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審計署官網公布了《國務院關于2017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該報告中提到網絡貸款領域風險管控還不到位,審
近日,審計署官網公布了《國務院關于2017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該報告中提到網絡貸款領域風險管控還不到位,審計署抽查在重慶注冊的29家網絡小額貸款公司中,有12家主要在浙江等地經營,以規避實際經營地區的準入審查,由此導致的網絡客戶信用識別不精準、非法冒用他人名義借貸等問題較突出;抽查60家“現金貸”機構發現,其中40家無從業資質,有的以學生為主要客戶,存在較大隱患。
記者就上述問題采訪了重慶市金融工作辦公室,截止發稿未獲得回復。
小貸公司青睞重慶
據重慶金融工作局官網資料,目前在重慶注冊的小貸公司數量為286家。公開信息顯示,在上海,廣州等地注冊的小貸公司數量分別為129家和106家。重慶注冊的小貸公司在數量上明顯占有優勢。
經查,2015年11月,重慶市金融辦發布了《關于調整重慶市小額貸款公司有關監管規定的通知》,從放寬股東條件、微調融資業務監管規定、增加資金運用限制規定、明確中間業務范圍、規范網貸業務平臺合作、明確注銷經營資格的情形等6個方面進行了調整。
一位重慶小貸公司負責人告訴中國財經記者,選擇在重慶注冊小貸公司,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杠桿率高,有稅收優惠,相關監管政策比較明確,二是除了為小貸公司擴容業務類型,增加資金來源外,小貸公司可以經過有關部門核準后,代理銷售持牌金融機構金融產品、開展企業管理和財務顧問咨詢等中間業務。代理保險業務和銷售銀行、證券理財產品,三是重慶市還為小貸公司放寬了股東條件和融資業務監管,如企業集團以全資子公司作為小額貸款公司發起人的,可以根據穿透式原則,主要考察母公司的存續時間、財務指標和實際出資能力。
另一位注冊在重慶同時在北京開展業務的小貸公司負責人告訴中國網財經記者,他們公司的稅收都要上交給重慶注冊地的區稅務局,并且他們在重慶也有完整的配套員工,不存在空殼公司行為。
對監管帶來新挑戰
盡管網絡小貸有降低客戶融資成本,改善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門檻低手續簡單等諸多優點,但也給監管帶來了新的挑戰。例如,如何進行實際經營地區的準入審查,以及對網絡客戶信用的識別、還有防范非法冒用他人名義借貸等問題。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院長歐陽日輝先生提出,打破原來金融體制對區域性金融機構劃區域經營的限制,這是互聯網金融經營的一個特點。
在如何進行監管方面,歐陽日輝教授告訴中國網財經記者,借助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網絡技術,構建全新的數字化監管系統,是中國金融監管的基礎工程。所謂互聯網金融數字化監管系統,是以大數據、云計算為技術支撐,以標準化的監管數據庫為依托,通過接入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后臺端口,采集相關的平臺和產品數據,構建對互聯網金融平臺業務全生命周期的互聯網監管大數據系統,從而形成“活數據”動態監管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