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宏觀 >

        除了AT對峙,2017年的主旋律還有“突破邊界”

        2018-02-23 15:10:00 來源: 網易

        (原標題:AT對峙)AT對峙騰訊與阿里的生態之爭不僅是過去一年的基調,也會作為一種被強化的基本經濟面在2018年的互聯網行業得到延續。2017

        (原標題:AT對峙)

        AT對峙

        騰訊與阿里的生態之爭不僅是過去一年的基調,也會作為一種被強化的基本經濟面在2018年的互聯網行業得到延續。

        2017年快要結束的時候,互聯網都在關心,摩拜和ofo什么時候合并?

        我們所能抵達的、與這兩家公司相關的投資人,都委婉地表達了一個觀點:背后涉及的關系、訴求太復雜,關鍵看騰訊和阿里什么態度。

        像移動打車、本地生活經歷過的那樣,共享單車沒能逃離AT陣營。2016年10月,騰訊投資摩拜。當月滴滴則對ofo給以擁抱,滴滴的重要戰略投資人卻是騰訊,這種錯綜復雜的關系也成為行業格局走向的重要變量。2017年4月,螞蟻金服戰略投資小黃車。此后,騰訊不斷加注摩拜。過去一年,幾乎每月都有共享單車融資的消息傳出。

        2018年新年過后,滴滴與ofo出現裂痕的事實就被公之于眾,隨著阿里向ofo輸血的消息傳出,合并的可能性越來越小。至少近期如此。

        這只是AT對峙最為激烈的冰山一角。在移動支付、文娛板塊、云計算、AI甚至線下零售等領域,騰訊與阿里的咬合越來越緊。聚攏在兩個陣營的公司,不論數量還是體量都已創下新高。

        “我們在十幾個地方都有競爭。”馬化騰在2017年12月初的財富論壇上如是說。

        騰訊5300億美元的總市值已經超過Facebook,阿里也在逼近5000億美元,一度超過亞馬遜。沈南鵬解讀為,中國互聯網經濟具備世界級競爭力。

        從某種角度而言,AT對抗就是互聯網領域的美蘇爭霸。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很難有一家公司可以完全獨立于這兩大生態之外。這是多數投資人和觀察家的共識。

        也就是說,騰訊與阿里的生態之爭不僅是過去一年的基調,也會作為一種被強化的基本經濟面,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互聯網行業得到延續。

        必須站隊?

        據IT桔子統計,約有65%的獨角獸公司獲得過BAT的投資。

        2012年以來,BAT在國內國外總計發生并購交易174項,累計投資1124億美元。其中騰訊投資金額最大,累計投資625億美元。這還是Mergermaket 2017年6月份的統計,如果考慮到時間已經過去大半年,這個數字一定在被不斷刷新。

        這是什么概念?過去3年,國內一級市場基金募資的總體規模大概是不到800億美元(5055億元),投出去卻不到200億美元。可以大概推測下,國內一級市場過去5年的整體投資規模尚不及騰訊一家。

        AT正在成為資本市場名副其實的“深口袋”。創業者在考慮戰略資本時,必然繞不過去選A還是選T。當然,前提是要掌握他們與創業者的相處之道。

        這種格局一定程度上還影響了VC行業。源碼資本創始人曹毅的觀察是,一些老牌公司已經找到正確的應對姿勢,那些沒有順應變化的基金則遭到擠壓。投資人或被動或主動地與BAT或小巨頭保持緊密聯系已經成為常態,甚至不乏阿里與云鋒、小米與順為這樣的投資搭檔。

        這個話題曾經在2017中國企業領袖年會被深度討論過。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將巨頭戰略投資分為幾種方式:賦能,占位,業務協同以及炮灰。最理想的莫過于馬化騰所說的“去中心化的賦能”,最傷人的則是將被投公司當作炮灰。

        現實中,已經有不少創業者被裹挾其中,難以主張并決定自己的命運。比如外賣領域的公司。

        阿里與被投公司的相處模式一直飽受爭議。戰略投資進而控股甚至買下的方式曾在高德、優酷等公司身上發生。包括近來萎靡不振的魅族,被認為承載了太多阿里的戰略意圖而不堪重負。與美團之間的嫌隙也源于阿里的戰略訴求。相比之下,騰訊表現出的相處方式要更克制。

        泰合資本合伙人胡文欽曾向《中國企業家》分析AT如此差異背后的原因,如果從產業鏈所處的位置來看,流量帝國騰訊在上游,只有更多具象的商業和支付場景,才能完成變現,所以騰訊的最大職責在于給被投項目有效輸送流量,最終轉化為經濟收益。

        阿里則不然,電商本身就是強交易環節,如果它不能吸收一切力量壯大自身體系,就無法持續鞏固商業交易體系。

        未來,這種表現只會越來越強,最終的結果就是騰訊和阿里的商業版圖越來越趨于一致。

        突破邊界

        除了AT對峙,2017年的主旋律還有“突破邊界”。

        以餐飲為核心業務的美團點評最近被關注的重點是,他們在北京、上海等7個城市將要落地打車業務。先后與快的、Uber合并后的滴滴,已經很久沒有遇到如此大張旗鼓的對手。司機和用戶似乎更關心,這個賽道多出一個選手后,曾經瘋狂的補貼是否將會重現?甚至媒體也自然地把兩家本無重疊業務的公司,樹立為兩個敵人。

