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互聯網 >

        若是個稅起征點提高至5000元 月入1萬能省多少錢

        2018-08-30 14:02:05 來源: 北京商報

        據人民日報報道,8月29日上午,全國人大常委會分會審議了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草案。根據草案,新個稅法擬于2019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擬

        據人民日報報道,8月29日上午,全國人大常委會分會審議了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草案。根據草案,新個稅法擬于2019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

        擬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先將工資、薪金所得基本減除費用標準提高至5000元/月,并適用新的綜合所得稅率。

        在草案提出要將個稅起征點從現行的3500元提升至5000元后,群眾和專家中均有不少聲音認為可以再往上提高一些。

        01

        個稅起征點提高至5000元,

        月入1萬能省多少錢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稅改不僅僅是把工資、薪金的起征點提高到5000元,而且把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都包括納稅范圍。也就是對于單純拿工資、薪金的上班族來說,總體需要交納的個稅會有所下降,但是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高的人來說不一定是下降了,有可能還上升了。

        不妨跟隨小編來計算下。個人所得稅原來起征點是3500元,提高到5000元多了1500元,也就是說你收入低于5000不用納稅,月入1萬的話,只需要交納超過5000元到1萬元部分的稅就行了。我國實行的是七級超額累進稅率,工資不同級別繳納的稅率也不同,具體看下圖。

        計算公式是:

        個人所得稅=(工資-五險一金個人繳納部分-免征額)×稅率。如果個稅起征點調整到5000元,那么月薪5000元以內最劃算,不用納稅。

        月薪5000元以上的最少也可以少交(5000-3500)*3%=45元個稅。

        那么如果月薪1萬能省多少錢呢?

        舉個例子,月薪1萬,扣除五險一金后還剩下8000元,起征點是3500元的時候,需要繳稅部分的工資金額是4500元,

        應繳稅=(1500×3%)+(3000×10%)=345元。

        起征點是5000元時,需要繳稅部分的工資金額是3000元,

        應繳稅=(1500×3%)+(1500×10%)=195元。由此可見,個人所得稅起征點上調到5000元后,如果你剛好月薪1萬,恭喜你每個月能省下150元。

        02

        專項扣除,怎么實施?

        跟6月份釋出的修正案草案相比,二審稿中的專項附加扣除范圍除了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四項支出外,還加了贍養老人支出。8也就是說上述五項支出可以在稅前予以扣除。

        這便是此前網絡上刷屏的“單身稅”的由來:教育子女、贍養老人都可以成為免征稅支出,我們這些單身的不就得多交很多稅?

        也先別急,畢竟這些“專項附加扣除”該怎么實施,都缺乏細則規定。

        比如贍養老人的支出,大概每家都會有,稅務系統該如何認定這筆錢用于贍養老人?難道爸媽拿了子女的錢,還要開具發票?

        大病醫療的支出,通常不是筆小數目。對于重病,家庭負擔的費用可能在百萬以上,如此龐大的數額該全部扣除嗎?對這種特殊的項目,是否應該實施限額,定下上限?

        草案中,對于這些問題均沒有給出詳細的解答。如果新的個人所得稅法在幾個月后就要正式實施,這種非?,F實的小問題亟需合理的解決方案。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經濟所所長高培勇在接受騰訊新聞采訪時曾說過,個稅的改革,整體上是要增稅的,就是減少中低收入人群的稅負,增加高收入階層的稅負。

        正是因為希望富人多繳稅,所以仍舊保留著45%的最高等級稅率。同時,在決策層看來,相比大幅度提高起征點,各種各樣的抵扣才更能達到整體增稅的目的。

        03

        專項附加扣除細則抓緊制定中

        根據草案一審稿,今后計算個稅,在扣除基本減除費用標準和“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外,還可以享受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專項附加扣除。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決定草案將社會關注度較高的贍養老人支出,擴充入專項附加扣除范圍。為更好維護法律權威,還明確專項附加扣除“具體范圍、標準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確定,并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綜合多方意見后表示,允許贍養老人支出稅前扣除,旨在弘揚尊老孝老的傳統美德,充分考慮我國人口老齡化日漸加快,工薪階層獨生子女家庭居多、贍養老人負擔較重等實際情況。

