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烏鎮互聯網大會有兩場著名的飯局,一場是東興局,另一場是丁磊局。丁磊組織的那場飯局,儼然成為網易嚴選的產品博覽會,網易嚴選出品
去年的烏鎮互聯網大會有兩場著名的飯局,一場是“東興局”,另一場是“丁磊局”。丁磊組織的那場飯局,儼然成為網易嚴選的產品博覽會,網易嚴選出品的白瓷色茶具、八仙桌上鴨胗、小香腸、栗子等紛紛出鏡,賺飽了眼球。
盡管在過去兩年中,網易嚴選并不順利——先是被質疑山寨無印良品,后來又爆出海報涉嫌抄襲,屏蔽負面評論的“嚴選評論”遭網友詬病——但這并不妨礙嚴選模式備受追捧。
今年1月份,京東悄然上線了自己的精選電商品牌“京造”。上線3個月后,京造在京東平臺上已經有了9萬人關注,共有49種商品,包括了家居、餐廚、電腦辦公、箱包、洗護和穿搭六個領域,與嚴選模式相同,風格相似,設計同樣主打“性冷淡風”。
早在2017年3月,騰訊就上線了自媒體精選電商平臺“企鵝優品”。4月初,小米上線電商平臺“米家有品”App。5月,阿里上線了第一家自營精品店鋪“淘寶心選”。6月,蜜芽推出自有品牌“兔頭媽媽甄選”,主打母嬰用品。
眾多電商扎堆入局,其中不乏巨頭,但并沒有影響到網易嚴選在精選電商中的頭羊地位。
一家依附于網易這家“慢半拍公司”的電商平臺,緣何能在巨頭的分流中異軍突起?
老板親自做產品經理
網易嚴選的第一款產品是一個旅行箱,那時叫做“網易行李箱”。網易嚴選的公關總監朱艷瑩說,一出來后,網易的同事先搶瘋了。后來他們又做了一款毛巾,試銷的反饋很好,這給了網易嚴選團隊很大的信心。
2015年年初,網易嚴選作為一個項目上線,第一次內測中,嚴選團隊發出了250封內部郵件,結果竟拿到了30萬的銷售額。這個結果讓丁磊十分意外,隨即就將網易嚴選提級,從部門項目提升為公司項目。
網易嚴選副總經理鄭如晶回憶:“那時候我們的團隊非常小,大概只有30個人,有30個精選的SKU,而今天我們已經有約1萬個SKU。”
根據網易發布的消息,丁磊堪稱網易嚴選的產品經理,早期他親自主導這個業務,一件一件去試商品,頻繁地和產品經理們討論細節。
實際上,網易嚴選創立之日,正值電商創業不被看好之時,阿里、京東、唯品會等格局基本已定,新興的電商創業者很難和電商巨頭抗衡。
但大規模全品類的電商平臺上,繁雜的購物選擇又讓消費者陷入新的困惑:怎樣才能減少花費在選購物品上的大量時間?怎樣才能在眾多店鋪中挑選到質好價優的產品?
丁磊敏銳地看到了新的需求,喊出那句口號:“好的生活,沒那么貴”,并應用了ODM(原始設計制造商)的發展模式,簡單來說,ODM就是工廠負責設計生產,網易嚴選在原料采購、生產、質檢、銷售和售后等全產業鏈環節嚴格把控。
不能不說,網易嚴選誕生時起,這個名字就為它帶來了天然的優勢,與后來者“京造”“有品”“心選”相比,嚴選顯然占據了更好的消費認知。
“嚴選”,僅憑字面意思就能知道,是經過嚴選團隊“嚴格選擇”出的產品,這不僅交代了它的模式:并非自己生產,而是挑選產品交付給工廠代工;還表明了自己的品牌優勢更多的集中在服務上,也就是——替消費者做好導購工作,直接選擇出最具性價比的產品,呈獻給消費者。
2017年11月,丁磊首次在“2017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的演講中提出了“嚴選模式”這一概念。
“嚴選模式”中,消費者會看到嚴選團隊走訪了多少家工廠、精選了多少原料,費了多少時間精力的演繹場景,這種場景對于越發追求品質生活的消費者來說,是有誘惑力的。
而對于一直給國外大公司做代加工的工廠來說,出口業務不景氣,這種出口轉內銷的方式也開始讓工廠們青睞。
去年10月31日,網易嚴選首次開放供應鏈,《中國企業家》曾趕往實地了解,長期為CK、HugoBoss等國際頂級服裝品牌代工溢達集團,對和網易嚴選的合作進行了回應。
溢達集團總經理馬偉萍澄清了網易嚴選涉嫌“抄襲”的行為,并表示,嚴選能夠用線上大數據了解到消費者的喜好,幫助制造商及時了解市場動態,而對于溢達來說,制造加工是它的強項,能夠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事實上,網易嚴選的作用,更多是給予工廠動力去變革,網易嚴選品控負責人李丹認為,真正變革的力量在工廠端。
