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金融 >

        周鴻祎:網絡互聯網金融的關鍵在于安全!

        2018-03-05 14:09:00 來源: 中國新聞周刊

        3月4日上午,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小組會議上,全國政協委員、360集團董事長兼CEO周鴻祎成為九三學社第4位發言者。今年互聯網企業的委

        3月4日上午,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小組會議上,全國政協委員、360集團董事長兼CEO周鴻祎成為九三學社第4位發言者。“今年互聯網企業的委員明顯增多,互聯網在中國這幾年獲得了空前的發展,這也和中國的發展分不開,互聯網發展的案例,本身就是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一個有力證據。”

        穿著紅色針織衫的周鴻祎,在周圍深色正裝的委員中間有些顯眼,但絲毫不影響他對履職的認真態度。作為一名新委員,他向《中國新聞周刊》坦言,需要學習的地方很多,責任和壓力重大,但對自己最大的期待是能從一線出發,從實際出發,發現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法。

        全國政協委員、360集團董事長兼CEO周鴻祎

        全國政協委員、360集團董事長兼CEO周鴻祎

        周鴻祎此次帶來的提案全是和網絡安全相關,他表示,一方面,進入新時代,網絡安全也是大安全問題,包括國家安全、國防安全、社會安全、基礎設施安全,甚至人身安全等幾個大的方面。另一方面,這幾年中國經濟脫虛向實,制造業作為國之重器,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實現傳統制造業升級成為經濟趨勢,但在升級過程中,最大的顧慮就是利用新技術帶來的安全問題。

        網絡安全問題是重中之重

        中國新聞周刊:你對目前網絡安全最大的擔憂是什么?

        周鴻祎:我對網絡安全還有很大的擔憂,比如前段時間在全世界流行的WannaCry勒索病毒,實際上就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告訴大家未來的網絡攻擊對整個社會都帶來巨大的影響。

        其中我有幾個大的擔憂。一是由于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的存在,把虛擬世界和物理世界連在一起了,在過去對虛擬世界中的攻擊都可以變成對物理世界的傷害。比如烏克蘭的電站頻頻被黑客攻擊,導致大面積斷電。這在過去是需要出動轟炸機才能實現的目標,現在通過網絡就可以達到了,所以這是第一個大問題。

        第二,現在之所以會頻頻出現這么多攻擊,而且攻擊很難防范,主要是因為所有攻擊都是基于系統的漏洞。那么系統為什么會有漏洞呢?因為現在所有的基礎設施系統都有軟件,系統越復雜,功能越強大,軟件也就越復雜,軟件是人寫的,是人寫的就會犯錯,這個漏洞就給攻擊者提供可乘之機。所以現在沒有無法攻破的系統,而是應該防止這種攻擊,在攻擊發生的時候,能夠去發現并封堵。

        第三,過去網絡安全只涉及手機和電腦,但現在在工業互聯網時代,所有的工廠都聯網了,每一臺車床、機器人、車輛,包括我們的智能硬件都聯網了。如果中國現在有15億部手機聯網的話,未來這種工業互聯網、物聯網連接設備的數量可能是手機的一百倍,可能有上千億的設備在聯網,任何設備都有可能帶有漏洞,都有可能成為攻擊的發起點,如果沒有新技術的突破,系統簡直就千瘡百孔了。

        我認為,未來網絡安全已經不再僅僅是電腦和手機的病毒問題,而是已經把國家安全、國防安全、社會安全、基礎設施安全、城市安全、人身安全全部都串在了一起,所以安全問題不解決,可能未來對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包括人民的幸福生活都可能帶來影響,這是我最大的擔憂。

        中國新聞周刊:大數據時代,似乎大家對個人隱私安全也比較擔憂,你怎么看?

        周鴻祎:我這次準備提交一個提案,就是關于個人隱私安全的。

        在大數據時代,個人已經非常透明了,這里面有個客觀存在的事實,只要你使用互聯網的服務,無論是聊天搜索還是看視頻、閱讀,在使用互聯網公司服務的時候,實際上是把自己產生的數據交給互聯網公司,還有一個比較形象的說法,“所有網民都在給互聯網公司打工!”因為,你不斷通過各種行為,產生了真正的,實時的,海量的用戶行為數據,然后互聯網公司利用這些數據做廣告、推薦,做很多業務,這是一個事實。

        在這個既成事實的情況下,如何能夠給網友更好地保護?肯定不能完全依賴互聯網公司所謂的自覺,畢竟互聯網公司也是利益驅動,要實現利益最大化,所以我們的國家在這方面,應該要有相應的立法,或者有一些相應的規范。因此,這次我們嘗試提出了三條規范,稱為“用戶隱私保護三原則”。

