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公布的103個抗癌制劑清單中,有82種進入基本醫保目錄,這些藥物也將入選各省購物車;剩余21個非醫保品種中,有17個為獨家品種,將是20
財政部公布的103個抗癌制劑清單中,有82種進入基本醫保目錄,這些藥物也將入選各省“購物車”;剩余21個非醫保品種中,有17個為獨家品種,將是2018年準入專項談判的重點。
2018年8月3日,湖北省武漢市公布了部分進口藥品的議價談判結果,并進行公示。經過8月2日一天的多輪談判,共有31個品規的進口藥品同意降價,平均降幅為5.01%;其中抗癌藥有25個品規,平均降幅達5.31%,最高降幅達到24.61%。
共有5個抗癌藥品降幅超過20%,所有的藥品降幅最終到患者手中也是一樣。”負責此次議價談判的武漢市醫用物資采購管理辦公室(下稱“武漢醫管辦”)工作人員衛歡對《財經》記者說,35個談判藥品中,有4個未降價,將按照國家談判的價格來定價,“9月1日起,武漢市區屬公立醫院將按新的降幅價格采購”。
從出臺《藥品議價工作方案》,到完成議價談判,武漢僅用了17天。
7月18日,武漢醫管辦發布《醫療機構部分進口藥品議價工作方案的通知》(下稱《工作方案》)稱,按照國務院關于降低藥品進口關稅的公告以及財政部、稅務總局、海關總署、食藥監局等關于抗癌藥品增值稅政策的通知,確定進口藥品議價目錄;由來自臨床、藥學、管理等方面的7名專家,組成議價談判專家小組,藥企議價代表在指定地點和規定時間內與專家小組進行價格談判。
《工作方案》要求進入目錄的藥企要登錄平臺、填報信息參與議價,未在規定時間內申報的企業視同放棄本次議價,將不被列入武漢市醫院帶量采購藥品目錄。
八天后,7月26日,武漢醫管辦公布了部分進口藥品資格審查結果;7月30日,發布《部分進口藥品議價的通知》,明確了談判時間、地點與發布網站等事宜;8月2日,即完成35個品規進口藥品的議價談判工作。
“帶量采購、以量換價”,這是目前國家醫保目錄中的進口抗腫瘤藥物,在降稅基礎上實現降價的主要策略。
7月17日,國家醫保局、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關于開展抗癌藥省級專項集中采購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省實施以抗癌藥為重點的重大疾病藥品專項集中采購工作,通過集中帶量采購,降低用藥價格;要求各省在8月底前,出臺抗癌藥省級專項集中采購方案;9月底前,全面啟動專項采購工作;年底前,掛網、采購、使用監測和終端銷售等全部到位。
對于醫保目錄外的獨家抗癌藥,國家醫保局已啟動2018年準入專項談判工作。
8月6日《人民日報》報道稱,國家醫保局已組織專家通過評審、遴選投票等程序確定了擬談判藥品范圍,正在與企業確認談判意愿,下一步將啟動談判材料準備、專家評估和具體談判工作;談判工作預計9月底前完成。
此次擬談判藥品,均為治療血液腫瘤和實體腫瘤所必需的藥品,覆蓋了非小細胞肺癌、結直腸癌、腎細胞癌、黑色素瘤、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淋巴癌、多發性骨髓瘤等多個癌種。
2017年藥品國家談判后,將18個抗癌藥品納入基本醫保目錄,并要求各省將其納入報銷范圍。談判使部分抗癌藥物價格大幅下降,其中乳腺癌靶向藥曲妥珠單抗,由每單位24500元降至7600元,按照醫保參保患者最低自付二成計算,單支花費降至1500多元。
經過2017年的國家談判,財政部公布的103個抗癌制劑清單中,已經有82種進入基本醫保目錄,這些藥物也將入選各省抗癌藥專項集中采購的“購物車”; 剩余的21個非醫保品種中,有17個為獨家品種,將是國家醫保局2018年準入專項談判的重點。
與各省的專項談判相比,國家談判的場面更“激烈”一些。一位參加了2017年藥品國家談判的專家告訴《財經》記者,去年的談判前后持續了半年時間。
武漢的專項談判,具體每個藥品降了多少?衛歡表示,由于與藥企有相關的協議,目前不便公布降價細節。他表示,進口抗癌藥物在中國普遍定價偏高,有很大的降價空間,“有些進口藥,比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貴萬元以上”。
國家衛健委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已上市抗癌藥品138種,其中進口品種為66種,進口獨家27種;2017年總費用約1300億元,近幾年年均增速超過16%,明顯高于世界7%的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