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下稱“信通院”)《2018年5月國內手機市場運行分析報告》顯示,2018年5月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3783.6萬部,同比增長1.2%,環比上漲10.47%,結束連續14個月的單月出貨量同比下降態勢。多家券商就此認為,智能手機出貨量轉為正增長,將帶動消費電子產業鏈邊際好轉,相關企業如大族激光、藍思科技、春興精工(002547)將有望受益。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下稱信通院)《2018年5月國內手機市場運行分析報告》顯示,2018年5月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3783 6萬部,同比增長1 2%,環
手機市場現“回暖”跡象
“信通院發布的報告數據衡量的是品牌廠到渠道環節的數據,其顯示信息或有所滯后。從終端市場的手機出貨量數據在二季度已經回暖的情況來看,我們預計信通院后續發布的數據有望持續好轉。”銀河證券指出。
“與此同時,消費升級是近年的主旋律,用戶需要科技創新來提升消費品檔次,消費電子將首當其沖。”有業內人士補充,“新機型發布是手機產業邊際改善的重要推力。”
而據最新資料顯示,占據國內市場80%份額的四大手機品牌華為、小米、VIVO、OPPO在本月均陸續發布蓄力已久的創新產品。如華為P20 pro搭載了開創性的徠卡三鏡頭;小米8搭載雙頻GPS、紅外人臉識別功能;VIVO NEX搭載真全面屏、彈出式前置攝像頭;OPPO findX則搭載人臉識別和OLED屏幕等黑科技技術。
“安卓陣營搭載各種創新功能的旗艦機型發布,或成為手機行業出現拐點的重要支撐。”銀河證券對以上作出解釋。
“T型格局”延伸至手機供應鏈
手機市場馬太效應的效果正擴散、影響到產業上下游。“目前不僅僅是手機行業演變為‘T型格局’,手機供應鏈也是如此。”VIVO產品總監黃韜近日表示,“手機行業競爭已到達周期末期,手機生產商首先淘汰的就是能力弱的供應商。下游競爭激烈,服務出貨量較小品牌的供應鏈企業肯定更難受,雖然少數供應商能成功轉型,但大部分都會被淘汰。”
(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品牌銷量份額趨勢圖201509-201709)
而據財通證券近期研報認為,目前國內主流手機生產商新機創新上,均向全面屏、OLED屏幕、射頻升級、光學升級(雙攝/三攝、3D Sensing)、外觀升級(玻璃+陶瓷后蓋)等創新層面逐一跟進。“從中長期來看,2018年里,手機金屬機身由于工藝成熟及材質優勢仍將是市場的主流,但玻璃材質與陶瓷材質由于在未來5G通信中更占優勢,或將逐步成為新一代主流。”有業內人士解釋。
“目前,像春興精工作為華為、小米、VIVO及OPPO手機結構件的重要供應商,在消費電子景氣回升、消費升級的催化下,其零組件訂單量有望充分受益。”該業內人士認為。
據了解,春興精工2017年通過自建惠州春興生產基地和收購深圳凱茂科技、惠州澤宏科技、惠州鴻益進、深圳華信科,成為業內少數同時具備消費電子加工市場渠道及完整產業結構的企業之一。
而近期,該股5日內累計大單資金凈流入0.76億元,公司發展潛力或被機構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