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板塊正處于政策紅利期,不管是從國家未來的發展趨勢來看,還是從產業自身的需求來說,職業教育都是A股市場比較被看好的板塊。5月29
職業教育板塊正處于政策紅利期,不管是從國家未來的發展趨勢來看,還是從產業自身的需求來說,職業教育都是A股市場比較被看好的板塊。
5月29日,中國21世紀教育集團(簡稱“21世紀教育”)在香港聯交所IPO,成為今年第二只內地民辦教育股。據報道,承載其過半收入的核心資產是一所民辦高職院校石家莊理工職業學院。
近期,中公教育宣布將以185億元置換亞夏汽車(002607.SZ)100%股權,交易完成后,中公教育將成為A股職業就業培訓第一股。截至5月31日,亞夏汽車復牌連續7日漲停。
近年來,受政策利好和產業升級剛性需求的影響,職業教育培訓越來越受到資本和市場的青睞。目前A股市場已有幾十家涉足職業教育領域的上市公司。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發現,除了中公教育、東方時尚這種傳統的職業培訓機構之外,還有一批主營業務并非教育的A股公司,通過并購職業教育相關標的“跨界”涉足職業教育培訓業務,它們或者在向教育企業轉型,或者通過職業教育為主業提供升級動力。
從職業教育產品的細分來看,相較于資格考試培訓,職業技能培訓呈現更加強勁的勢頭。
職業教育政策利好與業績分化
5月8日,《國務院關于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的意見》發布,提出建立并推行覆蓋廣泛、貫穿勞動者學習工作終身的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力爭2020年后基本滿足勞動者培訓需要。
意見明確以政府補貼培訓、企業自主培訓、市場化培訓為主要供給,以公共實訓機構、職業院校、職業培訓機構和行業企業作為主要載體,并且政府補貼的職業技能培訓項目全部向具備資質的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開放。
西南證券教育研究員杭愛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這種政策導向是顯著利好民辦職業教育機構的,因為之前機構的客戶群體相對比較狹窄,未來政府補貼項目的加入,可以顯著提高民辦教育機構的服務覆蓋面,而且國家極力倡導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從這個角度來說,職業教育板塊政策利好因素更加顯著了。
去年9月開始正式實施的《民辦教育促進法》解除了營利辦學的限制,民辦教育上市融資有了法律保障,教育資產證券化不確定性消除。
同時《民辦教育促進法》也規定了成人職業教育培訓不在教育行政部門許可范圍內,可直接申請法人登記,直接利好公司相關證照辦理。
業內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隨著職業教育行業改革政策落地,產業升級刺激專業人才需求提升,越來越多的社會資本將會加碼布局優質教育資產。同時,從需求端看,目前整體就業壓力加大也催生職教需求,職業教育培訓行業前景看好。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年-2023年中國中等職業教育行業發展模式與投資前景分析報告》預計,2015年至2020年職業教育非學歷教育規模將從3160億元擴大至9859億元,增幅達200%,近萬億培訓市場正蓄勢待發。
但政策利好迭出的同時,職業教育概念股的業績卻喜憂參半。新南洋、中國高科、洪濤股份、文化長城、開元股份這5家上市公司2017年業績快報顯示,除了開元股份凈利潤爆漲26倍,洪濤股份微漲5%,另外三家公司都是負增長。
這或許預示著職業教育市場的分化。隨著產教融合的加深,未來與行業發展脫節的職業教育機構,會面臨生存問題。
A股公司加速布局職教板塊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對涉及職業教育的24家A股上市公司情況進行梳理發現,一方面表現為傳統職業教育公司加快業務擴張,另一方面表現為職業教育市場內出現越來越多的跨界兼并收購案例。
主營業務為教育的公司有新南洋(600661.SH)、東方時尚(603377.SH)、中國高科(600730.SH)等。被稱為“駕校第一股”的東方時尚可以說是一家純粹的職業教育機構,新南洋、中國高科的職業教育板塊占比則不高,近日披露的新南洋2017年年度報告顯示,職業教育業務實現營業收入2.37億元,同比增長5.33%,增幅慢于K12業務。
洪濤股份(002325.SZ)、開元股份(300089.SZ)、文化長城(300089.SZ)等公司則是跨界進入職業教育領域,將其提升為主業之一。
以文化長城為例,該公司是國內藝術陶瓷行業的龍頭企業。2018年,文化長城通過重大資產重組收購翡翠教育100%股權。翡翠教育主營IT職業教育培訓,目前培訓網點覆蓋全國約29個城市,有60余家學校,2017年實現凈利潤10305萬元,超過承諾凈利潤1305萬元。
2017年年報顯示,教育板塊已占據文化長城營收的半壁江山。據報道,目前其半數業務高管由翡翠教育高管擔任。此外,文化長城還通過控、參股,已涉及教育信息化、職業院校實訓室、職業培訓機構、企業培訓平臺等多個業務領域。
