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24 日,《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The MIT Technology Review)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為《讓我們摧毀比特幣》,該文詳細介紹了可能
4 月 24 日,《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The MIT Technology Review)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為《讓我們摧毀比特幣》,該文詳細介紹了可能“擊垮”加密貨幣的三種方式。

第一種方式:政府接管比特幣。
政府發行一種聯邦儲備支持的名為 Fedcoin 的數字貨幣。當納稅日到了的時候,相應數額的 Fedcoin 就會自動從公民的電子錢包中扣除。
這種區塊鏈將對金融機構進行驗證,然后將其作為節點授權。耶魯大學學生 Sahil Gupta 表示:
這些機構都是受信任的機構。
同時,文章也指出,2016 年,加拿大央行在以太坊上曾模擬過一個具備這樣功能的系統。
第二種方式:由 Facebook 這樣的社交巨頭暗中收購比特幣。
舉個栗子。社交媒體為所有用戶創建一個比特幣錢包,對用戶與廣告間的交互行為進行加密貨幣獎勵,交互越充分,獎勵越多。假如用戶允許像 Facebook 這樣的社交媒體使用他們電腦的閑置算力,對于這樣的用戶,Facebook 就屏蔽他們使用網站時出現的廣告。
如果 Facebook 能夠說服足夠多的比特幣用戶和礦工運行其自有的比特幣軟件,那么 Facebook 就能控制這些規則。然后,Facebook 就可以將比特幣重新設計成公司版的“Fedcoin”。
當然,Facebook 也可以通過發行自己的加密貨幣來達到控制比特幣的目的,就像 Telegram 在今年早些時候 ICO 之后所做的那樣。
第三種方式:讓新的加密貨幣在各種情況下都能產生,從而讓比特幣變得無足輕重。
比如,當你在超市排隊結賬的時候,不僅能在手機的數字錢包里找到 Fedcoin 和 FacebookCoin,還可以找到 Apple Cash (蘋果現金)以及你所在超市的獨有的數字貨幣。此外,使用保姆服務的時候可以用特定的獨有的數字貨幣,搭乘地鐵的時候也一樣。
根據《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這種方式并非紙上談兵,目前已經進入了實踐階段。
一些公司已經創造并發行了他們自己的數字貨幣,這些數字貨幣可以用來購買公司的服務,比如柯達的數字貨幣,可用來授權照片。
比特幣將利用其優勢——“交易匿名,且不可能被審查”來阻止以上這些情況的發生。
但文章隨即指出,美國國家安全局已經在嘗試將人們的身份與比特幣地址對應起來。如果政府尋求建立黑名單,他們可能會向比特幣礦工施壓。
《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總結道
如果加密貨幣被廣泛使用,也是出于大眾的使用習慣,并非比特幣早期開發者中本聰的本意。
關鍵詞: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