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互聯網 >

        李禮輝談區塊鏈技術:當前國際國內都沒有權威第三方專業驗證機構

        2018-02-05 14:27:00 來源: 中國日報網

        本文內容整理自《中國新聞周刊》。區塊鏈從一個生僻名詞,發展成家喻戶曉的名稱,用時不到一年。但具體來說,如何理解區塊鏈?它帶來怎樣的

        本文內容整理自《中國新聞周刊》。區塊鏈從一個生僻名詞,發展成家喻戶曉的名稱,用時不到一年。但具體來說,如何理解區塊鏈?它帶來怎樣的機遇和挑戰?就這些問題,第十二屆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委員、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區塊鏈研究工作組組長李禮輝近日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做了闡釋。

        李禮輝談區塊鏈:技術標準、隱患、監管和前景問題都講清楚了

        李禮輝,他曾擔任中國銀行行長,對互聯網金融發展有著長期關注。在李禮輝看來,“區塊鏈技術”尚在初期階段,發展空間與潛在風險并存。未來需要正確地鼓勵、規范、引導發展,并提高問題預見能力,及時進行風險管控。

        談當前區塊鏈研究工作

        李禮輝表示,目前,區塊鏈技術的研發進展大致有三個方面:

        第一,在可信區塊鏈和信任鏈接方面的應用,已經初步取得成果。比如騰訊的可信區塊鏈,螞蟻金服的信任鏈接等,已經出現運作效果不錯的應用。

        第二,在多方參與的復雜交易場景中的應用。比如在資產托管業務中,有資產委托方、資產托管方、資產管理方、審計方、投資顧問等多方參與,且每秒交易量達幾百筆,現有技術已經能夠滿足這類交易需要,表現出獨有的競爭優勢。

        第三,在法定數字貨幣、數字票據方面的應用也已取得進展。

        此外,在交易比較簡單的場景中,比如慈善資金、扶貧資金的追蹤等,采用區塊鏈技術也收效良好。

        中國在區塊鏈技術的研發上有三個特點:一是由中央銀行主導部分重大研發。比如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發、數字票據的研發等。二是金融機構和科技創新企業成為研發主體。涉及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新技術業態,大中小型機構都有參與,也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三是采取不同的合作模式。比如資本與技術融合,科研機構研發適用于金融業務的系統和平臺,并提供長期維護升級工作,同時享受業務平臺帶來的一部分增長收益。這是很好的一種資本、技術、業務相融合的合作方式。

        談區塊鏈技術:智能合約可為審計和監管留下獨立通道來監督交易 對于區塊鏈技術的定義,在李禮輝看來:

        區塊鏈是由一系列的信息區塊組成的數據鏈,進一步說,是各參與方基于共識機制集體維護的共享賬本。區塊鏈的核心技術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共識機制技術、信息加密技術、智能合約技術。理解區塊鏈有幾個概念要點:

        第一,區塊鏈是基于時間順序的鏈式數據結構,并基于共識機制進行集體維護。這可以理解為一種分布式賬本或多個新技術的創新組合。簡單來說,區塊鏈在處理的過程中按時間段將一個個數據區塊進行打包,可能是0.1秒、也可能是1秒形成一個區塊,形成區塊的時間越長,區塊所含信息量越大;區塊越少,處理速度越快。區塊基于時間順序構成,它是可追蹤、不可篡改的。

        第二,區塊鏈是基于共識算法的實時運行系統。區塊鏈中的多個參與方依靠共識機制進行實時運行處理,比如大家共同認可一個數學程序,就共同按照這一程序進行數據處理。

        第三,區塊鏈是基于智能合約的規則生成與執行。傳統的商業合約由合作方以書面或口頭形式達成,是一種前置性合約。而區塊鏈是一種智能合約,將多個參與方的規則共識寫入程序,即多方共同制定生成的自規則,包括法律規定、商品價格、質量要求等。在交易過程中,規則自動執行,達不到規則要求的貨物或資金就無法交易。

