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行業 >

        光伏產業或將掀起巨大波瀾 行業大洗牌不可避免

        2018-06-04 11:22:52 來源: 環球時報

        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6月1日聯合發布光伏產業新政,給近年來高速發展的中國光伏產業踩下一腳急剎車。這項被稱為光伏產業

        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6月1日聯合發布光伏產業新政,給近年來高速發展的中國光伏產業踩下一腳“急剎車”。這項被稱為光伏產業“史上最嚴調控政策”規定,將暫停地面電站指標發放、降低補貼等,且自發布之日起全面實施。有業內觀點認為,新政發布后,必將在光伏產業內掀起巨大波瀾,行業大洗牌不可避免。

        前所未有的調控力度

        6月1日晚,國家三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中規定,根據行業發展實際,暫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電站建設規模;今年安排1000萬千瓦左右規模用于支持分布式光伏項目建設;新投運的光伏電站標桿上網電價每千瓦時統一降低0.05元;全電量度電補貼標準降低0.05元,即補貼標準調整為每千瓦時0.32元(含稅)等。

        國家能源局相關負責人在解讀新政時表示,發展光伏的方向是堅定不移的,國家對光伏產業的支持是毫不動搖的。中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連續5年全球第一,累計裝機規模連續3年位居全球第一。但另一方面,中國光伏產業也存在光伏發電棄光顯現以及補貼需求持續擴大等問題,直接影響光伏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3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隨著行業的發展壯大,光伏發電站的建設成本不斷下降,降低補貼已是順理成章。光伏行業持續快速發展,一方面極易引發中國光伏產能過剩,造成市場惡性競爭。另一方面中國雖擁有全世界最全面、最完善的光伏工藝產業鏈,但是在最新技術上有不少依賴國外。因此整個行業發展的重點,應該從規模擴張轉移到高質量發展上來。這也是國家部門出手調控的主要原因之一。

        小品牌或就此消失

        盡管中國能源主管部門在今年早些時候就曾釋放過“將嚴控光伏發展規模”的信號,業內對此有心理預期,但在這份“史上最嚴”政策文件正式出臺后,光伏企業有些措手不及。6月1日新政后,中國光伏產業將在內憂外患的夾擊中尋求突圍。

        3日,中國光伏企業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天合光能”)的一位工作人員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相關政策剛出臺,目前還看不到對公司的影響。

        專注于屋頂太陽能發電業務的瀾晶新能源公司創始人劉文平2日通過微信公眾號致信公司股東及合伙人稱,(這是)前所未有的調控力度,“像老鷹把幼崽推下懸崖,逼它學會飛行”。劉文平表示,新政意味著6月1日之后的并網項目將拿不到補貼,而對于地方政府出手支持則希望渺茫。他透露,瀾晶新能源今年上半年5個新建項目中,有3個項目將面臨短期停工甚至爛尾的風險。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規劃發展部李海濤認為,整個光伏行業中,一線品牌會度過寒冬,小的品牌可能就此在江湖上消失。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3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5月底全年分布式光伏項目規模或可突破1000萬千瓦,這意味著目前已開工的項目要么尋求地方政府的補貼,或者順延等待明年指標,要么干脆不要補貼。韓曉平認為,急劇收縮建設規模,會讓不少企業因項目不足而被淘汰出局。

        企業將專注核心技術

        中國光伏產業作為新興產業之一,發展歷程雖然波瀾壯闊,卻也一路充滿荊棘和曲折。2009年整個產業迎來高速擴張期,但好景不長,2012年光伏企業就陷入集體虧損中。2013年明星企業無錫尚德破產,成為標志性事件。之后,美歐國家開始對中國光伏企業進行反傾銷,高額關稅將依賴海外市場的中國企業又逼回國內。近兩年,在臥薪嘗膽之后,中國光伏行業發展迅速,產能迅速擴大,在全球市場中占據著主導地位。相形之下,國外產業力量不斷萎縮,今年年初,美國和印度采取限制措施,對中國光伏產業進行新一輪限制。