嚴選的品控團隊有一百多人,品控流程包括14個基礎流程,嚴選的質量系統保障,包括企業標準、新品開發線上審核、系統大數據反饋、商品追溯機制、員工培訓與發展等多個環節,是一項非常重的“苦力活”。
網易嚴選的角色,既是買手,也是品控員,需要深入到各個原材料產區,找到優秀制造商,并從原料選擇、產品設計、打樣、規模生產、銷售等全產業鏈環節都與制造商保持溝通,嚴格把控產品質量。
雖然不涉及到生產,但這項工作并不輕松,質量系統保障,包括企業標準、新品開發線上審核、系統大數據反饋等環節都需要網易嚴選來做,而這些經驗,并不能一蹴而就,只能在長期大量合作的基礎上逐漸打磨、不斷驗證。
因此,網易嚴選作為這一模式的深度探索者,積累和沉淀下來的經驗也成為了一大優勢。
網易集團副總裁、網易嚴選CEO柳曉剛表示:“服務和質量是區分網易嚴選和其他類似平臺的重要因素。事實上,隨著時間的推移,網易嚴選積累出的品控經驗,將會成為一個大的優勢。”
丁磊對于網易嚴選的期待頗為高遠,他聲稱,要“通過網易考拉、網易嚴選等電商業務,花三到五年時間再造一個網易。”
兩會媒體交流會上,丁磊還表示,中國的消費升級紅利將會持續30-50年,所以將為網易嚴選投資40億建總部大樓。他甚至透露,希望網易未來電商和游戲業務的比例是4:4,電商將會成為網易新的一極。
網易嚴選的成績也算爭氣,根據網易2月發布的財報,網易2017年電商業務凈收入為116.7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6.9%,這還是網易第一次將電商業務單獨披露。隨后,丁磊稱:“2018年網易嚴選的銷售額要達到200億元。”這就意味著,成立兩年的網易嚴選正試圖超越無印良品的年銷量,而后者已經成立了超過30年。
無印良品下的蛋
丁磊提出的“嚴選模式”普遍得到了業界認可,淘寶、小米、京東的反應也證實了這種模式的價值,然而,丁磊由此提出的“新消費”概念,則更多的像一種噱頭,其實就是消費升級的變種。
網易嚴選誕生的背景,是人們從追求品種繁多的物質豐裕感到追求品質消費的轉變,品質消費的缺口越來越大,也就給了網易嚴選更大的空間。
“嚴選模式”下的精選電商品牌,開辟了一種新的一種全品類電商路徑。
每種品類只有一個到兩個精選產品,讓消費者不需要大量尋找、比價,只用尋找所需要的品類,就能一站式輕松解決購買需求。
這個打著無印良品制造商制造的品牌,更像是脫胎于無印良品。
而事實就是,網易嚴選曾因為商品設計上抄襲無印良品而陷入大量質疑聲中,花費了近一年的努力才基本摘除了“抄襲山寨”“中國版無印良品”等稱號。
如今我們去看京東京造、米家有品和淘寶心選等精選電商,也有很多相似的產品設計,風格也都模仿起了網易嚴選。可以說,這些都是“無印良品”的線上翻版,但是要比無印良品更便宜。
把幾家精選電商的標牌遮住,你甚至分不清哪家是哪家,在設計風格上,已經完全地接近一致了。
但區別在于,淘寶心選和京東京造兩家精選電商并沒有獨立開設APP,而是作為淘寶和京東的一個子頁面。
這種單一的“性冷淡”風格,其實需要有一個獨立的APP去推行這樣的調性,否則在色彩繁多物品龐雜的購物頁面中,也就顯得不起眼。
網易選擇在網易郵箱推廣網易嚴選品牌,也是押對了寶。郵箱業務雖然已經被邊緣化,但仍是剛性需求,也算相對高頻,而使用郵箱的人,通常又是商務人士居多,消費能力足夠。
柳曉剛就表示,在實踐中,郵箱確實是最有效的獲客渠道。
2017年8月8日,網易嚴選&亞朵新業態酒店在杭州濱江開業,這意味著網易嚴選正在嘗試將電商將線下場景相結合,正式開啟線下布局。
這與去年下半年無印良品在深圳開的全球第一家酒店 “MUJI HOTEL”可謂十分相似。
10月份,網易嚴選宣布與萬科杭州基于萬科·智谷項目,打造“嚴選HOME”的家概念,通過實景空間和網易嚴選全套軟裝的方案,打造社區文化生態。
