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以來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的技術迅猛發展,提高了生產效率和資源配置的效率,更重要的是正在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社會的商業模式。不
新世紀以來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的技術迅猛發展,提高了生產效率和資源配置的效率,更重要的是正在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社會的商業模式。不過,在一系列的技術創新中,人們爭議最多、疑問最大的還是區塊鏈。盡管區塊鏈的技術面世已經十年,人們對這項技術創新的認識和看法依然大相徑庭。
并非所有的技術創新都能夠得到實際應用和推廣,新技術的成功應用必須滿足四個要素: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具有商業價值的經濟規模和具備社會認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用這些尺度來衡量區塊鏈,我們看到區塊鏈技術研發出現了不同的發展方向、不同的技術路徑。
一種路徑是分布式多中心、有中介的聯盟鏈架構。一批金融機構和科技企業正在研發基于聯盟鏈架構的區塊鏈的技術應用,這種架構主要特點是采用分布式賬本的技術,多中心、有中介。由于市場規模和資本投入的優勢,我國相應的技術研發和應用走在全球前列,當前實驗的應用理論涉及金融、物流、慈善公益、金融服務等。
區塊鏈在金融方面的應用場景主要包括資金清算、資產托管、資產登記、保險服務等。近一兩年來區塊鏈技術的規模化應用取得了局部突破。
一是建立多維度直接交互的架構,在金融場景中能實現眾多參與方之間零距離、零時差的交通,可以做到協同治理、共享信息、歸并校驗、精簡流程、提高效率、節約成本。比如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的資產托管系統、微眾銀行的聯合貸款管理以及對賬系統、平安金融一賬通、螞蟻金服的跨境支付等。
二是建立可信數據登記與證實平臺。比如中鈔絡譜區塊鏈登記開放平臺、螞蟻區塊鏈等可信數據存證平臺等。
盡管如此,區塊鏈技術規模化的商業應用還需要突破一系列的技術瓶頸。
一是隱私保護技術。金融業務重視隱私保護,在區塊鏈的共識機制下,如何有效提高屏蔽敏感信息、零知識證明、同態加密等密碼學技術的性能和效率。二是真實性監督機制。如何保證上面檢索數據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因為真實性的數據才能保證區塊鏈技術用于各類資產溯源時能夠形成閉環,避免信息失真、防止投機。三是如何避免區塊鏈智能合約技術的漏洞,同時實現可控的業務邏輯修正和合約升級。四是密鑰技術。密鑰安全是區塊鏈可信的基石,在需要維信的技術結構中,如何有效防治私鑰被竊取或者被惡意刪除,并且能夠對私鑰丟失、被盜予以補救非常重要。五是區塊鏈架構如何滿足金融系統可用性與業務持續性的要求,并使信等機制、數據保存方式等獲得傳統金融機構的接受與認可。
由于這樣一些技術瓶頸的限制,當前區塊鏈技術的金融應用仍然不具備傳統金融IT系統的核心競爭力。
這體現在當前區塊鏈技術的四個短板上。其一是數據處理能力有限,尚不能滿足高品質、大規模的應用需求;其二為區塊鏈底層技術架構與現有技術集成的程度不夠高,升級維護并不那么靈活;其三是區塊鏈的共識機制、分布式賬本、密碼學、智能合約等核心技術不斷更新,學習的成本比較高,人才的培養和實踐經驗積累的周期比較長;其四是區塊鏈技術標準化建設和法規建設有待實踐中完善。目前區塊鏈技術尚未形成統一標準,有效性尚未取得法律保護。而且分布式架構下的責任主體仍然不夠明確,監管難度比較大——去中心、自組織的公有鏈的架構也在此列。
可以說,區塊鏈打開了通向未來的一扇大門,但是通向未來的路還是云遮霧礙、山高水遠。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已經取得了突破,展示區塊鏈技術的規模化商業應用的可能性,但要真正實現大規模、大范圍和高效率、高可靠應用,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