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外網的一則新聞炸了:谷歌在美國21個州秘密收集了數百萬份患者病歷,被稱為夜鶯計劃(Project Nightingale而且,醫生和患者對該計劃都
今天,外網的一則新聞炸了:谷歌在美國21個州秘密收集了數百萬份患者病歷,被稱為“夜鶯計劃”(Project Nightingale而且,醫生和患者對該計劃都不知情。
媒體報道說,該計劃搜集的數據包括“實驗室結果、醫生診斷和住院記錄等,并包括完整的健康歷史,以及患者姓名和出生日期”,而且谷歌可能有多達150名員工可以訪問這些數據。
《紐約時報》證實了這一報道的大部分內容,并寫道“數十名谷歌員工”可能有權訪問敏感的患者數據,并且擔心某些谷歌員工已下載了其中一些數據。
報道中透露,谷歌正在利用所搜集的數據設計軟件,利用“先進的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來定制個人患者的醫療服務。
谷歌長期以來對進軍醫療領域野心勃勃。去年,谷歌聘請了一位負責醫療部門的高管來監督其許多醫療計劃。大約在同一時間,他們宣布合并DeepMind Health部門,目標是創建一個“護士和醫生的人工智能助手”。
此前,谷歌還被指控通過芝加哥大學醫學中心不當訪問數十萬份醫療記錄。谷歌于2017年與芝加哥大學醫學中心合作開發的機器學習工具能夠“準確預測醫療事件——比如病人是否住院,住院多久,以及他們的健康是否惡化,例如感染、肺炎、或心臟衰竭”。
“夜鶯計劃”:就診立即被搜集數據,醫生病人毫不知情
這項代號為“夜鶯計劃”的項目似乎是迄今為止硅谷巨頭們以處理患者的醫療數據的方式進軍醫療行業的最大努力。亞馬遜、蘋果和微軟也在積極推進醫療行業,盡管他們還沒有達成類似谷歌這樣的協議。
內部文件顯示,谷歌去年與美國最大的天主教醫療系統Ascension——包括2600家醫院、診所和其他設施——秘密地啟動了夜鶯計劃,并且,自今年夏季以來,數據共享正在加速。
該計劃涉及的數據包括實驗室結果、醫生診斷和住院記錄等,并涵蓋完整的健康歷史,包括患者姓名和出生日期。
“夜鶯計劃”是如何獲取和處理數據的呢?
首先,病人到醫院、診所或老年人護理中心就診。
然后,醫生/護士對病人進行檢查,將數據輸入電腦。
被共享的數據包括:
姓名
出生日期
地址
家庭成員
過敏史
免疫接種
放射學檢查
住院治療記錄
實驗室測試
藥物
醫療條件
最后,數據立即流入谷歌的“夜鶯計劃”系統。這個系統會產生以下結果:
治療計劃、檢查建議、標記治療中的異常偏差。
為患者更換或增加醫生的建議。
開藥建議。
針對不同的程序收取更多費用。
根據《媒體》,谷歌被指責的重點是,病人和醫生都對這些一無所知。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至少有150名谷歌員工已經獲得了數千萬患者的大部分數據。
谷歌欲創建先進AI醫療系統,亦是云部門增收手段
被曝光后,兩家公司在一份新聞稿中表示,該項目符合聯邦醫療法規,對患者數據進行了有力保護。
知情人士說, Ascension 內部的一些員工對數據收集和共享的方式提出了質疑,無論是從技術角度還是從倫理角度。但隱私專家表示,根據聯邦法律,這似乎是允許的。1996年通過的《健康保險隱私及責任法案》一般允許醫院在不告知患者的情況下與業務合作伙伴共享數據,只要這些信息“僅用于幫助受保實體履行其醫療保健職能”。
谷歌使用這些數據的部分目的是設計新的軟件,該軟件基于先進的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為基礎,為個體患者的治療提出建議。內部文件顯示,Alphabet公司的員工、以及谷歌大腦的一些員工都可以訪問患者信息。
谷歌云總裁Tariq Shaukat表示,公司在醫療方面的目標集中在“最終改善結果,降低成本和挽救生命”。
Ascension的執行副總裁Eduardo Conrado說:“隨著醫療保健環境的快速發展,我們必須進行變革,以更好地滿足我們所服務的人以及我們自己的醫生護士的需求和期望。”
谷歌和非營利組織Ascension有著相似的財務動機。到目前為止,谷歌已經向夜鶯計劃派出數十名工程師,但沒有收取任何費用,因為它希望利用這個框架向其他衛生系統銷售類似的產品。文件顯示,谷歌的最終目標是創建一個綜合搜索工具來聚合不同類型的患者數據,并將所有數據都放在一個地方。
這個項目由Google Cloud部門執行,其市場份額落后于亞馬遜和微軟等競爭對手。谷歌首席執行官Sundar Pichai今年曾多次表示,為云計算找到新的增長領域是當務之急。
文件還顯示,谷歌還希望挖掘數據,以確定患者可能需要的額外檢查,或通過其他方式,讓該系統從患者身上獲得更多收入。
與許多硅谷同行一樣,谷歌有時也因為在保護用戶隱私方面做得不夠而受到批評。去年9月,該公司旗下的YouTube部門同意支付1.7億美元罰款,并改變做法,以回應有關其非法收集兒童數據以出售廣告的投訴。盡管YouTube既沒有承認也沒有否認存在不當行為。
此外,去年,谷歌被曝沒有向用戶通知其社交網站Google+存在的一個漏洞,導致暴露了上千萬用戶的出生日期、聯系信息和其他個人資料,部分原因是出于擔心該事件可能引發監管審查。谷歌當時表示,決定不通知用戶的做法超出了法律要求。
拉里·佩奇:擔心自己醫療記錄隱私的患者過于謹慎
監管機構目前正從多個方面對該公司進行審查。今年夏天,聯邦和州調查人員分別對谷歌進行了公開的反壟斷調查。知情人士說,聯邦調查正在調查谷歌現有來自其搜索引擎、家庭音箱、免費電子郵件服務和許多其他產品的大量數據是否給該公司提供了相對于競爭對手的不公平優勢。
谷歌表示,其產品增加了消費者的選擇,并致力于配合調查。今年, Pichai宣傳了針對谷歌數十億用戶的新隱私保護措施。
此外,谷歌本月宣布以21億美元收購可穿戴健身設備生產商Fitbit。Fitbit生產可以跟蹤人體心率等健康信息的手表和手環。批評人士警告說,收購Fitbit將讓谷歌“深入了解美國人最敏感的信息”。
兩家公司表示,他們將對收集的任何Fitbit數據保持透明。
谷歌在“夜鶯計劃”中分享信息的范圍似乎比在其他醫療數據領域更廣。今年9月,谷歌宣布與梅奧診所簽署了一項為期10年的協議,存儲該醫院系統的基因、醫療和財務記錄。梅奧的官員當時表示,用于開發新軟件的任何數據在與這家科技巨頭共享之前,都將刪除任何可以識別患者個人的信息。
谷歌成立之初的目標是組織全世界的信息,從一開始,醫療就一直是該公司高管們的興趣所在。Google Health是一項將現有醫療記錄數字化的初步嘗試,在經過三年的采用后,于2011年被關閉。自那以來,Alphabet已向旗下Calico和Verily部門投入了數百萬美元,這兩個部門分別致力于對抗衰老和控制疾病。
谷歌聯合創始人拉里·佩奇在2014年的一次采訪中表示,擔心自己醫療記錄隱私的患者過于謹慎。佩奇說:“人們沒有真正去思考,以正確的方式和正確的人共享醫療信息可能帶來的巨大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