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17歲的當紅偶像王源:做公益這件事,我無條件OK)他才17歲收到聯合國的邀約,王源第一反應認為是假的。難以置信,我覺得是一個天大
(原標題:17歲的當紅偶像王源:做公益這件事,我無條件OK)
他才17歲
收到聯合國的邀約,王源第一反應認為是假的。
“難以置信,我覺得是一個天大的驚喜,我沒有想到會有聯合國的邀請。”驚喜之余,他開始緊張。“因為站在聯合國的講臺上,我代表的不僅僅是自己,不僅僅是組合,而是代表了中國青年的形象。”
2017年1月28日,大年三十,參加完春晚演出之后,王源趕往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參加1月31日(當地時間)的聯合國經社理事會2017青年論壇。春晚上白色西服和紅色襯衫的裝扮換成黑色西裝、白色襯衫和黑色領帶,他坐在不同膚色的人中間,桌前擺放著英文大寫“CHINA”的桌簽。
論壇的主題是“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青年對消除貧困和促進繁榮所起的作用”。王源是年齡最小的發言代表之一,他作了2分鐘左右的全英文演講,期望在2030年,每個年輕人都能獲得優質教育,女孩和男孩一樣,都有潛力創造精彩。
“優質教育”是他從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中挑選的主題。“因為我還在上學,就選了相關的教育(主題)。”演講稿是他和團隊多次討論之后精心準備的,中文稿出來,他又堅持改成英文。
“現在想起來真是膽子大。”王源說,“其實我的英文還不是那么好,但是在那種平臺上我是替優質教育發聲,我覺得要讓全世界的人能直接聽到我們中國青年的聲音,所以選擇了英文。”
視頻流出,網上出現了對王源英語發音詬病的聲音。也有網友為此不平:畢竟他才17歲。
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華辦事處舉行的任命儀式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代理駐華代表鄭道博士(左)與王源共同簽署任命書。
王源是第一位受邀參加聯合國青年論壇的中國藝人,也是首位登上聯合國講臺的中國少年偶像。聯合國駐華代表羅世禮后來在接受采訪時說,王源的參與為“暢想2030”活動吸引了超過2億中國年輕人的關注。
他早已不是那個剛出道時在街上被認出來嚇得跑掉的小男孩了,從2013年TFBOYS組合正式出道以來,對于娛樂圈的生活,他已駕輕就熟。去年11月20日,這個少年在北京凱迪拉克中心(原五棵松體育館)舉辦了自己的17歲生日會,百余位當紅明星送上視頻祝福,被評價為“驚動半個娛樂圈”。
但他并不以此為光環,他將之統稱為“工作”。這份“工作”曾因為“可以到處玩”讓他的同學很羨慕,后來幾次在深夜被問“在干嗎”,他回答“在工作啊”,同學才覺得“原來你也挺累的”。
和王源見面約在2017年的平安夜,周日,傍晚5點在攝影棚見到他,他已在這里度過整個下午,剛拍完一支廣告,接下來還有三場采訪。
采訪結束,我收起紙筆,王源繃直的身子下意識松懈下來,臉上換上輕松的笑容。他拿出手機聽微信語音,等待著所有的工作結束后和朋友相聚。“哎,我一會兒怎么走啊?”他笑著問工作人員,一副迫不及待的樣子。
他的身上還能看出一些孩子模樣,但他做的事情,已經逐漸超越與年齡相匹配的責任擔當。
他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和教育相關的場合。2017年6月28日,王源被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授予“青年教育使者”的稱號;7月12日,他出席了馬云公益基金會舉辦的新鄉村校長論壇,闡述對鄉村教育的思考;9月3日,他實地探訪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與中國政府在廣西開展的“愛生學校”項目;11月,他又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華代表花楠(Rana Flowers)一起探討優質教育問題。
