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郵輪旅游成為休閑度假的新時尚。9月27日,交通運輸部等十部門聯合制定印發了《關于促進我國郵輪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郵輪旅游成為休閑度假的新時尚。
9月27日,交通運輸部等十部門聯合制定印發了《關于促進我國郵輪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提出,到2035年,我國郵輪市場成為全球最具活力市場之一,郵輪自主設計建造和郵輪船隊發展取得顯著突破,體系完善、效率顯著的郵輪產業鏈基本形成,郵輪經濟規模不斷擴大,對城市轉型、產業升級、經濟發展和人民消費的支撐力和保障作用顯著增強。
在當天下午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交通部新聞發言人吳春耕進一步談到了郵輪各相關主要產業發展目標:郵輪旅客年運輸量達到1400萬人次;具備大型郵輪設計建造能力,相關配套裝備制造業全面發展;郵輪供應、物流配送、信息服務等服務功能齊全;本土郵輪船隊具有一定規模;郵輪航線產品豐富,沿海郵輪市場基本形成;郵輪港口布局合理,設施功能完善,銜接順暢,服務水平達到國際標準。
九大任務促產業鏈發展自2006年以來,我國郵輪旅客運輸量年均增長40%以上,2017年達到243萬人,拉動了消費及相關產業的發展,成為經濟增長新亮點。但相對于國際成熟郵輪市場而言,我國郵輪市場發展尚處起步階段,在郵輪設計建造、郵輪港口發展、旅游市場培育、旅客服務、物資供應等方面還有較大差距。
本次《意見》圍繞延伸壯大我國郵輪經濟產業鏈,加強郵輪自主設計建造及配套能力建設、培育本土郵輪及市場發展、提升郵輪服務水平等提出了九方面主要任務。包括積極培育郵輪市場,重點發展郵輪旅游市場、豐富郵輪旅游產品;拓展提升港口服務能力,重點有序推進郵輪碼頭建設;進一步優化口岸環境和功能;強化郵輪安全發展;著力推動郵輪綠色發展;加快推進郵輪建造及配套裝備產業發展;著力提升郵輪供應配套能力;提升郵輪運輸旅游服務水平;大力推動郵輪人才培養等。
實際上,交通部曾多次發文促進郵輪相關產業發展。2014年3月,《關于促進我國郵輪運輸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增加郵輪航線、航班,促進旅客數量增長,預計2020年我國郵輪旅客數量達到450萬人,成為亞太地區最具活力和最大的郵輪市場。
2015年4月發布的《全國沿海郵輪港口布局規劃方案》則提出,2030年前,全國沿海形成以2~3個郵輪母港為引領、始發港為主體、訪問港為補充的港口布局,打造一批適合我國居民旅游消費特點、國際知名的精品郵輪航線,成為全球三大郵輪運輸市場之一,郵輪旅客吞吐量位居世界前列。
三方面舉措滿足旅游需求隨著《意見》的出臺,普通民眾未來將會享受到哪些切實的便利呢?對此,吳春耕在發布會上進行了解答。
他指出,郵輪被稱為“移動的海上度假村”,集休閑度假和海洋觀光于一體,遇到長假帶著家人選擇郵輪旅游已經成為一種新時尚。針對大家比較關心的郵輪航線、港口布局、旅客服務等問題,《意見》給出了明確的發展方向。
《意見》明確要豐富郵輪旅游產品。一是大力發展郵輪入境游,支持開辟多點掛靠航線,規范提升岸上旅游品質,鼓勵銜接長江等內河及沿海郵輪市場;二是繼續發展郵輪出境游,鼓勵培育發展東北亞、東南亞、洲際、極地及環球航線;三是深入研究公海游航線發展模式及配套制度,拓展旅游資源;四是大力培育本土郵輪發展,穩步推進五星紅旗郵輪船隊發展。
在拓展郵輪港口服務功能方面,加快推進上海吳淞口、廣州南沙、廈門、三亞等郵輪碼頭新建及改擴建等項目建設,依托遼寧等自貿試驗區,加快東北亞等區域性郵輪港口建設;加強港城融合,提升配套購物、餐飲、娛樂、休閑、船員休息等服務能力,積極打造以港口為中心、生態友好的郵輪旅游發展實驗區,為旅客及消費者提供良好的旅游、休閑生活環境;優化完善集疏運系統,推動上海、天津、廣州、三亞等郵輪碼頭與鐵路、公路、民航等運輸方式的有效銜接,提升郵輪碼頭至國內旅游景點的通行能力和效率。
此外,提升郵輪運輸旅游服務水平。完善郵輪運輸旅游服務標準,建立郵輪運輸、港口、旅游等服務標準;研究建立郵輪船票管理制度,規范郵輪運輸合同范本和船票樣式;支持擴大郵輪船票銷售渠道,研究推動旅行社包船模式向多樣化船票銷售模式發展;提升郵輪信息化智能化水平,鼓勵郵輪等相關企業構建集航線、票務、旅游、咨詢等服務于一體的郵輪綜合信息網絡。
“通過這三個方面的舉措,大力提升我們的服務水平和品質,來滿足大家對郵輪旅游的需求。”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