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場有消息稱,央行重新設定了同業存單年度發行額度備案要求。具體為,2018年各家銀行同業存單備案額度將限定在去年9月末總負債的1 3
日前,市場有消息稱,央行重新設定了同業存單年度發行額度備案要求。具體為,2018年各家銀行同業存單備案額度將限定在去年9月末總負債的1/3,再刨除同業負債后的所得值。
“年初要報2018年全年計劃,他們有些指導性意見,確實有這個事情。”1月4日,一位股份制銀行金融市場部人士稱。不過截至發稿,上述消息尚未有央行官方確認。
“我這邊還沒有收到通知。我們年前報了額度,報上去之后額度被減,反饋原因是去年發的不多,不知道和市場傳言的公式有沒有關系。”1月4日,一位農商行業務負責人稱。
市場早前對本次同業存單新規已有預期,普遍認為是對《關于規范金融機構同業業務的通知》(下稱“127號文”)同業負債監管標準的補充。中信證券固定收益首席研究員明明分析稱,本次新規可能的影響為:部分小銀行負債壓力增加;同業存單供給邊際減少,收益率中樞或相對去年下行;信用債承壓,利率債需求或有邊際增加。
同存納入同業負債趨勢
近日有消息稱,央行重新設定了同業存單年度發行額度備案要求。
華創債券團隊將新要求表述為:(同業存單備案額度+同業負債)/(同業存單備案額度+總負債-同業存單余額)≤1/3。這意味著若銀行同業負債(納入同業存單后)占總負債超過1/3,就不能再進行新發同業存單備案。
“新的公式相當于把同業存單加進去了,之前就是要求同業負債不超過總負債的1/3,但是同業負債中不包括同業存單,所以同業存單發行不受限制。”前述農商行人士稱。
2014年多部門聯合下發127號文,其中規定“單家商業銀行同業融入資金余額不得超過該銀行負債總額的三分之一”,但文中所稱的同業負債,僅包括同業拆借、同業存款、同業借款、同業代付以及賣出回購,并未包括當時尚處萌芽狀態的同業存單。127號文開始實施后,由于發行同業存單可以規避同業負債不超總負債1/3的監管要求,使得存單的規模快速增長,截至目前余額已達8萬億。
基于此,近期監管將同業存單納入負債趨勢明顯。央行在《2017年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指出,擬于2018年一季度評估時起,將資產規模5000億元以上的銀行發行的一年以內同業存單納入MPA同業負債占比指標進行考核。并于8月末再要求,自2017年9月1日起,金融機構不得新發行期限超過1年(不含)的同業存單,此前已發行的1年期(不含)以上同業存單可繼續存續至到期。
此外近期銀監會發布的《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修訂征求意見稿)》(下稱“《意見稿》”),也將同業存單納入到同業負債考核。
同存收緊影響幾何?
同業存單發行備案要求調整是否會帶來發行規模下降?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據中國貨幣網不完全梳理顯示,對比2017年計劃發行額度來看,部分銀行出現下降。如青島銀行、蘇州銀行、廣州銀行等計劃發行額度均有較大幅度下降,其中蘇州銀行發行額度從500億下調至295億。
不過同時南京銀行、湖北銀行、江西銀行等額度有所上升,其中湖北銀行額度由350億升至500億。“我們了解情況是有的發行額度減了,有的也沒減。”前述農商行人士稱。
有分析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對發行情況的具體影響還有待觀察,全年發行額度可能有諸多影響因素,比如近期同存價格較高也會影響發行,部分銀行可能考慮到成本而削減額度。2017年末,同業存單收益率上行明顯,3個月期限AA+級別同業存單的收益率向上突破5%。
“高收益、短久期的同業存單,既推升了債市投資者的資金成本,也分流了信用債的購買需求,推動整個市場收益率體系的上移。未來隨著同業存單的供給受到約束,有望降低存單的收益率中樞水平。”明明稱。
他認為,同業存單的發行方主要集中在中型股份制銀行與小型城商行、農商行。其中股份制銀行本身具有網點優勢,同業負債占總負債不超1/3標準相對容易實現,而部分小型城商或農商行,由于吸收公眾一般存款能力有限,對于同業存單的依賴程度較高,受到新規的影響較大。不過考慮到早在2017年4月份的監管系列檢查文件中已將同業存單納入同業負債作為檢查內容,相當于提前公布了本次新規的落地意向,大部分銀行已經提前大半年開始著手降低同業負債的占比,使得2018年新規落地的實際沖擊有限。
“我們行今年跟著監管思路走,期限長一點,錯配少一點。期限拉長當然也會帶來一個問題,就是成本會上升,利差會變薄,對盈利可能有一定影響。說白了就是同業沒那么賺錢了。”前述農商行人士稱,“這也意味著,一般存款拓展要求更高,現在都在提‘存款立行’,回歸存款,未來對一般性存款的依存度會提高。”
另外多位受訪人士認為,未來部分銀行可能面臨縮表。“同業存單發行額度受限,不能支撐資產時就只能縮表了,而且最近下發的302號文要求,債券正回購余額不能超過上一季度末凈資產的80%,這個還是有蠻大影響,原來如果債券100億押50億出去很輕松,但是現在受到凈資本限制,比如凈資本10個億,再多債券也不能起作用了。”前述農商行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他認為,新規對流動性影響不大,首先2017年底并沒有聽說哪家機構違約,說明大家手上還是有資金;且目前市場對規范同業、降杠桿都有預期,也在主動控制規模;此外市場流動性長期以來都是中性偏緊,央行也不會讓流動性受到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