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銀保監會下發了《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簡稱征求意見稿),作為《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簡稱理財新規)
近日,銀保監會下發了《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簡稱“征求意見稿”),作為《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簡稱“理財新規”)的配套制度,征求意見稿在投資范圍、銷售起點、代銷機構、產品創設、合作機構等方面較于理財新規均有所放松。
業內人士表示,從理財子公司被賦予的多項制度利好來看,它的出現可能給資管行業的競爭帶來變局。與銀行聯系較為密切的信托公司,未來通道業務或出現大幅萎縮,但在財富管理等業務方面,信托公司或將迎來新的合作機遇。
通道業務或大幅萎縮
“理財子公司的設立對信托公司影響很大,通道業務將大幅萎縮。”華北某信托從業人員趙明(化名)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征求意見稿規定,銀行理財子公司全部理財產品投資于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的余額在任何時點均不得超過理財產品凈資產的35%。而理財新規規定,商業銀行全部理財產品投資于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的余額在任何時點均不得超過理財產品凈資產的35%,也不得超過本行上一年度審計報告披露總資產的4%。趙明表示,征求意見稿對理財產品投資非標資產的標準有所放松,未來銀行對通道的需求也將隨之減少。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非標投資限額的放松對于非標業務較好、但受制于銀行總資產4%規模限制的股份行和城商行相對利好,未來非標市場可能會迎來擴容,信托公司可享非標擴容之利。不過,受制于資管新規穿透式監管要求,理財產品投資非標準化債權信托時,或難滿足投資者人數及門檻的穿透審核要求,還需要有相應的政策對接。
此外,資深信托研究員袁吉偉認為,現階段信托多以長期業務為主,短期業務較少。未來,銀行理財的產品路線將從短期的現金管理和穩定的固定收益產品向中長期產品拓展,加之理財子公司背靠銀行,渠道和資金獲取能力有較強優勢,因此二者在產品端會有一定競爭。
財富業務料迎合作新機遇
理財子公司的出現對信托公司而言不僅僅意味著競爭,也會為信托公司提供更多合作機會。
分析人士指出,征求意見稿對理財產品的代銷渠道有所放松,理財子公司不僅可通過吸收公眾存款的銀行業金融機構,還可以通過監管機構認可的其他機構代理銷售理財產品。如果信托公司財富中心可以拿到銀行理財的代銷資格,也會豐富產品線,滿足客戶的多種配置需求。
袁吉偉表示,理財子公司和信托還可以在某些方面建立深度合作,比如利用信托制度優勢研發創新產品,或者與理財子公司共同發力長期產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