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完成全球復興計劃后,沃爾沃汽車繼續在全球保持著較快速度的銷量增長。數據顯示,在剛剛過去的上半年,沃爾沃全球銷量達到31 76余萬輛,
在完成全球復興計劃后,沃爾沃汽車繼續在全球保持著較快速度的銷量增長。數據顯示,在剛剛過去的上半年,沃爾沃全球銷量達到31.76余萬輛,同比增長14.4%,連續4年創造銷售紀錄。
作為沃爾沃汽車的最大單一市場,中國市場發展情況對其全球復興戰略來說至關重要。今年上半年,沃爾沃在華同樣取得亮眼成績,累計銷量達到6.14余萬輛,同比增長18.4%。
可以看到,無論中國市場還是全球市場,沃爾沃汽車都保持著一個良好且穩定的發展態勢,以此為基礎,沃爾沃汽車繼續放眼未來,定下全新的戰略目標:在下一個十年中期,成為全球汽車行業的引領者和消費者出行服務商。
“這份戰略規劃是源自一種切身的危機感和緊迫感,是源自沃爾沃汽車整個體系的前瞻力。”沃爾沃汽車集團全球高級副總裁、亞太區總裁兼CEO袁小林表示。
對于沃爾沃汽車來說,隨著新戰略的提出,其未來的發展方向已變得更加清晰。接下來,沃爾沃汽車將再次提速發展,在應對產業變革浪潮的同時,也將從全球復興進入全面可持續增長階段。
打造過硬體系 再創銷量新高
進入2018年,中國汽車市場整體進入微增長時代,受此影響,豪華車市場增速與去年相比也開始大幅下滑,不少豪華品牌甚至出現銷量負增長狀態。然而在此背景下,沃爾沃今年上半年仍延續了去年良好的發展勢頭,銷量增速接近20%,遠超豪華車銷量平均增幅,成為上半年豪華車市場中為數不多的亮點之一。
從具體車型來看,沃爾沃在華的國產車型均表現搶眼,其中XC60前6個月累計銷售2.2萬輛,同比增長18%,是沃爾沃上半年銷量增長的主要拉動力。而在轎車方面,S90前6個月累計銷售1.9萬輛,同比大漲134%,平均月銷量接近3000輛。
在上半年市場整體走弱的情況下,沃爾沃汽車依然能保持穩定的銷量增速無疑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而這與其堅持打造過硬的“體系力”是密不可分的。
“在一個優秀的體系下,銷售、市場、售后應該完全為同一個計劃和結構去努力,而不是各自為營地完成規定任務,這是有巨大區別的。”袁小林表示,“優秀的體系,當然不應該僅僅是一個固定的程序,而是能自發地、快速地應對市場需求的變化。”
事實上,這種推動沃爾沃汽車保持穩定發展的“體系力”,并非只在中國團隊中推行,而是融入到了全球范圍內的整體發展當中。
今年6月,沃爾沃汽車位于美國查爾斯頓的工廠正式啟用,而其工廠整車評估驗證經理一職由來自沃爾沃成都工廠的員工聶垚擔任。一位來自中國的員工,可以即插即用到其他市場工作,無疑體現了沃爾沃汽車“體系力”的跨區域性,同時也證明其“體系力”在全球范圍內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在袁小林看來,“體系力”已經被證明是沃爾沃汽車取得今天成績最重要的保證之一。沃爾沃的目標清晰而明確,接下去要做的就是堅持自己的品牌價值,不斷優化和提升體系力,從長遠發展上保證健康的可持續的發展。
聚焦“2025”
穩定的銷量增長與過硬的“體系力”無疑為沃爾沃汽車下一階段的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面對快速變革的汽車產業,沃爾沃汽車再次提出下一個階段的全新發展戰略:在下一個10年中期,成為全球汽車行業引領者,并從純粹的汽車制造商,轉型為消費者出行服務商。
為保證轉型的成功,沃爾沃汽車在幾個方面提出了明確的發展目標。在產品層面,到下一個10年中期,沃爾沃汽車的年銷量中將有一半是純電動車,三分之一是自動駕駛汽車,而且半數汽車將采用合約購車的新模式。
而在在財務和運營層面,沃爾沃汽車希望借助全球三大地區銷量和營收的增長,以及愈加豐富的產品序列,在盈利能力上與其他豪華汽車制造商一較高下。并受益于未來旗下附屬子品牌以及集團兄弟公司所帶來的產業協同優勢,不斷降低采購成本,分攤開發費用,實現更大規模的經濟效益。
通過上述目標的達成,沃爾沃汽車預計到2025年左右,將直接服務超過500萬消費者,從而徹底革新其與客戶群溝通的方式,并創造新的收入來源。
有分析認為,全新的戰略對于沃爾沃汽車未來的發展將起到決定性影響作用。而在沃爾沃汽車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漢肯·塞繆爾森看來,這一戰略調整動作源自客戶期望的快速變化,并為沃爾沃汽車在下一階段保持快速增長鋪平道路。
提出這樣一份超前的戰略規劃,沃爾沃汽車是有著自己的底氣的。事實上,在戰略提出之前,沃爾沃汽車就已在此方向上提前邁出腳步。
今年3月,沃爾沃汽車中國與阿里巴巴合作,成功實現了與天貓精靈智能音箱在云端的對接;今年4月,沃爾沃汽車與電商巨頭亞馬遜開啟全面的戰略合作;今年5月,沃爾沃汽車與谷歌合作開發下一代SENSUS系統,并將嵌入谷歌語音助理、谷歌應用商店、谷歌地圖以及谷歌的其他服務。
可以看到,沃爾沃汽車新階段戰略規劃并非一句簡單的口號,而是有著實施的方向和具體路徑。隨著該戰略的逐步實施,沃爾沃汽車也將從全球復興進入全面可持續增長階段,真正開始與全球其他頂尖豪華汽車品牌一較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