被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授予“青年教育使者”的稱號后,王源與來自北京順義的10名小學生參觀了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華辦事處的藍色小院,了解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歷史和目前正在中國貧困地區開展的教育項目。
隨著名氣的增長,王源上過很多當紅綜藝節目,出演影視劇,也受邀在包括跨年演唱會、春節聯歡晚會在內的各大舞臺表演;如今他似乎正在適應自己的新身份,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公益場合。“其實挺緊張的,因為以前也不是一個圈子里的人,而且年齡跨度也很大,擔心聊不到一塊兒。但我們剛好聊的是公益的話題,是我們共同感興趣,共同關注,共同想要努力去改善的方面,所以能聊得很好。”
對于綜藝節目和為公益發聲,王源說自己完全是兩個態度。綜藝上是嘻嘻哈哈讓大家開心,公益則多了很多嚴肅的成分。他很感激這樣的際遇。“可能大家以前知道我都是唱唱跳跳,像個小孩子一樣。去聯合國發表了演講之后,大家更多關注到我其他方面,我也更加堅定了去幫助別人,為大家發聲的信念。”
在“韓紅愛心百人援寧”活動現場,義診開始前,王源就忙著搭建義診場地,一會兒扛著帳篷鋼架,一會兒舉著兩把椅子,進進出出沒有片刻休息。 “扛起來就跑,本王源的力氣還是很大的。”他很得意。
“無條件OK”
和在聯合國演講的經歷不同,參加“韓紅愛心百人援寧”活動,讓王源體會到另一種責任。這是他第一次去公益一線,因為涉及到病人救助,他說自己不少次被震撼。
“百人醫療援助系列行動”是韓紅愛心慈善基金發起的醫療義診公益活動,之前已在全國持續開展6年,第七年的援助行動之一在寧夏固原市涇源縣開展。2017年8月,王源受邀去做了兩天志愿者。
在現場,他負責搭建帳篷,布置桌椅,引導病人。趕上下雨,他把小孩子抱著,老人家用輪椅推著,以最快的速度把他們帶往診治臺。他的雨衣不知道什么時候被他脫下來給了病人,工作人員幾次讓他“慢一點”,他邊跑邊說,“來不及了”。
一個突發狀況讓他回想起來依然心有余悸。在護送一位老人去科室時,老人中途發病,“站不住了,往地上倒,像癲癇一樣開始抽搐”,情急之下,王源直接從后面一把抱住老人,“我就大喊‘快拿輪椅來快拿輪椅來’,不知道誰拿了輪椅來,我和另外一個醫生就趕快把他推到急救室去,他一路上都在抽搐。”王源回憶。
進了急救室,看到老人插上管子,打上針,王源才慢慢平靜下來,“心一下子就放松了”。他第一次產生了“和死神賽跑”的感覺:“我生怕我晚了1秒鐘的話,我就可能救不回來他,那我會陷入深深的自責。”
在涇源的兩天里,王源受到了從未體驗過的震撼。“當時在現場真真實實看到了那些患者,他們沒有錢去接受治療,但是有了大家的幫助,有了社會的關注,看到了那么多醫生,看到了韓紅老師,真實地面對面地去幫助他們,讓他們得到了好的治療,治好了病,那個時候心里的震動其實挺大的。”
這次經歷對他影響甚深,他希望能夠用自己的力量幫助更多人。
2017年10月27日,王源和北京麥特文化董事長陳礪志聯合發起的源基金宣布成立,王源也因此成為國內成立專項基金年齡最小的人。
陳礪志回憶,實際上,早在八九月份源基金團隊就開始了相關的工作。9月28日團隊第一次進藏篩選,走過3個縣5個鄉,行程5200公里,篩選4580人。對外公布成立消息之時,源基金已經完成第一個公益項目,在西藏地區幫助200位白內障老人成功做了手術,使其重見光明。
