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南京訊(王遠未 記者薛慶元)保單被中止效力,投保人卻表示不知情。而早在2013年,保單竟然已經被簽字復效一次。不是本人簽字,
中國消費者報南京訊(王遠未 記者薛慶元)保單被中止效力,投保人卻表示不知情。而早在2013年,保單竟然已經“被簽字復效”一次。“不是本人簽字,究竟是誰動了我的保單?”面對投保人的追問,保險公司始終不能自圓其說。2017年12月25日,《中國消費者報》要聞2版以《誰動了我的保單》為題,報道了這起蹊蹺的保險糾紛。近日,《中國消費者報》記者再赴江蘇連云港。涉事保險公司綜合管理部經理對此回應:“(代簽復效)是件小事。”她同時表示,對2013年2月該保單失效、復效的真相,目前調查還在進行,但仍無進展。
此前記者調查中,保險公司相關人士表示,公司內部資料顯示,2013年該保單在辦理復效時,是持投保人身份證辦理的,“按照公司業務慣例,這種情況,視為親辦件”。
2017年12月28日,記者輾轉與遠在巴基斯坦務工的投保人王占利取得聯系,就2013年保單失效、復效是否本人簽字的情況進行核實。
據王占利回憶,2013年保單失效又復效的事,他是2017年夏天保單第二次失效后才知道的。當時家屬告訴他,在去保險公司繳費時知曉了這份保單2016年年底被中止效力,在與保險公司交涉過程中才得知該保單2013年也曾失效、復效過一次。
王占利告訴記者,他常年在外打工,不記得保單被復效的時間段,自己究竟在哪里。但是對于記者有關在此期間,他是否將自己的身份證交予他人辦理保單復效的問題,王占利回答得非常肯定:“(我的)身份證肯定沒給過別人,更不會(讓別人)去辦理保險業務。”
隨后,記者將保險公司提供的2013年2月辦理復效時的簽字件,拍照后發送王占利。經仔細辨認,王占利當場否認:“圖片上的字(復效簽名)不是我寫的。”記者當即要求他手寫“王占利”3字拍照,經過比對,兩個簽名有明顯差異。
該保險公司經理告訴記者,媒體報道后,公司第一時間與投保人之子取得聯系,提出免息為投保人辦理復效。投保人要求保險公司給出書面解釋再辦理復效,但保險公司方面未能出具書面說明,目前,保單失效仍未恢復。
針對投保人對“被中止”期間出險責任及理賠的擔憂,保險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如出現這種情況的保單中止并出險,本著“弱勢優先原則”,責任將由保險公司承擔。
相關報道:
中國消費者報報道(王遠未 記者薛慶元)保單因莫名欠費失效,投保人王先生踏上維權之路,進一步調查發現,該保單4年前就曾經歷過一次失效、復效,但投保人和被保險人均表示既不知情,更未授權或簽字。投保人在質疑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連云港市分公司灌南支公司(下稱國壽灌南支公司)客戶保單管理混亂的同時,對保單安全亦有所擔憂。
保單失效中止
近日,記者趕赴連云港市灌南縣。在國壽灌南支公司附近的停車場,王先生向記者詳細講述了購買保險失效的過程。據介紹,2011年6月27日,王先生通過國壽灌南支公司為父親購買了“福滿一生兩全保險(分紅型)”,保單約定每年繳費3000元,期交10年。王先生告訴記者,“這份保單是綁定在一張郵政銀行卡上自動繳費的,且該卡只用于這份保單的繳費”,每年保險交費日期之前,他都會在卡里存上3000元,保險公司自行扣收即可。
今年6月,王先生照例往該銀行卡存入3000元,其后收到的銀行業務短信顯示,卡上余額為5900多元。王先生感到納悶:“自己從沒有向這張卡存入多余的錢款,這多出來的近3000元是怎么回事呢?難道是保單出了什么問題?”
王先生立即與保險公司取得聯系。得到的答復是,該保單因去年欠繳保費而失效。
幾經交涉,王先生終于弄清了事情原委。原來,2016年他向銀行卡存入3000元后,銀行先于保險公司扣收了10元卡費,導致卡上余額不足以扣繳保費,使得保單因未按時交納保費中止了效力。
弄清了卡上多余錢款的來源及保險失效的事實后,王先生很疑惑:“既然沒能成功扣收保費,保險公司為何不及時聯系催繳呢?”
更讓王先生感到不可思議的是,交涉中,國壽灌南支公司一位工作人員告訴他,這份保單在2013年就曾失效、復效過一次。
是否發過催告短信
按照《保險法》相關規定,投保人自保險人催告之日起超過30日未支付當期保費,合同效力中止。國壽灌南支公司在無法自動扣收保費時,是否向王先生發過催告呢?