        第四,區塊鏈是基于加密算法的點對點網絡。在互聯網上建立一個加密認證的點對點網絡,參與各方才能進行精準的點對點業務合作。

        對于區塊鏈中的智能合約技術的比較優勢,李禮輝稱:

        第一,智能合約具有必須執行,不容篡改、可追蹤的特性。在現實中,傳統商業合約可能有不被執行或造假的情況出現。比如票據業務中,某一方可能會偽造、克隆票據,假票據仍然可能具備執行力,而另一方難以發現,交易后則出現糾紛。而在區塊鏈交易場景中,這種票據是唯一的、可追蹤的,規避了虛假交易的風險;

        第二,智能合約最大的優勢則是可以寫入交易各方的合約要求、相關法律,所有規定都在合約中清晰表述。傳統合約中的監督者不對交易全程進行實時監督,只在交易后進行必要的監督核實,存在信息不對稱的風險;

        第三,智能合約可以自動執行,達不到合約要求則無法交易;

        第四,智能合約可以為審計方和監管方留下獨立通道來監督交易。

        談監管:重點是去中心化虛擬金融

        如何理解區塊鏈的“去中心化”?李禮輝稱:

        區塊鏈的有中心化和去中心化,是爭論較多的方面。整體而言,去中心化并非區塊鏈的最本質特征。

        在比特幣的交易場景中,區塊鏈技術具有去中心化的特點,也是分布式體系,這類系統一般被稱作公有鏈。隨著區塊鏈的迭代演進,現在有很多新的區塊鏈應用并非去中心化的結構。比如微眾銀行的聯合貸款備付金管理平臺、郵政儲蓄銀行的資產托管系統等,采用分布式的多中心系統,這類系統一般被稱為聯盟鏈或私有鏈。

        在我看來,去中心化的結構只適用于參與方較少、規模較小、頻次較低的交易場景。而在金融交易等大規模交易場景中,需要保證規模化、速度快、安全可靠,有中心的區塊鏈技術結構更適用。在區塊鏈的未來發展中,小規模的交易場景可能仍然會采用去中心化結構,大規模的應用則必須采取多中心的技術結構。

        “從監管出發,必須有中心”

        李禮輝表示:“在任何社會中,利用某種技術來發展某種業務,監管是必要環節。尤其在高風險的金融行業,涉及眾多的參與者、消費者、投資者的利益保護問題,必須有中心,必須有政府的管控監督。保護與監督機制的缺失可能會放大技術的某些短處,出現問題。”

        可以說目前推行的各類金融創新,包括區塊鏈金融、數字金融、智慧金融、大數據金融等,只要可能會侵犯金融消費者的利益,可能影響整個金融市場的穩定,造成系統性的金融風險,監管肯定是要出手管控的。

        一方面,去中心化的虛擬社區金融和現實市場相連接,且涉及很多參與者的利益,這是未來必須嚴格管控的重點。另一方面,數字金融領域的常態化監管也是重點。在互聯網金融中,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技術相結合,正在構建全新的金融服務模式,包括普惠金融、智慧金融、立體金融等。這種情況下,金融不再只是二維的平面設計,而是可以折疊的三維空間,一種交互式的立體結構,金融參與者之間的距離被縮短了,參與方也更多了。

        當前的新金融業態具有數字化特征,應該立足于數字金融的可持續發展加強制度建設:一是制定法定數字貨幣的發行制度。二是制定虛擬金融的監管制度。三是加快數字金融的標準化建設。四是加強數字金融的國際監管協調,通過國際平臺來共同促進標準規范的建立,對違法違規的、地下的資金進行管控,同時助力合法的、有效的、具普惠意義的金融方式健康發展。

        談區塊鏈技術的標準:需要專業的驗證機構

        李禮輝指出,當前國際國內都沒有權威的第三方專業驗證機構,這也是各個國家在金融創新、數字金融領域共同面對的一個短板。

        “區塊鏈技術標準的建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也屬于制度化建設,是一種軟實力的培育,需要不斷提升完善。”李禮輝表示,“當區塊鏈成為一種較為廣泛的應用技術時,需要建立權威的標準系統,也需要專業的驗證機構。”

