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滬深兩市上市公司更名潮熱度不減,去年以來已經有超過200家公司簡稱變更,其中不乏投機炒作者。然而,上市公司頻繁更名為哪般?日前,
近期,滬深兩市上市公司更名潮熱度不減,去年以來已經有超過200家公司簡稱變更,其中不乏投機炒作者。然而,上市公司頻繁更名為哪般?
日前,神州易橋發布公告稱,公司證券簡稱自將由“神州易橋”變更為“順利辦”。該公司的資料顯示,原來公司業務范圍包括“顧問咨詢、人力資本、金融保險、無形資產四大類”,同時還能“為小企業提供運營和孵化,對大企業提供加速和賦能”。其證券代碼“000606”六零六,有業內調侃,“六六大順,難怪名稱要改為‘順利辦’了?”
當然,改名的公司可不只有神州易橋一家。經營地產的上市公司正和股份,更名為洲際油氣;主業生產煙花的公司熊貓煙花改名為熊貓金控,轉型科技金融公司;百圓褲業更名為跨境通。去年以來已經有超過200家公司簡稱變更。
上市公司頻繁更名為哪般?業內人士表示,股市名稱是上市公司無形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誠然,上市公司正常更名是自身的一項權利,如果確實是因并購重組成功、大股東易主后帶來主營業務改變而更名屬于正?,F象;但是,愈來愈多的奇葩更名行為卻是因有不少上市公司為了掩飾虧損、處罰等不良名聲,吸引市場眼球,迎合資本市場的刻意炒作。由此來看,規范上市公司更名行為,不得迎合市場炒作,為上市公司“任性”更名念起“緊箍咒”勢在必行。
一方面,滬深交易所等監管層應規范上市公司頻繁更名行為。7月18日,上交所公司監管部徐明磊在出席某論壇時公開表示,有一些上市公司特別愿意去進入一些新的行業,但實際上并不具備做這些行業的基本的條件,他進入這些行業的動機就很值得人懷疑。我們發現過去幾年很多上市公司都會把自己的名字改了改成比較高大上的名字,從目前觀察到的情況看,可能越喜歡改名字的上市公司,除了那些主業真正已經變更的以外,可能出現問題的概率會越大。
繼上交所發布《上市公司變更證券簡稱業務指引》后,深交所日前制定發布了《變更公司名稱備忘錄》,旨在進一步規范上市公司“任性”變更公司名稱行為,促進上市公司健康發展。針對個別上市公司迎合市場炒作變更公司名稱等情況,監管層念起“緊箍咒”,以期避免誤導市場和投資者。
另一方面,應提高上市公司更名的準入“門檻”。北京地區一家中型券商首席經濟學家認為,市場上的確存在部分上市公司雖然更改了名稱,但實際業務轉型并未跟上更名速度與步伐,主營業務仍與新名稱關聯不大。因此,應該在上市公司業務變更業已完成后進行名稱更改,也需滿足更高的標準,如新業務12個月實現的營業利潤占總體營業利潤的比例高于30%,又如更改后的主營業務最近12個月已實現的營業收入占其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營收的30%以上等等。
“股市名稱是上市公司無形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部分公司頻頻改名不但不會改變經營業績逐年虧損的事實和真相,更不利于資本市場長期公平、健康、穩定發展。”國開證券研究部副總經理杜征征提醒,對于部分更名后業績仍連年虧損、未實質性地開展有關經營業務,或主營業務未達到公司凈利潤相應比例卻隨便更名的行為,投資者理應加強注意和防范。“購買股票選擇標的時,應盡量回避那些業績不良、常常遭到處罰、公司信譽受損且頻繁更名的上市公司。”信達證券研發中心副總經理劉景德補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