        一是數據所有權的歸屬問題。用戶在使用每個互聯網公司的服務功能所產生的數據,所有權到底應該歸屬誰?我們旗幟鮮明地認為應該歸屬于用戶自己。只是暫時托管在互聯網公司的服務器上。過去這個問題不弄清楚,很多互聯網公司就會認為數據是它的,想怎么用就怎么用,可能就會形成濫用。

        因此,三原則的第一條就是確定大數據的歸屬,有一天如果你不用移動互聯網公司的服務了,應該有權利要求它把跟你相關的數據從服務器上刪掉。

        二是用戶應有知情權和選擇權。雖然互聯網公司提供的是一種免費服務,但是用戶和互聯網公司之間還是有一種服務的契約關系,是互聯網公司的消費者。因此,站在消費者保護法,互聯網上消費者最大的權利,就是知情權選擇權。

        互聯網公司怎么使用用戶的大數據,一定要讓用戶有知情權。采集的什么數據?會怎么去利用這些數據?必須要告訴用戶。而用戶在享受互聯網公司服務的時候,可以接受,也可以拒絕,要有選擇權?,F在的問題是很多網民在使用服務的時候稀里糊涂就用了,也不知道自己的數據信息到底什么時候就被拿走了。

        三是互聯網公司應保護好用戶的數據。畢竟數據是屬于用戶的,只是委托在互聯網公司的服務器上,我覺得互聯網公司有責任,也應該有這樣的能力,把數據很好地存儲和傳輸,并進行加密。否則最后用戶無論打車、叫外賣,還是閱讀、點播視頻,甚至是上傳照片,都有可能泄露自己的信息,而這些信息數據最終掌握到一兩家公司手里,是很可怕的事情。

        過去有機器人三定律,就是讓人和機器人和諧共處。我覺得到大數據時代,一定要平衡互聯網的使用和個人信息的安全,讓用戶既能用了各種先進的服務,同時又能夠享受到互聯網帶來的便利,同時從一定程度能夠保護個人隱私數據,所以這次我提出用戶隱私數據的保護三原則,作為提案呈交,看能不能形成一個共識。

        為傳統金融提供安全服務是360做互聯網金融的關鍵

        中國新聞周刊:目前區塊鏈技術發展很快,360集團是否也在進行相關業務?

        周鴻祎:區塊鏈不是我擅長的領域,但我覺得未來金融跟互聯網的結合也是有很多的挑戰和機會,而一旦涉及金融,安全又變成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所以360也在探索,如何在互聯網金融方面更好地保障用戶的安全,保證財產安全,屬于創新的業務,還在探索之中。

        對于區塊鏈,我們也在學習和研究中,認為是個很有意思的技術,但是目前大家也給出了一些場景和案例,我覺得還是比較缺乏說服力。我很贊同馬化騰的觀點,一個公司什么都沒有,就一個白皮書,然后就去發行貨幣,這是不行的。我們對這些做法也在研究,目前還不足以對區塊鏈做一個比較完備的結論,但有一點毋庸置疑,就是各個行業如果都利用區塊鏈技術,那區塊鏈技術里面同樣存在網絡安全問題。

        很多人認為區塊鏈技術用了分布式賬本,不可撤銷,不可抵賴,不可篡改,但它只是針對數據而言,任何系統都有可能遭受攻擊,前段時間日本的一個交易所就被黑客攻擊了,偷走了很多虛擬貨幣。還有些網民自己買了比特幣,存在電腦上,也可能被人偷走,只要把一個目錄拷走就行。所以你就會發現,無論各種新技術出來,我們首先要考慮的事,就是這個新技術運用的過程有沒有安全問題。

        中國新聞周刊:對于比特幣,你怎么看?

        周鴻祎:我并沒有特別的支持或者反對比特幣,但把比特幣定位成一種虛擬數字貨幣,我個人是不贊成的。之前我表達過一個觀點,我說在區塊鏈上目前做得最好的應用場景就是比特幣了,因為原來老說區塊鏈能干這個,能干那個,但做得最好的是比特幣,其他的包括智能合約等,目前還沒有看到特別實用的場景。

        我需要說明一點,我們發現一個新東西出來,一定有兩種聲音,要么視作妖魔鬼怪,要么捧成無所不能,這兩個觀點都太極端了。我覺得一個新技術剛出來的時候,有可能是非常粗糙的,有可能充滿缺點,充滿泡沫,但是如何能夠做到不把洗澡水和孩子一起潑掉,在這一過程中去蕪存菁,能夠在去其糟粕留其精華之后,找到適用點。

        所以我覺得過早地,武斷地給區塊鏈或者比特幣下個斷言,這個結論未必經得起歷史的考驗。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所以我們組織技術人員對區塊鏈技術進行一些研究和改進,研究怎么給它安全的保護,在學習和研究的過程中,找到一個合適的場景。就跟之前很熱的人工智能、大數據、互聯網等一樣,我覺得抽象的談技術是沒有意義的,一定是給這個技術找到一個場景。因為一個技術最后真正能用起來,對用戶而言,并不關心你用的什么技術,而是用這個技術能給我帶來什么好處,我覺得我們一定要找到這種運用的場景。

        中國新聞周刊:和其他互聯網企業相比,360集團進入互聯網金融領域比較晚,在發展布局上有何規劃?