        李禮輝稱,區塊鏈技術標準會由互聯網金融協會出臺,關于科技金融方面的標準和規范的建立,是互聯網金融協會的職責之一。互聯網金融協會是政府金融監管部門、市場金融機構和金融創新單位的溝通樞紐,由協會推進標準設立工作效率最高。

        “互聯網金融協會專門成立了互聯網金融標準研究院,集中政、產、學、研的多方力量推進互聯網金融標準化,初步建立了一個互聯網金融的標準體系。現在,區塊鏈技術的標準化工作也納入了互聯網金融協會的總體工作中。”

        談區塊鏈前景:區塊鏈之金融屬性存在隱患,監管對技術持寬容態度

        李禮輝稱:“在區塊鏈技術應用中,需要關注對去中心化虛擬金融的有效監管。”例如比特幣之類的無國別代幣,既沒有國家信用支撐,也沒有發行責任主體,他把這類代幣定義為虛擬貨幣。“比特幣沒有實體資產做支撐,價值完全在于參與者對它的認可。2017年比特幣的最高上漲幅度接近20倍,炒作是因素之一。”

        在去中心化的公有區塊鏈上,有兩個特別的機制:全網共識的治理機制和代幣發行的激勵機制。代幣在參與者認可的范圍中,可以作為價值標記和支付工具,更重要的是可以通過交易平臺與法定的流通貨幣進行交易,所以具有金融工具的屬性。

        李禮輝指出,在代幣發行方面,近年有兩個情況值得注意:

        一是發行代幣融資(ICO)。2017年上半年全球發代幣的融資12.66億美元,其中,中國的ICO融資折合人民幣26億元,占全球ICO總量的31.5%。金融監管部門在檢查后認為絕大多數涉嫌非法集資,并采取了管控措施。

        二是發行分叉幣融資(IFO)。除比特幣外,還有比特幣鉆石、比特幣現金、超級比特幣等新代幣發行,這實際上給市場帶來了新的因素。據分析,40%的比特幣掌握在1000個賬戶手里,如此集中的狀態也代表持有比特幣的大戶們有操作市場和價格的可能性。而大部分相信風險投資邏輯的散戶追隨者,看到市場熱就一擁而入,這有可能出現比較大的問題。

        “我個人贊同中國政府在去年9月對比特幣采取的監管行動。如果不叫停的話,中國可能會有更多的投資者涌入比特幣等代幣市場進行炒作,當泡沫破滅時,很多人會遭受重大損失。國家的監管機構對虛擬貨幣、虛擬金融采取措施,有助于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保護投資者的利益,規避系統性的金融風險。”

        “區塊鏈的規模化應用既要解決技術上的問題,也要解決制度層面的問題。”

        據雷鋒網AI金融評論此前報道,在2017年上海某區塊鏈大會上,以太坊的創始人Vitalik Buterin提出,區塊鏈正在進入第三階段,其最大的特征就是規模化。而Vitalik Buterin曾對雷鋒網AI金融評論表示,當前區塊鏈的發展障礙,技術因素大于監管因素。技術瓶頸的突破迫在眉睫。

        “現在中國的互聯網金融是全球的行業領頭羊,這和中國政府對新技術的包容是分不開的,對于發展中出現的詐騙、非法集資等行為及時做出了糾正。”所以李禮輝認為,“需要寬容地看待新技術的發展,同時對潛在問題具備預見性,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盡力規避風險。”

        “當一個問題比較小,不足以影響整體的金融業態時,可以讓它再做嘗試。但是當某種問題可能會造成系統性風險時,就需要及時加以管控。此外,我們也需要把技術本身和出現的問題區分開,對披著新技術外衣的非法集資行為予以制止,把問題和區塊鏈技術的研發和更廣泛的應用區分看待。”

