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今年基金三季報的陸續披露,最新貨幣基金規模數據顯示,今年9月份貨基規模縮水超過7000億元,刷新了單月之最。業內人士認為,貨基規模
隨著今年基金三季報的陸續披露,最新貨幣基金規模數據顯示,今年9月份貨基規模縮水超過7000億元,刷新了單月之最。
業內人士認為,貨基規模大幅萎縮,既有貨基收益率下降的原因,也有一度火熱的短債基金的“替代效應”,而貨幣基金三季度的大量限購也對壓制規模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當前貨基8萬億總規模的大體量下,單月規模變化千億量級也將成為新常態。
9月份貨基規模萎縮7000億元
創單月之最
根據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的統計,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全市場128家公募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總規模為13.3萬億元,其中貨幣基金規模為8.24萬億元,環比8月底規模減少7045.23億元,這一數據也刷新了歷史上單月最大萎縮規模。
從貨幣基金規模的影響因素來看,貨基具備避險功能和現金管理功能,前者是隨著股債市場漲跌和投資者風險偏好的變化,貨基會在資本市場低迷時吸引避險資金涌入;而后者則是投資者應對日常流動性需求而配置的資金。
自2013年5月余額寶推出后,借助互聯網的傳播力量,不少“寶寶類”貨基橫空出世,貨幣基金也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2014年1月,貨幣基金規模首度登上萬億規模關口,當年10月份貨基規模就沖上2萬億規模。
2015年股市開始調整以來,在避險資金的涌入下,貨基規模繼續水漲船高,2015年7月,貨基規模登上3萬億大關,并在2015年底又站上4萬億元。
2016年的債市的階段性行情,讓一路高歌猛進的貨幣基金發展有所降溫。然而,2017年股市“二八行情”演繹和今年股市的調整,市場整體風險偏好繼續下臺階,貨幣基金作為低風險資金的避險功能和流動性工具價值凸顯。
2017年6月-2018年6月的一年時間里,貨基總規模連續突破5萬億、6萬億、7萬億、8萬億關口,并在今年8月份逼近9萬億大關。近一年貨基規模在公募總規模中占比在60%上下徘徊,成為公募行業發展最為迅猛的基金類型。
隨著貨基總規模的大擴容,資本市場的風吹草動也會引發貨基的大體量的申贖操作,今年以來,貨基單月規模的變化均以千億級別來計量。
在今年7月份,貨基單月規模暴漲近9300億元,創造出歷史新高,而9月份貨基規模單月萎縮超7000億元,同樣也創造了單月之最。
北京一位中型公募固收投資總監認為,自2015年股市調整以來,隨著投資者整體風險偏好的不斷下臺階,貨基規模總體保持較快增長勢頭。雖然近幾個月貨基規模波動產生的凈申購、凈贖回總量很大,但從總規模波動幅度上看也在10%上下的區間,仍然處在比較正常的范圍。
這位固收總監稱,“現在貨基總規模在8萬億體量了,單月貨基規模變化在7000億元也屬于市場正常的申贖現象,月度千億量級的規模變化未來也將成為貨基的新常態。”
多種因素導致貨基規模萎縮
談及9月貨基規模大幅萎縮的原因,北京上述中型公募固收投資總監分析,一是因為貨基收益率大幅下行,導致貨基的資產配置如同“雞肋”;二是因為銀行等機構季末考核因素,也會對貨基有“抽水”的效果;三是目前市場相對更好、收益率更具備優勢的短債基金吸金不少,對貨基可替代性較強,不排除有部分資金將持有貨基轉投到短債基金中去。
該投資總監稱,從大類資產配置的角度而言,由于貨基收益率太低,現在市場確實有很多中短債基正在嘗試取代貨幣基金,“目前有的貨基今年年中持有了4.0%-4.5%左右的3個月同業存單,現在同業存單到期后收益率跌至3%了,這些同業存單到期后,貨基將面臨再投資的風險,未來貨基的收益率很可能會繼續下降。”
上海一位銀行系債基經理也表示,一方面,今年二季度基本面下行趨勢基本確認,國家也進入了寬貨幣、寬信用的市場環境,寬信用的實際效果出來后最先降低的是短端的利率,而貨幣基金配置的短債和同業存單利率下降都很快,貨基的收益率快速下降對規模將形成沖擊;另一方面,季末、年末和節假日一般有資金階段性緊張局面,會階段性對貨基規模產生擾動。2017年1月末,貨基規模年末考核結束后,貨基規模單月凈流出也接近6800億的規模。
除了市場原因外,貨幣基金的限購也對壓制規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Wind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全市場有統計數據的339只貨幣基金中(A、C份額合并計算),包含天弘余額寶在內的暫停申購或暫停大額申購的貨幣基金數量高達265只,占比高達78.17%。
事實上,在收益率不斷下行和申購限制的條件下,市場上標桿性貨幣基金天弘余額寶今年三季度規模也縮水超過1300億元。
北京一家中型公募副總經理告訴基金君,目前監管政策為了防范貨基流動性風險,采取了總量控制的思路,這個監管導向也會導致貨基規模難以做大:一是公募基金為了控制較高的機構占比,并規避“貨基月末規模不超過公募風險準備金月末余額200倍”的限制,一般會采取暫停大額申購、開放贖回的運作思路,對資金要求“只出不進”或“只出少進”,規模自然會下去;另一方面,為了符合流動性新規要求,貨基配置的資產整體會更加偏中短期資產,這也會導致收益率下降,進而侵蝕基金規模。
該副總經理告訴基金君,“從貨幣基金運作的方法來看,各家公募的貨基規模和業績呈現了階梯形上升的規律:業績做好了,規模會上一個臺階,業績在規模基礎上再提升,規模也會繼續擴大,如果公司會為了短期利益很快擴充規模,但業績卻快速拉下去,這反而會導致存量規模也留不住。因此,即便是尾部的貨幣基金也不會為了短期規模而犧牲收益,不少規模不大的貨基也在限購,這方面的原因是很重要的考慮。”
表1:今年1-9月貨基規模變化(數據來源:銀河證券、中國基金業協會)
關鍵詞: 貨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