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深交所8日披露,上海文華財經申請撤回發行上市申請文件,深交所決定終止對其創業板IPO的審核。文華財經此前擬IPO募資6 52億元,保薦機構
據深交所8日披露,上海文華財經申請撤回發行上市申請文件,深交所決定終止對其創業板IPO的審核。文華財經此前擬IPO募資6.52億元,保薦機構是華泰聯合。
文華財經曾于2015年11月首次報送創業板IPO申請資料,2018年4月終止審查,此次創業板闖關失敗。去年,文華財經再次提交資料申報創業板并于去年6月25日被受理。今年5月5日,文華財經對申報材料進行了更新,然而最終IPO依然失利。
資料顯示,文華財經主要從事金融衍生品交易軟件和服務的研發與銷售,為期貨交易投資者提供行情數據、交易及相關信息技術服務。招股書顯示,最近3年公司營收和凈利潤有所波動。
另外招股書還顯示,截至去年底,公司已與國內135家期貨公司合作,占國內期貨公司總數的90.6%。
值得一提的是,文華財經曾因未能達到穿透式監管要求遭到期貨公司的集體抵制。
2020年1月3日,廣州期貨突然稱,經排查目前提供的交易軟件中,文華財經交易軟件暫不符合監管要求,將面臨停用的風險。
對此,文華財經當時回應稱,公司已經出臺了解決方案,并已經發到各個期貨公司,“但是因為穿透式監管的技術升級要求需要經濟投入,有些小期貨公司不想投入,拒絕升級。所以個別不進行升級的小期貨公司客戶會受到影響。”
文華財經所謂“小期貨公司”的說法惹怒了眾多期貨公司。中信期貨、永安期貨、華泰期貨、海通期貨、南華期貨、廣發期貨、招商期貨等一批國內頭部期貨公司紛紛發布公告,宣布將關閉包括文華財經在內的部分軟件準入權限。對于暫停文華交易接入的原因,各家公司均表述為不符合穿透式監管要求。
這場風波最后以文華財經對其進行自費整改,最終達到穿透式監管要求而停止。由此不難看出文華財經受政策影響較大,在面對期貨公司時并不處于強勢地位。
(記者 陳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