近日,網易嚴選還將嚴選酒店和“嚴選HOME”系列推廣開來,采訪中,網易嚴選公關總監朱艷瑩提到,嚴選HOME”今年在全國會有100個項目,分布在一二線城市,除了商品房住宅以及泊寓長租公寓的合作之外,還會拓展到家裝領域,和萬科將會有“美好家”業務的合作。另外,近期網易嚴選除了“嚴選HOME”之外,還會有一個全新的線下空間,會有一些咖啡元素。
這就意味著,線上“無印良品”——網易嚴選正式在線下與無印良品交鋒。
觀察無印良品的開店過程,我們能看到,無印良品的開店速度并不快,從2005年進入中國在上海開出第一家店后,直到2010年,中國門店才24家,從2012年起,無印良品真正發力,能夠每年保持新增門店30家以上。
但是,這樣的開店速度和嚴選HOME一年計劃100家相比,還是相去甚遠??梢哉f,網易嚴選線下開店若能真的達到今年的數量目標,對于無印良品來說,將會是巨大的壓力。
網易嚴選的成長態勢和當初無印良品在日本的成長經歷相仿。
從歐美及日本的發展經驗看,當人均GDP逐步達到人均2.5萬美元門檻時,“無品牌”趨勢就會出現,而無印良品恰好就出現在這個時期。
中國也正在接近這一階段,中產階級的崛起讓人們減少了曾經對于昂貴、奢侈物品的追求,高品質高性價比成了他們追求的目標。
以精品切入,用更低的價格提供更好的產品,既讓中產階級享受到好的生活,又能夠減輕他們背負房貸等的生活壓力,還能在產品設計上滿足中產階級的小資、格調、文藝氣質,因此更加受到青睞。
鶴立雞群
柳曉剛強調說,網易嚴選是個自主品牌,而且是互聯網品牌。和傳統品牌的區別是,互聯網品牌是有平臺的,但是,網易嚴選的核心永遠是品牌,而非平臺。
幾家精選電商中,網易嚴選獨立品牌的特征較為明顯,除了網易外,其他巨頭如淘寶、京東是在搭建電商平臺,并沒有將心選、京造品牌放在重要的戰略位置,這也就導致了品牌的附屬性。
事實上,雖然幾個打著“生活美學”“精選”旗號的電商品牌都看似有巨大流量導入和市場關注度,但涉及到傳統零售里庫存、品控等問題時,它們都要重新面對。
丁磊在接受采訪時曾說:“它的商家是一群雞。它自己變成鶴,雞就沒得玩了。”
馬云一直說淘寶只做平臺,但淘寶心選打破了他的承諾。一家淘寶心選的供貨商曾向《財經》透露,商品會被冠以“淘寶心選”的品牌字樣,但是庫存、物流成本都由供應商承擔,而且心選會把價格壓得很低。平臺模式做自營,與供貨商無法達成雙贏。
小米有品則可以概括為“平臺+生態”,依托小米生態鏈,尋找第三方共同開拓家電、智能、家具、影音、日用等十多個品類,用自己的品牌價值賦能有品,并扶持獨立第三方品牌發展。
京東京造則是采用“ODM/OEM”方式直接對標網易嚴選,并要求生產標準高于網易嚴選。京東京造的上線既想對網易嚴選進行分流,也想進一步蠶食淘寶的市場份額。
但現階段,京東京造還處于試水階段。
這些精選電商并不能去做全品類,柳曉剛坦誠,嚴選HOME除了軟裝、家具,還需要電器,比如空調、冰箱、洗衣機等,而這些是需要傳統積累的行業,網易嚴選不會去碰,但可以去找合作伙伴在嚴選場景下定制,用這種方式做智能化場景,打造自己的品牌。
但打造自有品牌將會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如果選擇的產品出現了質量問題,就會直接損害到品牌形象,之前網易嚴選的琺瑯鍋的質量問題就使得網易嚴選的品牌遭到炮轟,至今污點還未洗掉。
如今網易嚴選上萬個SKU,這對于品牌的要求就更高,一旦出現問題,不止會對網易嚴選的品牌產生影響,還可能對網易品牌造成打擊。
當網易、淘寶、京東和小米扎堆去做精品電商時,因為彼此都很難形成知識產權壁壘,而選擇的工廠又可以同時接幾家的產品,只用打上不同的標簽,而幾家的設計風格又很難區分,這種同質化極有可能會在未來形成價格戰的競爭怪圈。
所以就不難理解,為什么網易嚴選會去切入線下場景。線下場景會成為品牌間的區隔,而且可以形成線上線下導流的閉環,深度運營社群,強化嚴選品牌。
網易嚴選這一步,在幾個精選電商中看,走得還是比較早的。
另外,設置知識產權壁壘也就成了對未來競爭的未雨綢繆。去年,網易嚴選就推出了自有品牌“黑鳳梨”、“煥自然”等,邁出了設置知識產權壁壘的第一步。同時,網易所有的游戲IP周邊產品也已經上線,這就意味著,未來精選電商可能將從價格戰、流量戰轉向品牌戰。