        最后,李禮輝表示區塊鏈技術有很好的應用前景,未來需要正確地鼓勵、規范、引導發展,并對潛在問題加以管控。

        當前,監管部門總體上持寬容和支持的態度,限制了涉嫌違規的炒作行為,在制度建設、數字票據研發方面投入了很大的力量。

        “在我看來,中國在區塊鏈研發方面走得比較快,也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但離大規模應用還有一定差距。尤其在金融方面,我們需要大規模、安全性高、可靠性高的應用,區塊鏈的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此外,我認為區塊鏈技術應該和其他新技術相結合,比如人工智能技術、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等,技術融合有利于發揮更好的效能和作用。”

        關鍵詞: 區塊 機構 標準

        精選 導讀

        募資55億港元萬物云啟動招股 預計9月29日登陸港交所主板

        萬科9月19日早間公告,萬物云當日啟動招股,預計發行價介乎每股47 1港元至52 7港元,預計9月29日登陸港交所主板。按發行1 167億股計算,萬

        發布時間: 2022-09-20 10:39
        管理   2022-09-20

        公募基金二季度持股情況曝光 隱形重倉股多為高端制造業

        隨著半年報披露收官,公募基金二季度持股情況曝光。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公募基金全市場基金總數為9794只,資產凈值為269454 75億元,同比上

        發布時間: 2022-09-02 10:45
        資訊   2022-09-02

        又有上市公司宣布變賣房產 上市公司粉飾財報動作不斷

        再有上市公司宣布變賣房產。四川長虹25日稱,擬以1 66億元的轉讓底價掛牌出售31套房產。今年以來,A股公司出售房產不斷。根據記者不完全統

        發布時間: 2022-08-26 09:44
        資訊   2022-08-26

        16天12連板大港股份回復深交所關注函 股份繼續沖高

        回復交易所關注函后,大港股份繼續沖高。8月11日大港股份高開,隨后震蕩走高,接近收盤時觸及漲停,報20 2元 股。值得一提的是,在7月21日

        發布時間: 2022-08-12 09:56
        資訊   2022-08-12

        萬家基金再添第二大股東 中泰證券擬受讓11%基金股權

        7月13日,中泰證券發布公告,擬受讓齊河眾鑫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齊河眾鑫)所持有的萬家基金11%的股權,交易雙方共同確定本次交易的標的資

        發布時間: 2022-07-14 09:39
        管理   2022-07-14

        央行連續7日每天30億元逆回購 對債市影響如何?

        央行12日再次開展了30億元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2 10%。這已是央行連續7日每天僅進行30億元的逆回購縮量投放,創下去年1月以來的最低操作規

        發布時間: 2022-07-13 09:38
        資訊   2022-07-13

        美元指數創近20年新高 黃金期貨創出逾9個月新低

        由于對美聯儲激進加息的擔憂,美元指數11日大漲近1%創出近20年新高。受此影響,歐美股市、大宗商品均走弱,而黃金期貨創出逾9個月新低。美

        發布時間: 2022-07-13 09:36
        資訊   2022-07-13

        美股三大股指全線下跌 納斯達克跌幅創下記錄以來最大跌幅

        今年上半年,美股持續回落。數據顯示,道瓊斯指數上半年下跌15 3%,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29 5%,標普500指數下跌20 6%。其中,納斯達克連續

        發布時間: 2022-07-04 09:51
        推薦   2022-07-04

        融資客熱情回升 兩市融資余額月內增加超344億元

        近期A股走強,滬指6月以來上漲4%,融資客熱情明顯回升。數據顯示,截至6月16日,兩市融資余額1 479萬億元,月內增加344 67億元,最近一個半

        發布時間: 2022-06-20 09:41
        資訊   2022-06-20

        4個交易日凈買入超百億元 北向資金持續流入A股市場

        北向資金凈流入態勢延續。繼6月15日凈買入133 59億元后,北向資金6月16日凈買入44 52億元。自5月27日至今,除6月13日以外,北向資金累計凈

        發布時間: 2022-06-17 09:37
        推薦   2022-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