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中介的定位下,P2P網貸對促進數字普惠金融與實體經濟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經歷了短暫的風波后,監管部門及時出手,各地也在
在信息中介的定位下,P2P網貸對促進數字普惠金融與實體經濟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經歷了短暫的風波后,監管部門及時出手,各地也在陸續出臺相關政策,引導P2P網貸機構向好發展。同時,針對一些假借P2P、互聯網金融、區塊鏈等名義實施虛假詐騙之實的偽平臺進行清理,行業秩序正在重建。
9月以來,監管政策逐漸明朗化,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協助化解風險、各地啟動網貸合規檢查、銀行資金存管“白名單”出爐等一系列積極信號不斷釋放,行業凈化速度加快,以宜貸網等為代表的頭部平臺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目前來看,P2P網貸對于切實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仍然有正面作用,著力點應是如何讓其健康有序發展,更好地服務中小微企業和個體消費者。
嚴格自糾 積極迎接合規檢查
今年8月,全國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關于開展P2P網絡借貸機構合規檢查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明確將關于開展P2P網絡借貸機構合規檢查工作,以附件的形式列出了108條《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合規檢查問題清單》(下稱《問題清單》),要求在2018年12月底完成。
《通知》強調,按照《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及資金存管、信息披露指引等要求,結合《問題清單》,重點關注網貸機構是否嚴格定位為信息中介、是否有資金池、是否為自身或變相為自身融資、是否直接或變相為出借人提供擔保或承諾保本付息以及是否對出借人實行了剛性兌付等10個方面。
目前,北京、上海、廣東、山東等地也陸續有所行動,對具體方案進行落實執行,并提出進一步規范。其中,8月28日,上海市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上海互金整治辦”)、上海市網貸風險專項整治聯合工作辦公室(以下簡稱“上海網貸整治辦”)召開會議,部署啟動上海市P2P網貸機構合規檢查相關工作。
當前,作為中國互聯網金融會員單位,也是注冊在上海的頭部平臺,宜貸網已經收到合規檢查通知,將爭取在2018年9月底前,提交相關自糾自查的材料。根據自糾自查的相關要求,需律所和會所出具相關審查報告,平臺將重啟審查報告相關工作。
據了解,上海互金整治辦、上海網貸整治辦明確,合規檢查工作的總體原則是,堅持標準統一,嚴格按照網貸行業“一個辦法、三個指引”監管制度及有關政策法規,統一標準、從嚴把關。
同時,堅持全量覆蓋,針對注冊在上海市、仍在正常開展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業務的機構全面組織開展合規檢查,力求做到機構與業務檢查全覆蓋;堅持查改結合,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及風險點,督促相關機構邊查邊改、即查即改。
合規運營 真實透明才可靠
從行業來看,監管政策及時出手,打擊逃廢債、退出機制、合規檢查等配套政策的設立,P2P行業開始趨于穩定,行業出現“解凍”跡象。當前,在多方協作下,網貸平臺與投資人信心逐漸趨于穩定。
在這之中,滿足合規要求是第一位,資產安全性與可靠性是平臺生存的根本,而項目真實才能保障每一筆借款都能安全兌付給出借用戶。實際上,部分平臺為了盲目擴大規模而忽略了資產端篩選,放松對項目真實性審查,因而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風險,損失或大或小。
當前,P2P資產端從最初發展的房貸、車貸、信貸發展到目前的消費貸、供應鏈金融等等,P2P資產端在不斷創新。與此同時,“小額分散”定位也愈加清晰,在行業人士看來,堅持小額讓運營更穩健。
滿足小額分散還只是基礎,優質底層資產優勢盡顯。當下的時代是“資產端為王”的時代,沒有優質資產端的平臺久而久之,逾期、壞賬等等問題都會出現。縱觀宜貸網、微貸網與人人貸等頭部平臺,都有著極高的風控手段,嚴守資產端安全關。
以宜貸網為例,平臺連續發布23期律所盡調報告,特邀四川發現律師事務所作為獨立的第三方律所服務機構,對借款客戶信息端書面資料及相應的抵押擔保物(車輛、房屋)相關信息的一致性、真實性、合法性進行調查審核,并形成調查報告和專項法律意見書。
除了自我審查與律師盡調,宜貸網還接入首批國家互聯網金融風險分析技術平臺Auto-IFAP,嚴格按照指標提交如驗資報告、股東構成、審計報告、存管合同等供公眾核驗的相關數據。用戶還可通過在線風控稽核,對宜貸網平臺借款項目與標的真實性等信息進行核查。
真實存管 業務規范爭備案
“只有在潮水退去時,你才會知道誰一直在裸泳。”對于互聯網金融平臺而言,渾水摸魚者不在少數,在經歷市場檢驗后依然能夠真實穩健運營者,才能長久發展,給予投資人安全保障。
銀行存管就是最直接的體現。9月20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在全國互聯網金融登記披露服務平臺公布25家銀行網絡借貸資金存管系統通過測試,意味著首批銀行存管“白名單”正式出爐。
其中,民生銀行、浦發銀行、平安銀行、中國建設銀行與恒豐銀行等通過測評,其他銀行也在積極整改,將按照通過一個披露一個的原則及時披露存管銀行信息。據了解,宜貸網所合作的平臺為已通過測評的恒豐銀行。
根據融360網貸評級組重點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8月底,全國正常運營的網貸平臺共計1190家,共有828家網貸平臺上線了銀行資金存管系統,占正常運營平臺的69.57%,目前依舊沒有上線存管銀行的在運營平臺依舊有362家左右。
分析認為,民生銀行、平安銀行等率先通過測評,足以證明存管銀行具備良好的業務能力以及存管實力。同時,也說明存管銀行對監管部門所提出的規范把握準確,能夠給與其合作的平臺帶來助力。
萬變不離其宗,無論是銀行資金存管,還是資產核驗,合規與風控是平臺健康發言的基礎,穩健運營與優質體驗也將給平臺領先創造機會,在滿足條件后,宜貸網等頭部平臺也將成為市場掘金的主角。
關鍵詞: 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