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挑起中美經貿摩擦,中國企業能否經受住這場考驗引人關注。企業如何看待,又是如何應對?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近日來到山東省德州市實地調
美方挑起中美經貿摩擦,中國企業能否經受住這場考驗引人關注。企業如何看待,又是如何應對?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近日來到山東省德州市實地調研。
“我們不能接受,美國人也承受不了”
“我們出口美國的產品,是美國市場必需的。”山東晉德有限公司進出口部總經理董名君說,“美國客戶感覺自身也會受到很大影響,正催著8月份盡快出貨”。
山東晉德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緊固件及其配件的企業,主要出口螺絲等緊固件。該公司去年對美國市場出口額達9000多萬元人民幣。
“要是美國加征10%的關稅,我們還是可以承受和消化的,如果加征到25%的話,不但我們不能接受,美國的客戶也承受不了。”董名君告訴記者,“客戶也在積極爭取美國政府免于加征緊固件的進口關稅,我們會盡最大努力滿足美國客戶的需求”。
華魯德五金制品有限公司主營金屬絲繩及其制品、建筑五金、水暖管件、不銹鋼制品、五金建材等出口產品,已有20多年歷史,去年出口美國市場近1.5億元人民幣。公司總經理張善江告訴記者:“我們主要出口的消費品,是美國消費者離不開的。美國政府要是加征25%的關稅,由一家公司消化有難度,不過我們會想辦法在多個環節上進行消化,比如美國進口商必須承擔一點,美國消費者也必須承擔一點。”
“美國挑起貿易戰后,確實有美國客戶開始從越南、泰國等國家尋找新的供應商,可是他們即便想轉移采購渠道,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辦到的,需要有個過程。”張善江說,“東南亞有些國家的勞動力成本相對于中國低近一半,但那里的勞動力熟練程度也要落后10年左右,與中國勞動力的素質、機器操作能力,還有設備的先進性相比,總體差距還是相當大的”。
“離開中國,美國找不到這樣物美價廉的商品”
“我不擔心中美貿易戰!”山東格瑞德集團董事長管印貴說。成立于1993年的格瑞德集團,是一家中央空調系統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是由中國制冷空調工業協會命名的“德州中央空調城”的支柱企業。
管印貴的底氣和自信源自他算的這筆賬:“與美國相比,首先是中國的銅、鋁和鋼等原材料不單單是質量好,價格也相對便宜。其次,我們有人力成本優勢、批量生產優勢。在美國沒有像我們這樣大的空調生產企業,因此有些產品在美國生產的成本要比在中國高很多。”
“美國的客戶更看重產品的質量和品牌,也關注價格。他們到我的工廠里來,主要是在車間里仔仔細細實地查看各種生產線,有的客戶在生產車間能蹲上一天。”管印貴說,2017年去美國考察時發現,自家產品比美國產品不僅質量好,價格也低得多,就開始大力開拓美國市場。
“離開中國,美國人上哪去找這么物美價廉的商品?”張善江說,“即使美國對中國2500億美元商品加征關稅,這2500億美元商品的市場,中國也不可能完全失去”。
采訪期間,記者偶遇一位美國客戶正在當地考察,這位客戶表示,美國進口商相當看重中國的機電產品及輕工業產品,進口產品以電機電氣、紡織品、玩具等為主。他認為,美國政府應該積極地處理好與中國的關系,而不是搞貿易戰。
“我們會大力開拓其他國際市場”
在德州采訪,記者感受到出口企業對美國挑起的貿易戰有著比較冷靜和理性的認識。“我們會積極應對貿易摩擦的影響,”德州市貿促會副會長張建華說,“貿促會在做企業的工作,我們的企業也在做各種努力,比如著手開辟更加多元化的國際市場”。
“世界市場總比美國要大。美國要是持續增加關稅,我們就會加大力度開拓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市場。”董名君表示。
“美國市場只是我們全球化的一部分,下一步公司會著力開拓全球市場。”作為年銷售額達30多億元的企業負責人,管印貴對未來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