司歷史上最大的監管困境。“全球的很多軟件公司,在這方面意識都很薄弱,釘釘花了巨大的資源聚焦于企業和員工的隱私保護、數據安全。釘釘算是中國第一家真正實現企業數據屬于企業,員工數據隱私屬于員工的。”無招說。
我們是“領頭羊”
無招認為釘釘是最了解中小企業需求的產品,國內中小企業最大的問題不是缺錢和人才,而是“思想”,如何在云和移動時代驅動員工產生創造創新力,才是這些企業的痛點,而這也是競品所不了解的,或者說,很難復制的。
“不管別人做的怎么樣,我們就是這個行業的領頭羊”,他說。
談到釘釘,就繞不開騰訊的微信。
無招說,微信是一款好的個人社交產品,它滿足的是個人人性,遵從娛樂和生活為中心,如果帶入工作商務中,反而會讓工作變得低效,難以專注,協同困難。
所以他認為,企業微信和個人微信打通并非利好消息,這意味著,對于用戶來說工作和生活越來越難以分開,工作內容向微信的進一步滲透,意味著用戶的生活時間被工作進一步侵蝕,以后“你的朋友圈中會有越來越多的微商”。
無招告訴搜狐科技,釘釘目前的用戶增速,已經是全球企業級市場上最快的。
釘釘現在不會拼命追求用戶規模,而是將客戶服務真正做好,“我們每天新進來的用戶數量夠大了,但客戶服務和產品傳達上做的不好”。
不久前,搜狐科技曾曝出今日頭條內測企業IM產品的消息,無招對此回復說,今日頭條原本就是釘釘的超重度用戶,張一鳴知道它的價值,“反正就做唄...都來唄”。
他對于競爭對手的態度,與所有領先者一樣,“歡迎一起把市場做大”,他說接下來釘釘會帶來更多好消息和新功能。企業級服務的競爭業務才剛剛開始。
關鍵詞: 阿里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