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長假期間,上周恒生指數累計下跌近4 4%,創近8個月最大單周跌幅。歐美股市方面同樣表現疲弱,其中美國納斯達克指數上周收跌3 2%,創今
“十一”長假期間,上周恒生指數累計下跌近4.4%,創近8個月最大單周跌幅。歐美股市方面同樣表現疲弱,其中美國納斯達克指數上周收跌3.2%,創今年3月份以來最大單周跌幅;標普500指數收跌近1%,連續兩周下跌;泛歐斯托克600指數上周下跌1.8%,亦是連續兩周走低。值得注意的是,10月4日,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快速大幅上行至3.2% 一帶,一舉突破今年5月創下的3.11%的高點,并創出2011年7月以來新高;10月5日,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繼續攀升,最高曾一度突破3.23%,創下2011年5月以來新高。
就在市場對周一A股開盤心存擔憂之際,10月7日中午央行宣布,從2018年10月15日起,下調部分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這將是央行年內第四次降準,此次降準將釋放約7500億元增量資金。
雖然長假期間的內外因素疊加讓市場面臨不少變數,但從近10年“十一”長假后的市場表現來看,“十一”長假后5個交易日滬指的上漲概率為80%,整個10月滬指的上漲概率為70%,其中過去5年中僅2014年長假后5個交易日未上漲,其余4年指數均飄紅。
A股節后飄紅概率較高
Wind資訊顯示,從近10年“十一”長假后滬指的漲跌情況來看,節后5個交易日滬指的上漲概率為80%(僅2008年、2014年長假后未能上漲),整個10月滬指的上漲概率為70%,其中2013~2017年,節后5個交易日滬指的上漲比率同樣高達80%,因此無論從節后5個交易日還是整個10月的滬指表現來看,滬指上漲次數居多。
聯訊證券認為,綜合歷史數據,考慮當前市場整體估值處于歷史低位,且前期政策效果正在慢慢顯現,疊加“十一”期間居民消費小高峰對相關板塊起到提振作用,節后市場大概率將紅盤運行。
從近10年“十一”長假后的市場表現來看,長假后頭5個交易日的漲跌幅往往占到整個10月漲跌幅的較大比例。例如2017年節后頭5個交易日滬指上漲1.24%,而當年10月全月滬指上漲1.33%;2016年節后頭5個交易日滬指上漲近2%,而當年10月全月滬指上漲3.2%;2015年節后頭5個交易日滬指上漲6.9%,而當年10月全月滬指上漲10.8%;2011年節后頭5個交易日滬指上漲3%,而當年10月全月滬指上漲4.6%;2009年節后頭5個交易日滬指上漲7.2%,而當年10月全月滬指上漲7.8%。
2008年受美國爆發金融危機影響,“十一”長假后頭5個交易日滬指大幅下跌12.78%,在開局不利之下,當年整個10月行情多頭基本放棄了抵抗,全月滬指重挫24.63%,創下整個2008年的最大單月跌幅。不過,市場在經歷大跌的同時,瘋狂的空頭也砸出了1664點的歷史大底。2014年長假后市場迎來的短期整理只是2014年下半年大牛市的一個小插曲。
機構關注節后首日走勢
“據我了解,有不少同行近期加倉了,我們也提高了一些倉位,現在是吃飯行情嘛。”上海某私募副總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不過國慶長假期間外圍市場擾動較多,就看節后第一天A股能不能抗住壓力了。”
申萬10月7日發布最新觀點稱,盡管長假期間外圍利空因素較多,但投資人應把握其中的主要矛盾,目前美債收益率上行是海外的主要影響因素,國內則需關注改革預期,未來一個階段兩股力量的相對強弱將決定市場走向。展望節后行情,申萬繼續保持“市場持續快速下行的階段可能已經過去”的判斷。
而從近年來歷次降準后首日的A股表現來看,降準這一利好帶給A股的影響是漲跌互現。2015年以來央行共10次宣布降準,除去此次外,其余9次宣布后首日,滬指4次上漲,5次下跌。
對于此次央行降準,中信建投策略分析師張玉龍指出,將有助對沖海外市場給A股帶來的風險,預計四季度A股市場將呈現震蕩的狀態。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目前市場的主流觀點是,短期內銀行理財產品流入A股的增量資金不會明顯增加。例如,對此,申萬昨日指出,由于股票市場賺錢效應偏弱,銀行資管的投研力量尚有待補充,以及理財資金已有一定的存量股票投資等原因,股票市場可能很難馬上迎來明顯的增量資金。
廣發證券認為,長期來看,隨著監管統一資管產品的股市進入門檻,剛性兌付預期打破,銀行理財配置股票資產占比將趨勢提升。另外,在破剛兌、凈值化初期,銀行理財會非常關注產品收益的波動性和資產流動性,鑒于當前銀行資管自身系統和投研能力,其選擇有長期數據驗證的管理人參與二級股票市場的可行度更大,預計委外或投顧模式仍是主流。
而有觀點則認為,理財新規雖然為理財資金入市打開了一扇門,但錢到底會不會入市還要視A股的市場環境而定。某保險公司研究所總經理向記者指出,理財新規允許銀行理財資金直接、間接入市將在A股的下一輪牛市中發揮作用,但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引導資金入市的作用或較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