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滬深兩市繼續呈現回落之勢。此前表現相對趨弱的銀行板塊本周越來越表現出相對堅韌的一面。分析人士指出,一方面,當前市場下跌動能并
周四,滬深兩市繼續呈現回落之勢。此前表現相對趨弱的銀行板塊本周越來越表現出相對堅韌的一面。分析人士指出,一方面,當前市場下跌動能并未終結,部分資金仍有避險需要。另一方面,經過此前回調,銀行板塊自身估值結構已趨向合理,后市隨著資金介入,板塊有一定表現機會。
板塊相對堅韌
從昨日主要指數普跌情況來看,兩市情緒顯然并未出現好轉。總的來看,當前多空天平中空方顯然仍占據一定優勢。在謹慎情緒仍在高位的背景下,相對抗跌的銀行板塊,無疑仍是資金配置的重中之重。
周四,28個申萬一級行業幾乎全線盡墨,僅有銀行和家用電器板塊出現一定升幅,且均未超過0.5%。銀行板塊以0.52%的漲幅位列28個申萬一級行業首位,年初以來銀行板塊的整體跌幅也達到了15.74%。不過在年初以來上證指數出現17.33%跌幅的大環境下,相對其他權重板塊動輒20%以上的跌幅,這一表現已可稱得上頑強。
分析人士指出,從交易角度的平抑波動和鎖定收益的角度來看,銀行板塊已開始具備越來越較高的配置價值。疊加估值偏低、基本面強勁,板塊后市或有一定的上行空間。
在近期跌多漲少的背景下,除防御屬性更勝一籌外,銀行板塊相對堅韌背后的邏輯也來自于基本面改善與低估值之間的共振。中信證券指出,基于26家上市銀行的測算結果顯示,0.76xPB所隱含的風險損失預期達7.3萬億,若損失由貸款、信用債和非標共同產生,且表外損失由銀行承擔,則隱含預期資產比例為14.4%,屬于極度悲觀。
靜待利好催化
在兩市持續回調的壓力之下,被投資者視為相對穩健的銀行板塊亦未能幸免,自6月以來板塊跌幅超過10%。經過估值連續回撤,從現實角度出發,受到市場忽視的銀行板塊正重新聚集起機構和資金的共識。
中金公司從量穩、價升、成本可控的角度認為低估值的銀行當下是個“好生意”。首先從量穩的角度來看,該機構預計,保守情況下,商業銀行總資產在2018年-2020年三年間將合計增長25%至238萬億元,屆時商業銀行總資產占GDP比值約為219%,回到2015年水平(2016年為峰值:237%)。其次是價升,相較于銀行業過去10年經營和國際同業,目前行業息差處于歷史低位。社融嚴控后的信貸定價上行和準備金率下調將推高銀行息差。預計2018年-2020年三年間銀行息差將上行8-10bp,相當于在2017年息差2.0%水平上行4%-5%。此外,準備經營費用可控。中金公司指出,員工成本占銀行日常經營費用(刨除資產減值損失)的約60%,物業折舊和租金占約13%。近年銀行業員工總人數開始下降,同時逐漸縮減網點面積,經營費用壓力也已不大。
針對后市,中信證券強調,盡管信用債和非標違約率將適度上行,但銀行正常撥備計提能夠應對,估值反映的預期過于悲觀。強監管對銀行中報經營指標產生壓力,不利于銀行信用風險預期和市場流動性預期。不過,目前銀行股已在底部區間、下行風險有限,未來需關注宏觀面政策變化、信用風險演繹進程以及投資者情緒恢復。當下時點,板塊存在巨大修復空間,投資者應靜待催化劑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