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慶油田最大數字化生產指揮中心實現了各油氣田生產現場千里之外的時實畫面和數據采集。長慶油田供圖這款機器人以電池四輪驅動,配置了360&
長慶油田最大數字化生產指揮中心實現了各油氣田生產現場千里之外的時實畫面和數據采集。長慶油田供圖
“這款機器人以電池四輪驅動,配置了360°智能日夜視攝像頭,裝載了氣體檢測儀,拾音器,搭配了先進的傳感和避障模塊,實現了聲、光、氣三項巡檢數據收集和各類風險的預警。”5日,在“中國石油開放日”活動中,記者在陜西榆林采氣二廠了解到了長慶油田的“黑科技”。
作為中國目前最大的油氣田,長慶油田從年產油氣當量3000萬噸時的7萬名用工,到年產5000多萬噸的發展規模,用工仍然沒有增加。在井多人少,人力資源嚴重短缺的情況下,長慶油田牢牢把握“創新強企、創新增效、創新解難”的原則,從2014年開始,長慶油田在全國石油系統首推無人機巡井工程,有效解決了油田管線多、站點多、人員少、地面環境復雜給巡井帶來的困難。目前,長慶油田的無人機巡井已利用到油氣田油氣區治安,井站及輸油氣管線安全及泄露監控等多個方面。
位于陜西榆林的采氣二廠。 田進 攝
繼實施生產數字化管理、集氣站無人值守,并在國內油氣田首次使用無人機巡井后,到6月,負責蘇中氣田開發的長慶油田采氣四廠,作為中國石油首臺執行巡站任務的機器人,正常運行已有三個多月時間。這表明,長慶油田的智能化建設在中國石油已率先邁出成功一步。
這款機器人還能夠適應蘇里格氣田的各種環境氣候,可在設施-30℃至60℃的極端溫度,以及風沙、暴雨、氣體泄漏等惡劣和極端條件下按程序和指令作業,不僅解放了人力,也保證了員工健康。
位于陜西榆林的采氣二廠。 田進 攝
機器人的使用,由同一時間內2人巡檢一座站到1人通過監控系統巡檢多座集氣站,效率提高近10倍,員工也由長期暴露在風險環境,轉為在監控中心的集中管理,并由“定時上站巡檢”轉變為“針對性巡護”模式,更早發現跑冒滴漏、設備缺陷等問題,每臺機器人每年將為企業節約費用210多萬元。
從人拉肩扛到人工智能,從器物層面的顛覆式創新,到理念層面的跨越式發展。長慶油田的科技進步史,折射出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創新史。長慶油田敢為人先實施生產數字化管理、集氣站無人值守,并在國內油氣田首次使用無人機巡井,有效推動了中國石油的智能化建設進程。
位于陜西榆林的采氣二廠。 田進 攝
智能化的快速發展,亦推動了長慶油田油氣生產的節節攀升及管理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在連續5年年產油氣當量實現5000萬噸以上的基礎上,一季度,長慶油田今年已生產原油572.77萬噸,生產天然氣100.98億立方米,折合油氣當量1377.38萬噸,與上年同比增長19.34萬噸,其中天然氣從去年冬供以來,已連續165天實現日產在1.1億立方米以上高位運行,奪得了油氣生產和智能化建設的雙贏。(完) (記者 田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