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物價數據:1月份CPI(consumer price index,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1 5%,比上月回落0 3個百分點。值得注意的
2月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物價數據:1月份CPI(consumer price index,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1.5%,比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這是CPI連續12個月低于2%。多位專家分析,這表明通脹總體平穩,全年增速可控,對貨幣政策影響不大。
從主要類別的價格變動情況來看,食品價格下降為主要因素。1月份,食品價格下降0.5%,降幅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影響CPI下降約0.11個百分點。其中,受去年同期對比基數較高影響,鮮菜和豬肉價格分別下降5.8%和10.6%,合計影響CPI下降約0.46個百分點。
國泰君安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花長春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采訪時稱,“2018年通脹中樞應該在2.4%-2.5%,主要影響今年CPI的因素的食品價格中,豬肉價格存在較大不確定性,目前很難下一個定論。”
不過,從1月份數據來看,豬肉價格下降10.6%,并未出現此前市場預期的“豬周期”(豬周期是一種經濟現象,指“價高傷民,價賤傷農”的周期性豬肉價格變化怪圈)。多位專家認為,這表明通脹總體平穩,全年增速可控。
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一月份蔬菜價格因天氣走高未來將恢復正常,豬肉價格沒有趨勢性上行,原油價格已經出現趨勢性回落,醫療改革非食品價格沖擊已過,PPI趨勢性回落,均支持2018年不可能出現高通脹。
花長春進一步分析,今年2月份是非常關鍵的時刻,可以觀察今年通脹到底怎么樣。如果2月份CPI通脹預期到2.5%,那么全年的通脹不會很高,大概是2.2%、2.3%;如果2月份到2.8%,甚至到3%,那么全年通脹是2.5%,甚至2.5%以上。
在此不確定下,部分市場人士對2月份CPI超預期上行有所擔憂。加之美國央行縮表、加息的情況下,市場對中國央行加息預期升溫。但結合多位專家的觀點來看,這種可能性不大。
“中國央行加息(存貸款基準利率)需要一定的必要條件,尤其是經濟過熱,通脹超過3%或者資產泡沫比較嚴重。另外,貨幣政策一般是滯后的,很少時候進行前瞻性操作的,這個是全球現象。因此,中國央行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需要通脹連續數月超過3%,而當下并不具備這個條件,存貸款基準利率變動的概率小。我們認為2018年貨幣政策仍以上調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和定向降準組合為主。”花長春說。
央行參事盛松成在接受經濟日報采訪時稱,近期沒必要提高存貸款基準利率。
盛松成曾在多個公開場合強調,雖然面對美國縮表、加息、稅改等多重外部環境的變化,但預計2018年中國的貨幣政策仍將不緊不松,“以不變應萬變”。
盛松成說,“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頻繁調整存貸款基準利率不利于利率市場化的推進。與其提高存貸款基準利率,不如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盡可能保持基準利率的穩定,讓銀行自主選擇浮動幅度和比例,自主定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