洪濤股份將職業教育布局為建筑裝飾業務之外的又一項主營業務。2014年至今,洪濤股份先后收購了中裝新網、跨考教育、學爾森。中裝新網和學而森屬于建筑裝飾行業職業教育平臺,跨考教育屬于學歷提升職業教育平臺。
對此,西南證券教育研究員杭愛認為,近幾年,上市公司為了提升業績,從眾多標的中看中職業教育板塊。其中有兩個原因,一是教育行業從供需來說,是處于供小于求的狀態,一般來說收益是比較穩定的,現金流又非常好;第二,從估值的角度,這幾年教育行業的并購可以給公司提供比較高的估值溢價。
“同時,職業教育板塊正處于政策紅利期,不管是從國家未來的發展趨勢來看,還是從產業自身的需求來說,職業教育都是A股市場比較被看好的板塊。”杭愛說。
對職業教育未成主業的上市公司來說,其職教產品往往被寄予改造和升級主營業務的希望。
比如洪濤股份董事長劉年新曾表示,“公司有望將中裝新網打造成服務于設計師、工程施工和技術人才的培養平臺,樹立勞動技能標準(職業資格認證),普及行業知識。”
又比如廣東省藍盾職業培訓學院的前身為藍盾股份培訓中心,據報道,我國目前網絡安全人才缺口已達百萬,藍盾股份已與國內多所職業院校擬定了合作培養安全人才的合作。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發現,上市公司對參股控股民辦獨立學院或者職業學校也表現積極。例如科大訊飛(002230.SZ)全資控股安徽工程大學機電學院、博通股份(600455.SH)持有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70%股份、*ST凡谷(002194.SZ)獨資設立武漢凡谷電子職業技術學校等。
有分析人士告訴記者,運營良好的民辦院校不僅能為企業輸送符合需求的人才,還能提供穩定可靠的現金流和投資收益,例如陜西金葉(000812.SZ)控股西安工業大學明德學院,2016年營業收入1.53億元,凈利潤達到3522.4萬元。
但慧科集團合伙人兼副總裁曾慜認為,站在職業教育公司的角度來看,目前資本并沒有到追捧的程度。
“至少目前為止,還沒有哪家上市企業愿意花大價錢投在職業教育這塊,因為純線下的職業教育培訓的發展模式是比較穩健的,像主要面向個人的職業資格考試,并不會因為政策利好就形成大量需求,不至于吸引資本瘋狂追捧。”曾慜說。
技術類職業教育將更有市場
職業教育迎來發展機遇,市場對哪些學科門類最有需求?
曾慜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未來的職業教育應該會呈現“輕”資格考試而“重”技能培訓,近兩年人社部取消了許多資格證,站在這個角度資格認證考試的需求會往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對自身能力提升的需求會增加。對標國外經驗來看,也是未來職業培訓的必然趨勢。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職業能力培訓將成為職業教育板塊最具潛力的增長點。據記者梳理的職業教育A股公司的業務分布情況來看,其中多家公司都布局了職業能力培訓業務,當中又以IT類培訓為主。
有業內人士介紹,IT培訓是職業教育中最為活躍的一個細分領域。華泰證券中小盤分析師王莎莎表示,“2016年,IT行業平均薪資第一次超越金融行業,成為最賺錢的行業。IT行業人才供不應求,因此產生了培訓需求。”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的A股上市公司旗下民辦高職院校中,除了訂單班,四川城市職業學院招生最多的專業為工業機器人技術、安徽信息工程學院招生最多的專業為軟件工程,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招生人數排在第二位的專業為計算機、物聯網工程則是福州理工學院招生人數排在第二位的專業。
杭愛認為,未來與新興科技、新興技術相關的培訓會是熱點,能看到人工智能等方面課程的銷售熱度在增強。
還有業內人士分析,目前移動通信發展正處于新一輪技術與產業變革的時期,未來5到10年移動通信技術將迎來更新換代,但市場上符合企業需求的技術型人才供給不足,此時布局通信行業職業教育能為產業發展儲備人才,符合經濟發展的需要。
“原來很多人大學畢了業以后,對‘再學習’這個事情的認知并不高。但這幾年隨著各行各業技術的交叉,驅動大家通過深造或是技能培訓不斷地去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大家慢慢地認識到了職業再培訓的重要性。”曾慜說。
從政策上來看,我國將通過產融結合、校企合作、引進社會資本的方式加快建立健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以世紀鼎利(300050.SZ)近年“校企合作”經驗來看,該公司2016年起已連續兩年設立并實施了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與高校的合作形態為共建共管、產教融合的非獨立二級學院——鼎利學院,定位為學歷職業教育。
據世紀鼎利2017年年度報告顯示,2017年世紀鼎利開拓23家“鼎利學院”,累計開設本專科合計14類37個專業,共有在校生約11000人,合作院校包括本科和??茖用?,院校性質也包括有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培養方向主要為信息技術及通信等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