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對稱加密、時間戳等密碼學技術,讓區塊鏈系統在無需第三方權威機構支持之下,實現有效地價值信息轉移;而共識機制則解決了區塊鏈如何在分
非對稱加密、時間戳等密碼學技術,讓區塊鏈系統在無需第三方權威機構支持之下,實現有效地價值信息轉移;而共識機制則解決了“區塊鏈如何在分布式場景下達成一致性”這一問題。
在區塊鏈系統中,由于點對點網絡下存在較高的網絡延遲性,使得各個節點所觀察到交易事務的先后順序出現一定差異;因此這類系統里需要一套機制,以在差不多時間內對發生事務的先后順序達成共識。通俗來說,共識機制在區塊鏈網絡內起到決定誰負責生成新區塊以及維護區塊鏈統一的作用。
目前區塊鏈的共識機制大致可以分為PoW(工作量證明)、PoS(權益證明)、DPoS(股份授權證明)以及分布式一致性算法幾類。其中PoW是一種類似于“按勞分配”的機制,挖礦節點依賴機器進行數學運算來爭取產生新區塊的權力。目前除了比特幣之外,萊特幣、以太坊等加密貨幣也采用了這種挖礦機制。
而類似于股權分配的PoS機制,簡單來說就是根據用戶持幣量以及持幣時間來發放利息的制度。當前點點幣以及未來幣采用了這種機制,而以太坊則計劃在其發展的第四階段切換至PoS機制。另外DPoS是權益證明機制下衍生出來的共識方案,最早被應用于比特股;而分布式一致性算法,如PBFT,則是傳統場景下常用的共識機制。
不過科學家普遍認為,在分布式場景下達成完全一致性是不可能的。所以基于區塊鏈設計的各種共識機制,是在犧牲一部分代價的基礎上實現一致性的;具有各自的優勢以及缺點。
關鍵詞: 區塊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