        周鴻祎:360進入互聯網金融領域其實不算晚,我們現在還在探索中,發展比較順利,而且360還有兩個優勢,一是有海量得用戶基礎,二是在安全上能給用戶一個印象和信任,所以我們是在國家的監管范圍下,去探索互聯網金融的更新模式,如何為互聯網金融提供更好的安全保護方案,如何把現在人工智能技術跟傳統金融行業的公司合作,目前我們跟國內的不少銀行也有合作。

        我認為,對互聯網金融應該有一個廣義的理解,不是說自己天天去做金融業務就是互聯網金融,其實利用安全、人工智能、大數據的新技術去幫助傳統的金融機構能夠更好地做好金融業務,也是互聯網金融。

        關鍵詞: 關鍵 互聯網 金融

        精選 導讀

        募資55億港元萬物云啟動招股 預計9月29日登陸港交所主板

        萬科9月19日早間公告,萬物云當日啟動招股,預計發行價介乎每股47 1港元至52 7港元,預計9月29日登陸港交所主板。按發行1 167億股計算,萬

        發布時間: 2022-09-20 10:39
        管理   2022-09-20

        公募基金二季度持股情況曝光 隱形重倉股多為高端制造業

        隨著半年報披露收官,公募基金二季度持股情況曝光。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公募基金全市場基金總數為9794只,資產凈值為269454 75億元,同比上

        發布時間: 2022-09-02 10:45
        資訊   2022-09-02

        又有上市公司宣布變賣房產 上市公司粉飾財報動作不斷

        再有上市公司宣布變賣房產。四川長虹25日稱,擬以1 66億元的轉讓底價掛牌出售31套房產。今年以來,A股公司出售房產不斷。根據記者不完全統

        發布時間: 2022-08-26 09:44
        資訊   2022-08-26

        16天12連板大港股份回復深交所關注函 股份繼續沖高

        回復交易所關注函后,大港股份繼續沖高。8月11日大港股份高開,隨后震蕩走高,接近收盤時觸及漲停,報20 2元 股。值得一提的是,在7月21日

        發布時間: 2022-08-12 09:56
        資訊   2022-08-12

        萬家基金再添第二大股東 中泰證券擬受讓11%基金股權

        7月13日,中泰證券發布公告,擬受讓齊河眾鑫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齊河眾鑫)所持有的萬家基金11%的股權,交易雙方共同確定本次交易的標的資

        發布時間: 2022-07-14 09:39
        管理   2022-07-14

        央行連續7日每天30億元逆回購 對債市影響如何?

        央行12日再次開展了30億元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2 10%。這已是央行連續7日每天僅進行30億元的逆回購縮量投放,創下去年1月以來的最低操作規

        發布時間: 2022-07-13 09:38
        資訊   2022-07-13

        美元指數創近20年新高 黃金期貨創出逾9個月新低

        由于對美聯儲激進加息的擔憂,美元指數11日大漲近1%創出近20年新高。受此影響,歐美股市、大宗商品均走弱,而黃金期貨創出逾9個月新低。美

        發布時間: 2022-07-13 09:36
        資訊   2022-07-13

        美股三大股指全線下跌 納斯達克跌幅創下記錄以來最大跌幅

        今年上半年,美股持續回落。數據顯示,道瓊斯指數上半年下跌15 3%,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29 5%,標普500指數下跌20 6%。其中,納斯達克連續

        發布時間: 2022-07-04 09:51
        推薦   2022-07-04

        融資客熱情回升 兩市融資余額月內增加超344億元

        近期A股走強,滬指6月以來上漲4%,融資客熱情明顯回升。數據顯示,截至6月16日,兩市融資余額1 479萬億元,月內增加344 67億元,最近一個半

        發布時間: 2022-06-20 09:41
        資訊   2022-06-20

        4個交易日凈買入超百億元 北向資金持續流入A股市場

        北向資金凈流入態勢延續。繼6月15日凈買入133 59億元后,北向資金6月16日凈買入44 52億元。自5月27日至今,除6月13日以外,北向資金累計凈

        發布時間: 2022-06-17 09:37
        推薦   2022-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