記者采訪了國壽灌南支公司。該公司陸經理表示,在無法扣收王先生當期保費時,保險公司已經按時發出了催告短信。陸經理提供的催告信息截屏顯示,就在該份保單扣費前夕,2015年6月23日、6月24日兩天時間里,保險公司分別向手機尾號為8277的機主發出過3次客戶續期催交告知短信。他認為,保險公司已經成功發出催告短信,“但我們沒法保證投保人是否能收到,這個責任不在保險公司”。
陸經理告訴記者,按照相關規定,中止保單不超過兩年時限,可以由投保人申請,向保險公司提出復效。王先生這份保單符合條件,“在交清保費及200多元利息后,可以辦理復效”。
國壽灌南支公司隸屬國壽連云港市分公司。采訪中,國壽連云港市分公司客戶中心工作人員也表示,王先生的保單失效前,保險公司曾成功發送催告短信。
保單曾失效又復效
根據此前國壽灌南支公司工作人員透露的信息,王先生購買的這份保單在2013年度就曾失效、復效過一次,這個情況是否屬實呢?
按照約定,此份保單2013年度保費交納時間應是2012年6月28日,國壽灌南支公司的“收付費流水記錄”資料也顯示“應收付日期”為2012年6月28日,“實收付日期”欄卻顯示“2013年2月6日”,且于當日額外扣收了復效利息75.31元。也就是說,這份保單在2013年度曾因欠費中止8個月,之后又被辦理了復效。而對于這一情況,作為投保人及被保險人的王先生和其父親表示,自己根本不知情。
按照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官網介紹,王先生投保的“福滿一生兩全保險(分紅型)”,保險責任第5款對“身故保險金”有約定,為了避免由此引發的道德風險,相關規法律規定,以死亡為給付保險金條件的合同,未經被保險人書面同意并認可保險金額的,合同無效;辦理保單復效,其法律效果與保單合同無異。然而,王先生表示,國壽灌南支公司提供的復效申請資料中,在“投保人簽名”欄,手寫簽名與當初投保保單投保人欄的簽名不一致。
對于投保人質疑的2013年度保單失效、復效經過及非本人簽名等問題,國壽灌南支公司至今未給出明確答復。根據《保險法》的規定,辦理復效,需本人持有效身份證件辦理或填寫正式委托書委托他人持投保人身份證原件辦理。陸經理表示,由于時間久遠,無法查清當時復效現場狀況。“能肯定的是,辦理復效時是使用的投保人本人身份證原件。”陸經理表示,這次辦理復效確實是筆糊涂帳,有可能是親辦件(即本人來柜面辦理),但這與非本人簽字相矛盾,也有可能是委托件,但檔案里又沒有正式委托書。
陸經理說:“時間過去這么久了,保險公司也沒法說清楚是怎么回事了,既然已經辦理了復效,希望(王先生)也不要追究此事了。”
已增加催告方式
王先生回憶說,自己與國壽灌南支公司交涉時,曾有其他客戶也因類似問題在營業大廳與工作人員理論。
此前,當地媒體曾報道過該市某保險公司未及時催告,導致客戶保單中止引發糾紛,相關負責人回應稱“提醒繳費并非保險公司義務”,且由于投保人僅留下固定電話,導致催告無法有效送達。
采訪中,記者仔細比對王先生提供的保單原件信息,確認王先生投保時所預留的聯系方式與填寫在保單上的手機號碼一致,且至今仍在使用,為何沒能接收到催告信息呢?陸經理猜測,王先生可能誤將發送催告信息的服務號碼設置成騷擾號攔截了。
對于陸經理的猜測,王先生并不認同。他表示,自己能收到銀行信息,就不存在屏蔽服務號碼的可能;保險公司既然有投保人的有效聯系方式,就應該電話催告,盡量避免保單失效的后果。王先生質疑:“如果在保單失效期間出險了,這個責任該誰承擔?”
近日,國壽連云港市分公司客戶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接受采訪時表示,由于客戶群體龐大,無法對客戶逐個電話催告,同時,也擔心電話催告會對客戶造成騷擾,此前大多采用短信催告。為避免類似短信溝通障礙事件再發生,目前,公司已經開始使用“短信+電話”的催告方式。
目前,國壽灌南支公司提出,由保險公司承擔200多元的利息,免費為中止保單辦理復效。王先生表示,在沒有搞清楚2013年度保單失效、復效原委前,拒絕接受此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