這是王源樸素的想法。他沒有第一時間公布源基金,沒有做特別的宣傳,他希望真正做些事情之后再讓大家知道。
韓紅曾經評價王源說“他是從骨子里想要幫助別人”。作為前輩,她給了王源很多建議。“韓紅老師告訴我說,你想做,就去做,但是你不能(因為好心)害了別人。確定做一個事情之前,你要先想清楚,把這個事情規劃好之后穩穩妥妥地做。那個時候所有的人都會幫你,所有的人都會為你點贊,為你驕傲。”
王源一直記得韓紅的交代:“就是說不要讓人家感受到希望,然后希望又破滅,要讓人感受到踏實。”
在為源基金挑選項目時,王源在陳礪志建議的眾多項目中定下幫助白內障患者,也是出于這一考慮。“白內障項目相對來說風險沒有那么大,治愈率很高,可以讓大部分人(患者)重見光明,作為第一個啟動項目特別合適。”
給第一批老人做白內障手術時,王源因為忙于工作沒有親自到現場,工作人員把照片和視頻帶了回來。視頻里的老人們因為視線模糊看不見,生活很不方便,王源很難過。“可是知道我幫助了他們,讓他們重見光明的那一刻,我就瞬間充滿了力量。”
王源很高興自己在公益慈善領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之前都是號召,這次是真正用實際行動去幫助別人。”他的初衷很簡單:“就是想憑借自己的力量,去幫助別人,讓更多人得到幸福。”
他說,做公益這件事,他無條件OK。
最棒的
王源很早就開始參與公益了。有粉絲記錄,出道第二年,王源14歲的時候,就參與了幫助唇腭裂兒童籌集善款、冰桶挑戰、關注聾啞人、關注聽障兒童、為勵志小少年圓夢等活動。
這種能量有感染力,一些粉絲也開始追隨他的步伐。
2015年初,以王源粉絲名義發起的“源來攜手優個網,愛心共度中國年”公益活動在網絡上引起關注,10天里累計募集運動裝備價值近17萬元,募集捐贈物品2693件,全部捐往國家級貧困縣重慶開縣。
小曼是這一活動的組織者,她沒想到這件事的影響力這么大:“縣委書記和校領導都來感謝,媒體反響也特別好,說王源的粉絲回饋王源的家鄉。”而通過媒體的報道,王源得知了這一活動,在采訪中向粉絲們表示了感謝。這讓她欣喜又滿足,覺得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小曼是王源的“老粉”。2011年,11歲的王源加入時代峰峻公司旗下的明星養成項目——TF家族,學習唱歌、跳舞,公司把王源訓練的視頻傳到網上,引來最早一波關注。她就是從那時開始喜歡王源的。
“最開始就是覺得他長得很可愛,聽他唱歌也覺得聲音很好聽。”小曼說,自己對王源“從小看到大”,后來越來越被王源身上的某些品質吸引。“他很穩,非常明確自己想要什么,一步一步為此付出很多努力。他知道怎么把一件事情善始善終,喜歡音樂就從頭到尾,練唱歌、學樂器、學寫歌,做公益也是一點一滴負責到收尾,給別人一個很好的交代。”
她希望自己也能善始善終,以王源粉絲的名義把公益活動長期做下去。2015年5月,她組織成立了“王源公益站”,在全國各地持續開展公益活動。
成立之初,“王源公益站”便定下規矩:不允許眾籌,不允許集資,不允許打著粉絲的名義相互借錢。“因為涉及錢比較敏感,我們做這個的話不能給王源帶來負面影響。”
為此,“王源公益站”對志愿者的加入嚴格把關。“我們的志愿者必須18歲以上,我會讓他們發來一些郵件,寫上自己的一些公益經歷和想法,嚴格篩選。進來的都是愿意做公益的,或者是特別愿意學習和付出的。”
“王源公益站”逐漸呈現出一個特點:粉絲年齡層普遍偏大,有生活和工作經驗,也有一定的經濟能力和社會資源。因為不想涉及錢的問題,他們通常作為志愿者,和企業、公益組織合作,為其公益活動提供志愿服務。
剛開始公益站不被看好,有人覺得他們就是瞎胡鬧。“你們懂什么公益呀?”這樣的聲音經常出現。“但我們要負起責任來啊,要對王源負責,對項目負責,對粉絲負責。我就開始了解,從公益的發展到案例,有哪些好的形式,有哪些好的項目,了解粉絲公益怎么做。”小曼說,“后來慢慢做起來了還不錯,大家會對我們由衷贊嘆,問我們是哪個社團的,我們說我們不是社團的,我們是喜歡王源的粉絲。”
?圣誕公益—奇妙的音樂搖滾之旅?