        一位未具名的業內人士3日向《環球時報》記者分析說,這次國家部委出手迅速,發文之日即是新政實施之日,政策的力度和速度都遠超預期。可見國家削減對行業進行財政補貼的決心。他認為政策的目的在于降低產業對于財政補貼的依賴,將企業推向自力更生和自主創新的路上,“企業淘汰趨勢在所難免,經過大洗牌后,行業集中度會更明顯,企業發展會更專注于核心技術。”他認為,2018年整個行業勢必處于水深火熱之中,但是冬去春來,行業健康發展的階段必將到來。

        關鍵詞: 波瀾 產業 行業

        精選 導讀

        募資55億港元萬物云啟動招股 預計9月29日登陸港交所主板

        萬科9月19日早間公告,萬物云當日啟動招股,預計發行價介乎每股47 1港元至52 7港元,預計9月29日登陸港交所主板。按發行1 167億股計算,萬

        發布時間: 2022-09-20 10:39
        管理   2022-09-20

        公募基金二季度持股情況曝光 隱形重倉股多為高端制造業

        隨著半年報披露收官,公募基金二季度持股情況曝光。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公募基金全市場基金總數為9794只,資產凈值為269454 75億元,同比上

        發布時間: 2022-09-02 10:45
        資訊   2022-09-02

        又有上市公司宣布變賣房產 上市公司粉飾財報動作不斷

        再有上市公司宣布變賣房產。四川長虹25日稱,擬以1 66億元的轉讓底價掛牌出售31套房產。今年以來,A股公司出售房產不斷。根據記者不完全統

        發布時間: 2022-08-26 09:44
        資訊   2022-08-26

        16天12連板大港股份回復深交所關注函 股份繼續沖高

        回復交易所關注函后,大港股份繼續沖高。8月11日大港股份高開,隨后震蕩走高,接近收盤時觸及漲停,報20 2元 股。值得一提的是,在7月21日

        發布時間: 2022-08-12 09:56
        資訊   2022-08-12

        萬家基金再添第二大股東 中泰證券擬受讓11%基金股權

        7月13日,中泰證券發布公告,擬受讓齊河眾鑫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齊河眾鑫)所持有的萬家基金11%的股權,交易雙方共同確定本次交易的標的資

        發布時間: 2022-07-14 09:39
        管理   2022-07-14

        央行連續7日每天30億元逆回購 對債市影響如何?

        央行12日再次開展了30億元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2 10%。這已是央行連續7日每天僅進行30億元的逆回購縮量投放,創下去年1月以來的最低操作規

        發布時間: 2022-07-13 09:38
        資訊   2022-07-13

        美元指數創近20年新高 黃金期貨創出逾9個月新低

        由于對美聯儲激進加息的擔憂,美元指數11日大漲近1%創出近20年新高。受此影響,歐美股市、大宗商品均走弱,而黃金期貨創出逾9個月新低。美

        發布時間: 2022-07-13 09:36
        資訊   2022-07-13

        美股三大股指全線下跌 納斯達克跌幅創下記錄以來最大跌幅

        今年上半年,美股持續回落。數據顯示,道瓊斯指數上半年下跌15 3%,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29 5%,標普500指數下跌20 6%。其中,納斯達克連續

        發布時間: 2022-07-04 09:51
        推薦   2022-07-04

        融資客熱情回升 兩市融資余額月內增加超344億元

        近期A股走強,滬指6月以來上漲4%,融資客熱情明顯回升。數據顯示,截至6月16日,兩市融資余額1 479萬億元,月內增加344 67億元,最近一個半

        發布時間: 2022-06-20 09:41
        資訊   2022-06-20

        4個交易日凈買入超百億元 北向資金持續流入A股市場

        北向資金凈流入態勢延續。繼6月15日凈買入133 59億元后,北向資金6月16日凈買入44 52億元。自5月27日至今,除6月13日以外,北向資金累計凈

        發布時間: 2022-06-17 09:37
        推薦   2022-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