        據了解,為更好發揮個稅調節收入分配作用,很多國家在征收個稅時都引入類似的扣除。

        此次個稅法大修無疑是我國第一次在個稅中引入專項附加扣除概念,相比政策本身,6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具體如何落地更受關注。

        目前相關部門正抓緊完善細化政策,初步考慮在標準制定上要適當考慮地區差異因素。但公平起見,將主要采取限額或定額扣除辦法,而非據實扣除,并在政策設計上盡量考慮今后個體報稅的便利化,盡量減少單一收入來源的納稅人自主申報。

        關鍵詞: 起征點

        精選 導讀

        募資55億港元萬物云啟動招股 預計9月29日登陸港交所主板

        萬科9月19日早間公告,萬物云當日啟動招股,預計發行價介乎每股47 1港元至52 7港元,預計9月29日登陸港交所主板。按發行1 167億股計算,萬

        發布時間: 2022-09-20 10:39
        管理   2022-09-20

        公募基金二季度持股情況曝光 隱形重倉股多為高端制造業

        隨著半年報披露收官,公募基金二季度持股情況曝光。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公募基金全市場基金總數為9794只,資產凈值為269454 75億元,同比上

        發布時間: 2022-09-02 10:45
        資訊   2022-09-02

        又有上市公司宣布變賣房產 上市公司粉飾財報動作不斷

        再有上市公司宣布變賣房產。四川長虹25日稱,擬以1 66億元的轉讓底價掛牌出售31套房產。今年以來,A股公司出售房產不斷。根據記者不完全統

        發布時間: 2022-08-26 09:44
        資訊   2022-08-26

        16天12連板大港股份回復深交所關注函 股份繼續沖高

        回復交易所關注函后,大港股份繼續沖高。8月11日大港股份高開,隨后震蕩走高,接近收盤時觸及漲停,報20 2元 股。值得一提的是,在7月21日

        發布時間: 2022-08-12 09:56
        資訊   2022-08-12

        萬家基金再添第二大股東 中泰證券擬受讓11%基金股權

        7月13日,中泰證券發布公告,擬受讓齊河眾鑫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齊河眾鑫)所持有的萬家基金11%的股權,交易雙方共同確定本次交易的標的資

        發布時間: 2022-07-14 09:39
        管理   2022-07-14

        央行連續7日每天30億元逆回購 對債市影響如何?

        央行12日再次開展了30億元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2 10%。這已是央行連續7日每天僅進行30億元的逆回購縮量投放,創下去年1月以來的最低操作規

        發布時間: 2022-07-13 09:38
        資訊   2022-07-13

        美元指數創近20年新高 黃金期貨創出逾9個月新低

        由于對美聯儲激進加息的擔憂,美元指數11日大漲近1%創出近20年新高。受此影響,歐美股市、大宗商品均走弱,而黃金期貨創出逾9個月新低。美

        發布時間: 2022-07-13 09:36
        資訊   2022-07-13

        美股三大股指全線下跌 納斯達克跌幅創下記錄以來最大跌幅

        今年上半年,美股持續回落。數據顯示,道瓊斯指數上半年下跌15 3%,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29 5%,標普500指數下跌20 6%。其中,納斯達克連續

        發布時間: 2022-07-04 09:51
        推薦   2022-07-04

        融資客熱情回升 兩市融資余額月內增加超344億元

        近期A股走強,滬指6月以來上漲4%,融資客熱情明顯回升。數據顯示,截至6月16日,兩市融資余額1 479萬億元,月內增加344 67億元,最近一個半

        發布時間: 2022-06-20 09:41
        資訊   2022-06-20

        4個交易日凈買入超百億元 北向資金持續流入A股市場

        北向資金凈流入態勢延續。繼6月15日凈買入133 59億元后,北向資金6月16日凈買入44 52億元。自5月27日至今,除6月13日以外,北向資金累計凈

        發布時間: 2022-06-17 09:37
        推薦   2022-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