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公司1月10日發布公告稱,從2018年2月28日起,中國內地的iCloud服務將轉由云上貴州大數據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簡稱云上貴州)負責運營,屆時
蘋果公司1月10日發布公告稱,從2018年2月28日起,中國內地的iCloud服務將轉由云上貴州大數據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簡稱“云上貴州”)負責運營,屆時云上貴州公司將擁有與iCloud中國內地用戶的法律和財務關系。使用這些服務及通過 iCloud 存儲的所有數據(包括照片、視頻、文稿和備份等)都將受到新的 iCloud(由云上貴州運營)條款與條件的約束。
蘋果公司在給澎湃新聞發來的聲明中表示,此舉將有助于繼續提升iCloud 服務的速度與可靠性,并遵守中國法規。有關用戶對這次變化帶來的隱私關切,蘋果表示:“Apple擁有強大的數據隱私和安全保護機制,并且不會在我們的任何系統中創建后門。”
“云上貴州”是由貴州省政府批準成立的一家公司,注冊資金為23500萬元。公司由貴州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出資,貴州省國有企業監事會監管。
iCloud儲存了用戶的聯系人、日歷、照片、筆記、提醒、文件、應用程序數據和iCloud 電子郵件等個人內容。據蘋果官網,對于iPhone、iPad、iPod touch、Mac或PC等蘋果用戶,iCloud可以安全存儲照片、視頻、文檔、app 等內容,并在這些設備上同步保持更新。
有關這一變化的背景,工信部賽迪研究院裝備工業研究所所長左世全認為,2017年6月1日開始實施的《網絡安全法》明確規定:所有與寬泛定義的國家安全問題有關的中國公民或地區數據,必須存儲于中國境內的服務器上,而且云服務的運營方必須為本地企業,這也是蘋果選擇國有資本背景的云上貴州公司作為合作方的原因之一, iCloud服務在中國境內使用“iCloud”和“云上貴州”雙品牌向用戶提供服務。
新的條款增加用戶隱私解釋
在蘋果中國官方網站上,iCloud服務模塊已經發布了相關的解釋,并公布了新的icloud服務條款。其中明確提到,“iCloud一旦啟用,內容將會自動發送給云上貴州并由云上貴州存儲。”
澎湃新聞記者對比新老兩份條款發現,新的條款在“訪問您的賬戶和內容”一欄增加了一句話:“您理解并同意,蘋果公司和云上貴州有權訪問您在此服務中存儲的所有數據,包括根據適用法律向對方和在彼此之間共享、交換和披露所有用戶數據(包括內容)的權利。”
新的iCloud條款與條件截圖
而該部分條款仍然保留:“您確認并同意,我們在我們認為合理必要或正當的情況下,可以訪問、使用、保存您的賬戶信息和內容以及/或者將您的賬戶信息和內容披露給執法機構、政府官員和/或某一第三方而無需向您承擔任何責任,但前提是,我們這樣做是基于法律要求或者我們誠信認為這樣做對下述目的而言是合理必要的:(a)遵守法律程序或要求;(b)執行本協議,包括對任何潛在的違反本協議行為的調查;(c)發現、防止或另行解決安全、欺詐或技術問題;或(d)按適用法律要求或在法律允許范圍內保護云上貴州、其用戶、蘋果公司、第三方或公眾的權利、財產或安全。
蘋果在官網解釋,用戶的照片、文檔和通訊錄等 iCloud 內容,在通過互聯網進行傳輸時都經過了加密,儲存于蘋果自己的服務器時也絕大多數都經過了加密。而當蘋果使用第三方供應商的服務器來儲存用戶信息時,蘋果對這些信息都進行了加密,也從未向供應商透露密鑰。
除此之外值得關注的是,管轄法律做了變動。新的條款明確將本協議的解釋、有效性和履行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管轄。
“對于因本協議引起或與本協議有關的任何爭議,云上貴州與您同意提交給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CIETAC)根據提交仲裁時的現行法律作出在北京有約束力的仲裁。隨后的仲裁裁決是終局的,對雙方均有約束力。”新條款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