在剛剛過去的圣誕節,“王源公益站”協助“心音樂計劃”在北京舉辦了一場400人的公益演唱會,演出陣容包括殘障人士樂隊、農民工子弟樂隊、流浪兒樂隊、罕見病患者樂隊等群體。活動結束后,主辦方“北京仰慈家文化促進中心”為“王源公益站”頒發了榮譽證書表示感謝,“京東暖冬公益”發微博稱:“源泉們太棒了!為所有志愿小伙伴喝彩!”
2017年,“王源公益站”在北京、上海、廣東、重慶、武漢等地擁有固定志愿者約300人,累計完成了103場公益活動。
小曼并不打算借此接近王源。“他知道我們的公益站,但并不知道我,我只在演唱會、見面會這些場合見過他。”相比讓王源知道自己,更讓小曼高興的是,大家對王源的關注點和對粉絲的印象慢慢不一樣了。
王源粉絲的應援行為曾經被形容為“瘋狂”。王源15歲生日時,粉絲們在美國紐約時代廣場、上海外灘以及另外14個一二線城市繁華市中心的LED屏上投放廣告,在全國各地包下公交站、地鐵站廣告牌為王源發布生日祝福。
“粉絲們真的很愛我,他們是想要(通過)這種方式讓更多人知道我,但我很心疼他們。其實大家都很辛苦地賺錢,我就說不要為了我這樣,那些錢你們可以省著對自己的父母好,如果還有剩余的話,不妨我們一起來做公益,通過公益幫助更多的人,讓社會大眾來認識到王源還有王源的粉絲是這么優秀的群體。”
盡管很感激,但這不是王源希望看到的方式。
#FormatImgID_12#
在王源的號召下,2017年,粉絲們把生日廣告應援改成了公益應援,全國各地的粉絲做了45個公益項目,作為送給王源的17歲禮物。
“粉絲們特別棒,大家一起做公益,一起幫助別人,就像習主席說的,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王源說,這種形式是最棒的。
主見
陳礪志和王源早先沒什么交集,成立源基金之后,幾次接觸下來,他覺得王源身上有著一種超乎年齡的成熟:“他對做公益這件事的想法,包括他的表達,我覺得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17歲的小朋友了。”
陳礪志被稱為“娛樂圈的公益經紀人”,曾于2010年和范冰冰共同發起“愛里的心”公益項目,2014年和趙薇共同發起“V愛白血病專項基金”,還是很多明星的公益合伙人。常年有明星團隊來找他咨詢公益方面的事情。
“但是王源是第一個自己直接跑來的。”陳礪志說,很多明星團隊都會先讓工作人員來了解情況,談得差不多的時候,藝人自己再來接洽。“王源第一次就自己跑來了,還是自己打車來的,當時我不在,他等我的時候還在我辦公室的沙發上睡了一覺。”陳礪志覺得“這個孩子挺好的,沒有距離感了”。
源基金有一個微信群,陳礪志說,王源的主見讓他印象深刻:“他對很多事情有自己獨立的態度和觀點。這種十七八歲的孩子,有時候容易讓經紀公司或者父母來做決定,很可能遇到事情會說要跟誰商量一下,但是王源都是他自己表達觀點,他不需要等待(別人的)意見。”
“一個成熟的小孩兒”。
王源對自己的評價也是“在考慮一些很重要的事情的時候,我希望自己成熟一點。”
早早進入娛樂圈,王源其實沒什么私生活,他能夠想到的快樂就是和同學一起吃火鍋,他請客。回重慶學校考試的一段時間里,媽媽給了他5萬元零花錢,他天天請同學吃火鍋,喝奶茶,5萬元撐了一年。