        但程維對美團做打車的回應是,“心中無敵”。事實上,他真正關心的已經不局限于國內出行市場,而是國際化和無人駕駛。

        “我們對這個市場的判斷是——無人駕駛只有一二名,沒有第三名,就像Windows和Communix,安卓和iOS。目前谷歌是第一名,希望滴滴能成為最終活下來的另一名。”這是不久前程維在接受采訪時的態度。他說這是比本土化競爭重要10倍的一件事。

        所以在程維眼中,滴滴的未來在于無人駕駛。而同樣將此視作未來的那家公司,叫百度。

        過去一年,業務多元化特征表現強烈的還有今日頭條。從短視頻、問答到微頭條,這家公司也在不斷把自己推向戰爭。對于核心與邊界的思考,張一鳴和王興有個共同點:滿足用戶需求。別人滿足得不好,他們也要做。

        突破邊界的頭條,自稱是一個超級內容平臺,業務形態與百度已經非常類似。所以,頭條真正的敵人不是其他信息分發平臺,不是微博、不是快手、不是知乎,而是百度?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一條高速路上,新手美團猛踩油門,試圖在出行領域追上滴滴。結果滴滴瞄準的卻是另一條車道,在這里它將迎面撞上反方向行駛的百度。今日頭條因為持續加速,與百度發生了一定程度的追尾。

        這就是今天的互聯網現狀,但不是國內獨有的。過去微軟一直把Google當作對手,結果發現最大的敵人其實是亞馬遜,云計算才是微軟的主戰場。Google同樣如此,總是近距離觀察Facebook,忽略了亞馬遜站內搜索對它廣告收入的巨大威脅。

        未來隨著人工智能的滲透,這種錯位的競爭關系會更加明顯。

        美國著名創投研究機構CB Insights發布了《15 Trends Shaping Tech In 2018》報告,在2018年將會興起并重塑科技行業的15大趨勢中,包括實體零售進入新模式、AI芯片爭奪加劇等。

        不論BAT還是高成長的創業公司都在把未來寄托于AI等黑科技。上述報告稱,2018年會是一個新起點,AI將從實驗室真正走向現實并承擔行業使命。這才是影響未來格局的真正變量。

        未來已來。

        關鍵詞: 主旋律 邊界

        精選 導讀

        募資55億港元萬物云啟動招股 預計9月29日登陸港交所主板

        萬科9月19日早間公告,萬物云當日啟動招股,預計發行價介乎每股47 1港元至52 7港元,預計9月29日登陸港交所主板。按發行1 167億股計算,萬

        發布時間: 2022-09-20 10:39
        管理   2022-09-20

        公募基金二季度持股情況曝光 隱形重倉股多為高端制造業

        隨著半年報披露收官,公募基金二季度持股情況曝光。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公募基金全市場基金總數為9794只,資產凈值為269454 75億元,同比上

        發布時間: 2022-09-02 10:45
        資訊   2022-09-02

        又有上市公司宣布變賣房產 上市公司粉飾財報動作不斷

        再有上市公司宣布變賣房產。四川長虹25日稱,擬以1 66億元的轉讓底價掛牌出售31套房產。今年以來,A股公司出售房產不斷。根據記者不完全統

        發布時間: 2022-08-26 09:44
        資訊   2022-08-26

        16天12連板大港股份回復深交所關注函 股份繼續沖高

        回復交易所關注函后,大港股份繼續沖高。8月11日大港股份高開,隨后震蕩走高,接近收盤時觸及漲停,報20 2元 股。值得一提的是,在7月21日

        發布時間: 2022-08-12 09:56
        資訊   2022-08-12

        萬家基金再添第二大股東 中泰證券擬受讓11%基金股權

        7月13日,中泰證券發布公告,擬受讓齊河眾鑫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齊河眾鑫)所持有的萬家基金11%的股權,交易雙方共同確定本次交易的標的資

        發布時間: 2022-07-14 09:39
        管理   2022-07-14

        央行連續7日每天30億元逆回購 對債市影響如何?

        央行12日再次開展了30億元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2 10%。這已是央行連續7日每天僅進行30億元的逆回購縮量投放,創下去年1月以來的最低操作規

        發布時間: 2022-07-13 09:38
        資訊   2022-07-13

        美元指數創近20年新高 黃金期貨創出逾9個月新低

        由于對美聯儲激進加息的擔憂,美元指數11日大漲近1%創出近20年新高。受此影響,歐美股市、大宗商品均走弱,而黃金期貨創出逾9個月新低。美

        發布時間: 2022-07-13 09:36
        資訊   2022-07-13

        美股三大股指全線下跌 納斯達克跌幅創下記錄以來最大跌幅

        今年上半年,美股持續回落。數據顯示,道瓊斯指數上半年下跌15 3%,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29 5%,標普500指數下跌20 6%。其中,納斯達克連續

        發布時間: 2022-07-04 09:51
        推薦   2022-07-04

        融資客熱情回升 兩市融資余額月內增加超344億元

        近期A股走強,滬指6月以來上漲4%,融資客熱情明顯回升。數據顯示,截至6月16日,兩市融資余額1 479萬億元,月內增加344 67億元,最近一個半

        發布時間: 2022-06-20 09:41
        資訊   2022-06-20

        4個交易日凈買入超百億元 北向資金持續流入A股市場

        北向資金凈流入態勢延續。繼6月15日凈買入133 59億元后,北向資金6月16日凈買入44 52億元。自5月27日至今,除6月13日以外,北向資金累計凈

        發布時間: 2022-06-17 09:37
        推薦   2022-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