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兩市震蕩,在券商股活躍的情況下,上證指數小幅上漲;而創業板指數表現弱勢,跌幅超過1%。截至午間收盤,上證指數上漲0 22%,報收
11月19日,兩市震蕩,在券商股活躍的情況下,上證指數小幅上漲;而創業板指數表現弱勢,跌幅超過1%。截至午間收盤,上證指數上漲0.22%,報收2685.10點,深證成指下跌0.17%,報收8048.72點,創業板指數下跌1.08%,報收1388.13點。滬市半日成交額為1200.06億元,深市半日成交額為1495.02億元。
從盤面上看,兩市個股跌多漲少,兩市超過2000只個股下跌。行業板塊方面,申萬一級28個行業跌多漲少,6個行業上漲,分別是房地產、非銀金融、銀行、食品飲料、醫藥生物、休閑服務,其中房地產行業漲幅居前,上漲1.90%;鋼鐵、傳媒、計算機跌幅居前,跌幅均超過1%。從概念板塊來看,白酒的、券商、房地產、創投等概念板塊表現活躍。
廣發證券表示,A股在四季度發生風格轉換的概率極高,簡單復盤2010年以來的9年時間,除了2013年全年風格偏小、2017年全年風格全年偏大之外,剩余7年均在四季度發生了明顯的風格切換,啟動的時點多在10-11月,而風格切換的行情大多跨年至次年年初——例如2012年前三季度一直是電子、醫藥等成長股跑贏,而10月開始補跌并跑輸指數,市場風格快速切換至銀行等大盤股;2014年10月以前小盤股持續表現領先,而最后一個半月被券商和建筑等大盤股逆襲,申萬大盤/小盤的相對指數漲幅超過50%;2015年三季度小票下跌陷入“流動性危機”,“雙降”等救市政策使市場風格偏向大盤股,但在9月小盤股再度突破跑贏,創業板指短短3個月以內漲幅超過60%;2016年針對小盤股的監管不斷升溫,最終在10月A股開啟了一輪轟轟烈烈的“以龍為首”大盤股行情。因此,2018年四季度市場由大盤向小盤的切換,也符合歷史A股投資的“季節性規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