成立源基金,王源和陳礪志兩人作為發起人每人拿出50萬元啟動資金,這大概是他花得最大的一筆錢了。“以前我找我媽要錢,她怕我亂花,萬般不給,推辭,那天我說我要建一個基金幫助別人,需要一些錢,她說好,當天就直接把錢打到我卡上了。”
源基金從成立之初,就沒有設立特定的救助范圍,這是王源自己的意思。他害怕如果把范圍限定死了,遇到需要幫助的人可能就幫不了了,他希望未來源基金的救助范圍可以進一步擴大。
源基金的第二個項目,始于王源從陳礪志朋友圈看到的求助信息。
來自河南新鄉的三胞胎姐妹小小、檸檸、檬檬僅有9個月大,老大老二確診患上神經母細胞瘤,老三尚未確診。奶奶和媽媽帶著三胞胎在北京求醫,正值寒冬,一家五口擠在不足10平米,沒有暖氣的地下室小屋等待治療,超過40萬元的手術費用全靠募集。
來自河南新鄉的三胞胎姐妹小小、檸檸、檬檬僅有9個月大,老大老二不幸患上被稱為“兒童癌癥之王”的神經母細胞瘤,老三尚未確診。王源和陳礪志一同前往探望三胞胎。
王源和陳礪志聯系,兩人一同前往探望三胞胎。地下室構造復雜,左拐右拐還不到,“越往里面走我就越難過,三個被病痛折磨的小嬰兒在北京寒冷的冬天,住在沒有暖氣的地下室,沒有陽光,空氣不流通,我無法想象那會是怎樣的世界。”王源說。
探訪當天正好遇到老大手術,王源把老大送到醫院之后,帶著老二和老三去嬰兒游泳中心洗澡。圖為王源在嬰兒游泳中心陪檸檸和檬檬玩。
來北京幾個月,三個孩子基本沒洗過澡。“我看著覺得挺心塞的,太可憐了。”探訪當天正好遇到老大手術,王源把老大送到醫院之后,又帶著老二和老三去嬰兒游泳中心洗澡。
王源和陳礪志商量,除了承擔10萬元的治療費用缺口,他還支出4萬元給這家人租了一套有暖氣有陽光的兩居室,并準備了足夠的尿不濕、奶粉、濕巾。“讓他們在北京住到春暖花開再回河南。”
原本王源只是想出資幫助一下這三胞胎姐妹,在了解了神經母細胞瘤之后,陳礪志提出可以將其作為一個長期救助項目,王源卻猶豫了。
神經母細胞瘤又被稱為“兒童癌癥之王”,是顱外最常見的實體腫瘤,也是惡性程度最高的腫瘤之一。涉及到小孩和癌癥,王源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夠承擔得起如此高的風險和責任。
“我覺得是非常正常的反應,如果他毫不猶豫就來做,我反而覺得很莽撞,因為一定是了解這個事情之后才去做決定。”陳礪志說。
經過詳細的研究,王源了解到神經母細胞瘤預后效果非常好,無病生存率可以達到百分之九十以上,而且越早治越好,他決定把“兒童神經母細胞瘤”作為繼白內障項目之后源基金的第二個項目。
一年前,王源引以為傲的事情是,別人還在上學的時候,自己已經工作了:“我都開始給表弟發壓歲錢了,可以賺錢養家了。”
如今,他有了另一種驕傲:“我幫助到別人的時候,那種感覺是不一樣的,我真的是對社會有貢獻了,不再僅僅是家里的寶貝,是一個能幫助到別人的成熟男子漢了。”
成年未滿,他讓責任先行了一步。(文章圖片由王源工作室提供)
附視頻:2018年1月31日,王源作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青年教育使者第二次出席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青年論壇,英文發言關注優質教育與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